正文 第143章 主題的總括 (1)(2 / 2)

我覺得,後一種想法隻會使他們在一項即便認真也不會有成效的工作中浪費時間和精力。

問題是人們不應當再保留身份的不平等所帶來的那些特殊好處,而是應當確保平等為人們提供的新好處。我們不要一切向祖輩看齊,而應該努力達到自己的偉大和爭取幸福。

至於我,在到達討論的終點後,回望一下我曾經分別深入研究的所有不同的對象,我既懷有希望又感到恐懼。我看到一些嚴重威脅,但覺得那些威脅可以解除;我看到一些重大弊端,但覺得那些弊端能夠避免或抵製。所以,我越來越堅信,隻要民主國家願意,建成高尚而繁榮的社會不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有些當代人覺得人民生來就不能自己做主,必須服從外部環境、種族、土地以及氣候所產生的難以克服和無法理解的力量的支配。

這種觀點是錯誤和消極的,隻能永遠使人軟弱和使國家畏懼不前。上帝既沒創造絕對獨立的人類,又沒創造絕對奴性的人類。確實,上帝是在每個人的周圍畫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圈子,但是人在這個廣闊的範圍內卻是強大和自由的。一個國家或民族也是如此。

現代的各國將無法實現身份的不平等了。但是,平等將導致自由還是奴役,野蠻還是文明,貧困還是繁榮,就全靠各國自己了。原著者注(A)第426頁但是,曾經有些貴族熱心經營商業和在經營工業方麵獲得成就。在這方麵世界史提供了若幹光輝的範例。然而就整體情況來說,貴族向來都不關心工商業的發展。金錢貴族隻不過是例外。

金錢貴族一直想用財富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對財富的熱愛,應該說是人類的最大激情,其餘一切激情都以此為終點或是與此交織。

一旦愛財之心與爭名爭權之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則很難說這是貪婪所造成的野心還是野心所造成的貪婪。這種情況英國就有。發財之後獲得榮譽是英國人的理想,他們覺得榮譽是財富的標誌。因此,工商業完全吸引了人的注意力,成了致富的最好捷徑。

但是,我也覺得這是一種例外的暫時現象,因為在財富隻作為貴族的標誌時,富人獨掌權力而執行卻由其他一切人負責,那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純正的民主製度和世襲的貴族製度,是國家的社會和政治情況的兩個極端表現,金錢貴族存在於這兩個極端之間。這個貴族的特點是:接近世襲貴族,但同意給予個別公民以某些大權;主張實行民主製度,但是要求可以繼承特權。這個階級經常是世襲的貴族製度和純正的民主製度之間的自然橋梁,而且很難說它是在結束貴族的等級製度還是已在開辟民主製度的新紀元。

(B)第461頁從我的旅行日記裏我找到下述幾段記載。讀者了解隨夫前往荒涼地區定居的美國婦女經曆了哪些考驗。向讀者介紹這幾段記載的原因,是它們完全出於真實。

“……我們總是遇到一些新開墾的土地。這些新居民點全都大同小異。我要描述晚上留宿的這個居民點,想起它就使我想起了其他一切居民點。

“為了能在森林裏找回自己的家畜,墾荒者們在家畜的脖子上拴上鈴鐺。在我們離居民點還很遠的時候,這種鈴聲就已經傳來了。過了一會兒,我們又聽見從森林裏傳來伐木的聲音。看到伐木的痕跡,我們就知道有文明人在這裏勞動。被砍掉的枝丫布滿了道路;被火燒掉的殘餘樹幹和伐木留下的樹墩,還立在道路上。我們接著往前走,走到一片森林旁邊,好像其中所有的樹都得了一場暴病而枯死了。時值盛夏,但這裏卻好像是嚴冬。當我仔細觀察這些樹時,才發現樹幹上有一圈樹皮被刮光了並留有深痕。切斷了樹內汁液的循環,所以樹很快就枯死了。由此我們才知道,實際上這是開墾者照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他們第一年還不能將所有的樹木都砍倒,使它們成為自己的新財產,而是要在剩餘的樹木之間播種玉米。

如果把樹砍光,那麼農作物將失去樹蔭的保護。這裏是人類文明進軍荒野的起步地點,隻是初具規模,我走過那裏,立刻看到田地主人的房舍。它位於一片比被濫伐的林地管理得好得多的田地中間。在濫伐的林地上,樹木已被伐倒,但是還沒有歸垛碼起來,樹墩還雜陳在往日綠蔭覆蓋的土地上。在這片雜亂的荒地周圍,有的地方種有小麥,有的地方圍著初生的柞樹;多年的野生植物和野草混合在一片尚未被人占據的半荒地上,競相生長。開墾者的房屋,或是當地人所稱的“圓木小屋”(log house),就在這片由各種植物組成的茂密的樹蔭中間。這座簡陋的房屋也跟它周圍的田野一樣,是剛剛建成不久的。我目測了一下,它長不過30英尺,高在15英尺以內。房屋的四壁和頂蓋,都是原木構築的,中碎幹草,敷以泥土,主要用來防寒和防雨。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去找圓木小屋的主人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