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英裔美國人的來源及其對他們未來的重大影響 (1)(2 / 3)

語言的紐帶,或許是能夠將人們聯合起來的最有力和最持久的紐帶。當時,所有的移民都說著同一種語言,都是同一民族的兒女。他們出生的國家許多世紀以來一直鼓動教派鬥爭。在這個國家裏,各個教派不得已輪番讓自己處在法律的保護之下,在這種激烈的宗派鬥爭中,它們的教徒接受了政治教育,和當時的大部分歐洲人相比,他們更熟悉權利觀念和真正自由的原則。在移民初期,自由製度的茁壯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經在英國人的習慣中深深地紮下了根,而隨著地方自治,人民主權原則的學說也被帶進了都鐸王朝的核心。

當時,正在進行宗教紛爭,這些紛爭讓基督教世界動蕩不安。英國也近於瘋狂地參加了這一新的角逐。本來英國居民的性格應該是謹慎持重的,但是現在也變得嚴厲和愛好爭論了。在這一智力競賽中,人們的頭腦得到了深刻的鍛煉,知識也大大地增加了。他們的民情在爭論宗教問題的時候變得更加好了。在前往大西洋彼岸尋求新的未來的英國兒女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英國民族的這一切一般特點。

另外,這一個特點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再來敘述,它不僅適用於英國人,也同樣適用於法國人、西班牙人和接連前往新大陸定居的所有歐洲人。歐洲人新建的一切殖民地,可以說是保存了這個萌芽,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發展了民主的萌芽。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兩個:可以說當移民離開祖國的時候,一般都沒有誰比誰優越的想法,認為幸福的人和有權有勢的人都不會去流亡,而貧窮和災難是平等的最好保障;但是,也有一些富人和大領主由於政治或宗教紛爭而被趕到美洲,他們在那裏製定了一些帶有等級色彩的法律,而人們卻不久就發現美洲的土壤是不適合領主貴族製度生長的。人們認為,這塊土地不易開發,為了開發它,隻能依靠土地所有者本人的不斷努力和經常的關心。雖然有了土地,但是土地的產量並不多,並不能讓地主和農民同時致富。

所以,自然就將土地劃分成許多的小塊,由所有者自己耕種。但是,貴族製度的基礎是土地,隻有依靠土地,貴族才能夠生存。而這裏沒有貴族賴以生存的特權,也沒有貴族賴以繼續存在的身份製度。土地一旦依靠繼承製度相傳,那麼就會出現貴族。一個民族可能有許多的富人和窮人,但是如果這些富人並不是土地造成的,那麼隻能是這個民族內部出現了貧富不均,而且嚴格來說,它沒有貴族階級。

所以,英國所有的殖民地,在建立初期,就都像處於一個大家族中一樣。從它們堅持的原則來看,它們好像都是命中注定要去發展自由,但這種自由不是它們祖國的貴族階級的自由,而是平民的(Bourgeoise)和民主的自由,世界曆史上從未提供過這種自由的完整樣板。

但在這樣的清一色中,也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別,必須對這些差別加以說明。

我們可以把英裔美國人這個大家族劃分成兩大支:一支在南,一支在北,並且到今天它們依舊是各自發展,沒有完全混合在一起。

弗吉尼亞接納了第一個英國殖民地。1607年,移民到達這裏。在這個時期,歐洲還沉迷於認為開采金銀能讓國家致富的思想。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思想,歐洲各國一直都醉心於此,它給這些國家造成的貧困,比戰爭和全部壞法律加在一起所帶來的貧困更加嚴重;而在美國,它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比這兩者加在一起所致死的人命還要多。一些尋找黃金的人,都被送到了弗吉尼亞①。這些人無才無德,他們的性格暴躁,並且喜歡鬧事,給初建的殖民地造成了混亂②,並讓殖民地的發展忽快忽慢。之

①1609年,英王在其頒布的特許狀裏又加進了移民要向國王交納所采金銀的五分之一的條款。參看馬歇爾:《華盛頓生平》(第1卷第18~66頁)。(托克維爾引用的是1807年巴黎法文版)②威·斯蒂思:《弗吉尼亞史》中說,大部分新移民都是青年,他們的品行大都是來自有劣跡的家庭;他們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免受牽連,便把他們送上開往新大陸的船隻。其餘的移民,則是家裏的老年人、走私行騙的破產者、一些整天花天酒地的無業遊民,以及諸如此類的人。從他們的本質來說,這些人不善於建立家業,而是善於掠奪和破壞。一些擾亂治安的頭目,很容易唆使他們去幹各種作奸犯科的勾當。關於弗吉尼亞的曆史,可讀下列著作:斯密斯:《1624年定居以來弗吉尼亞史》;威廉·斯蒂思《弗吉尼亞史》;貝弗利:《弗吉尼亞最初發現與定居史》,此書於1807年被譯成法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