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2 / 3)

話說食療

食療即食物補養療法,早在《黃帝內經》裏就有記載。如“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在這部著作的13個方劑中,就有1個方劑烏鯛骨丸治療血枯病。其藥物組成是麻雀卵、烏鰂骨、茜草研末為丸,鮑魚湯送下。《傷寒論》中有豬膚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上述鮑魚、麻雀卵、羊肉都是營養較豐富的補品。此外,唐代孟詵著的《食療本草》,可謂是食物療法的代表作之一。孫思邈更推崇用食物治病。他說食能排邪而安髒腑,悅神爽誌,以資氣血。”又說;“若能用食平屙,適性遣病者,可謂良工,長年老子奇法,極養生之術也。”這些論述都指出了食療治病的重要性。

我於去年冬天曾治一老婦,年56歲。訴說小溲失禁已2個月多,屢治未效。每日尿遺滴內褲,少則數次,多則10餘次。病雖不至於殞命,但尿液常濕內褲,苦不堪言。西醫診斷為膀胱括約肌功能減退;中醫擬為老年腎虛,約束無權。閱其病曆,皆用補腎固澀之類,人參、黃苗、熟地黃、枸杞子等大量使用,金櫻子用至30克以上,均告無效。診查素體虛虧,脈形細弱,兩尺尤沉,餘無特殊。細審前醫之治療基本對症,為何未效?百思之後,擬用人參、炙黃芪、升麻、益智仁、枸杞子、熟地黃6味大劑量煎服,每日1劑。並囑每日煮食鮮豬膀胱1-2個。患者連服2星期後,稍能約束排尿。仍照上法繼續服5日之後,尿失禁基本消失。於是改為每隔2-3日或4-5日,再服1次,連服月餘而收全功。可見本案例不僅腎虛失攝,尚有氣虛下陷,且虛甚需配血肉之品,以髒補髒,才能收到意想之效。嗟乎!中醫辨證不能有分毫之差,治療用藥也應細審精選,有情之品不可忘卻。所以中醫之食療、藥膳,應予重視、發掘,研究提高。

菠蘿過敏,鹽水可解

疲蘿又稱鳳梨,成熟了的菠蘿果肉脆嫩,味道香醇,甜中帶酸而可口,且具有去暑生津、止渴解酒的作用,是我國南方馳名的水果之一。吃法比較講究,必須削淨如龍鱗狀的外皮及剔除“肉釘”洗淨,切成小片塊,若用淡鹽水泡浸片刻再吃更好。然而,常有一些人不了解此果的吃法,或怕麻煩,隻削去外皮,未剔除“肉釘”便嚼食,吃後引起喉間奇癢難忍,口流清涎,甚則全身發癢潮紅、發熱等過敏現象。1952年我初到南寧某醫療單位工作,同年9月間便遇上幾位出差來南寧的北方同誌吃了未剔去“肉釘”的菠蘿後發生咽喉奇癢難忍、聲音嘶啞、口流清涎等。當時我亦沒有治療菠蘿過敏的經驗,正在犯愁時,一位壯族老媼言:隻需鹽水即解。於是,我便按她所授之法取來溫開水,加人少許食鹽,待鹽溶化後給過敏者飲服,飲後不及10分鍾,症狀果然消失,感謝之後愉快而去。此後,幾十年來,我每遇吃菠蘿過敏之人,均教其用此法解之,屢屢獲效。

蛛鳴荔紅話荔病

荔枝與柑橘、龍眼、枇杷、香蕉、菠蘿並稱福建6大名果,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荔枝果味鮮美甘香,人皆喜啖,但大量連續啖吃,輕則發熱上火,重則而得“荔枝病”,尤其小孩更須注意。

去年夏日荔枝豐收,某日楊君下班路上,1次購買10餘斤放置家中,旋即揭鍋開爐,煮飯做菜,其荔枝被其8歲獨子任食而不知。午飲時,發現小孩仰臥床上,麵色蒼白,汗出淋漓,言語低微。楊見其狀則驚慌不知所措,即來喊我急診。方知荔枝已被吃去1/3。我說這是荔枝病。”叫先用糖開水灌服,然後取荔枝殼308洗淨煎服。遵法飲服後,小孩逐漸清醒。

考《食鑒本草》記載荔枝“多食發虛熱”。又《本草撮要》記載“荔枝殼解荔枝熱”。可見果與殼有相承相製作用。又喚荔枝太多,引起的脘脹,飲用醬油可除。書此引以為多荔枝者戒!咽喉疾患與養陰清肺湯養陰清肺湯原方載於《重樓玉鑰》,據說係清代鄭梅澗所撰,鄭的平生史實已不可考,隻知鄭氏精針法治喉科有奇效,其方藥以養陰清肺湯為主。按養陰清肺湯原方僅8味,以生地黃、玄參、麥冬為主藥(生地黃30克,玄參24克,麥冬1,即《溫病條辨》之增液湯(玄參30克,麥冬、生地黃各240,牡丹皮、白芍、貝母、甘草、薄荷為輔藥。在《重樓玉鑰》書中此方治白喉,後世亦據此方治白喉,但如加人土牛膝根,則更為收效快捷。

筆者從事中醫藥工作30餘年,使用養陰清肺湯主治喉科疾患(包括急性扁桃體炎、咽峽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治愈率達90%以上。

白喉症,以香港地區來說,在二三十年前,患者較多。自衛生當局推行預防白喉注射,兒童經過3次注射白喉類毒素之後,一般都很少發病。因此,中醫診治白喉的機會極少,本人僅有2個病例,其一是2歲半幼兒,發麻疼後不久繼發白喉,在某醫院留醫不治(曾注射第1次預防針),未曾服食中藥另一例則係10歲兒童,患白喉症,使用養陰清肺湯加土牛治愈。

綜合看來,據前人經驗,養陰清肺湯可以作為治療白喉之基礎方;但筆者個人體會,常見之急性扁桃體炎,可用該方治療,不必因其名有養陰二字而不敢使用。

急性扁桃體炎,相當於中醫所稱之乳蛾、喉蛾,或單、雙蛾喉、喉痺之類,患者亦以兒童為多。患者咽喉腫痛,吞咽困難,頭痛,有惡寒發熱,或發高熱,如確診為咽喉疾患,扁桃體腫大或有膿液、黃白斑點,本人治療均不采用解表退熱藥,隻投以養陰清肺湯,效果頗佳。

為何感冒發熱,甚至熱度很高的患者使用養陰清肺藥物而獲效呢?筆者初時也未留意探索,及至看到《方劑學》書中介紹的例子和《簡明中醫辭典》記載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和慢性咽炎後有所啟發,因此略談其藥理作用,並就教於諸同道。

養陰清肺湯之主藥生地黃、玄參、麥冬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並具養陰生津之效,用治溫熱病熱邪入營而見高熱,口渴,舌質紅降以及溫熱病後期的熱甚傷津等。玄參還能瀉火解毒,故善治咽喉腫痛,麥冬亦可用於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其他輔藥中,牡丹皮涼血活血,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其他多種細菌都有抑製作用;白芍除養血和陰外,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均有抗菌作用;貝母功能清熱化痰,清熱散結;甘草作用為清熱解毒;薄荷性味辛涼,人肺、肝經,疏散風熱,兼治咽喉腫痛。

急性扁桃體炎,直接病原通常是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或因熱性病誘發,為此如單純使用解表退熱藥加喉科藥如山豆根、板藍根之類間或有效,但總不如使用養陰清肺湯收效之速。

總之,愚見以為,養陰清肺湯可應用於急性扁桃體炎等咽喉疾患,因熱邪已傳入咽部,使咽部附近組織發炎,已和單純性之邪熱在表者不同,可不必忌諱養陰之藥,因養陰藥本身具有清熱涼血作用,更配有抑菌抗菌解表之藥配合,故能迅速退熱消炎。使用本方時,個人意見劑量宜大,如藥量過輕則效果不甚理想。

中醫在香港(一)

香港大學同學出版的專刊中,有一段記者訪問某西醫的談法,使我看後甚為激動,現摘記如下。

問:對中醫這門學問,你可否作些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