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看,西部的那些城市,特別是那些省會城市跟東部也差不多少,你說西安、重慶、成都、蘭州一定比天津、比濟南差多少要我看差不了多少。但是農村的差距就大了,而農村搞不好,城裏好多問題也解決不好。所以中西部農村的問題實際上是城鄉差距的反映。現在的體製要改主要在哪兒呢?現在這些體製在東部也有,東部發展的是真快。我最近到江蘇回老家,報紙上已經不宣傳了,但是統計學還在搞,還是有百強縣。第一個百強縣是順德,第二個是南海,都是廣東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都是蘇南,江蘇的。江蘇第一是全國的第三,昆山是蘇州市下麵的一個縣級市,這裏搞商品經濟、市場經濟,這是第一個搞縣級開發區的。現在北京有開發區,大連有開發區,昆山1984年、1985年就搞開發區了,現在這個開發區厲害了。光是台商有1800家,到什麼程度呢?現在我看財政可能超過寧夏這一個自治區了。這裏每天到位的錢一天一千萬美元的投資,因為台商是1800家,還有不少大公司,這是第一。第二一天出口一千萬美元的商品。它現在出口不是什麼大蒜、蘿卜等,是出口手提電腦、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一天一千萬美元。第三是一天一千萬塊錢的稅收,財政收入,一千萬。60萬人,當然實際上還有外地人了,一年36個億。可能寧夏也沒有36個億,寧夏、青海、西藏等省、區肯定不到36個億。這個是第三。三、四、五、六、七都在江蘇了。百強縣90%都在東部。
去年下半年在上海開了一個會,會上有兩句話說明東西部關係,很典型的。對農村來說,整體而言20世紀90年代農村的發展,無論是發展,無論是改革都不如80年代。農村是這樣的1997年以後,中西部農村一年不如一年。為什麼呢?我剛才講了,1996年最好的一年,農村收入最高的一年,那年增加但是1997年以後,產量下去了、價錢下去了、收入也下去了。
所以這個問題是積累下來的。第二句話,上海說整個90年代上海的形勢大大地好於80年代,這也是事實。1991年開發浦東嘛。第二句話,叫1995年以後上海一年比一年好。這兩句話第一句話是真的,肯定就是這樣的。我們上海人務實,這第二句話也是真的。你們到上海看看就知道了。這兩句話都是真的,這邊一年年好,這邊一年年差,這不就是分化了嘛。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調整。現在城鄉差別差到什麼地步呢?現在看生的病就知道你是城裏的人還是農村裏的人。現在城裏的人得的病,高血壓、心髒病、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簡單地說富貴病。
60年代沒有這個病。農村裏麵你得肝炎、肺結核、腸胃炎、瘧疾。昨天我在中央黨校開會,我說你們的樹這幾年長的這麼大他們說不是的,說銀杏樹都是買來的。從哪裏買的?農村買的。
現在城裏綠化,不是嫌慢嘛,城裏的領導說要栽大樹,城裏有錢,大樹哪裏來,農村裏來,這個資源都往城裏麵走。但是農轉非,農民不許進來,這是有問題的。改革開放是從東部開始的搞優惠政策,現在發起來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了。最近中央說開發大西北,在西部造鐵路、造高速公路,西氣東輸這些都在搞。現在中部麻煩了,什麼叫中部呢?那邊是黑龍江,到內蒙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到廣西,你去看好了,都是以農業為主的。我們到那裏去調查,他們說,現在財政困難,東部有優惠政策,西部有優惠政策,也都開發了就是我們這裏沒有。後麵這句話就不好聽了,說“我們不是東西”,既不是東,也不是西。
現在主要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經濟社會沒有協調發展,一個是城鄉沒有協調發展。所以我想往後的這幾年,要在這兩方麵經濟社會要協調發展、城鄉也要協調發展。
我想講到這裏,你們有什麼問題,我回答你們。
提問:你剛才說到城市農村的差距在加大,你能不能介紹一下基尼係數。
陸學藝:現在大家都在算,各算各的,現在大概超出這是肯定的。但是到底是多少呢?因為現在中國的數據不完全另外這個差距實在太大了。如果是單個跟單個算,現在的數據並不完整,現在有說0.456、0.458,有人說每年增加0.1,這個都不一定準,到底超過多少,現在說法各一,反正我說肯定是超過0.4了。
提問:我想問您剛才已經分析了中部和西部的差距、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這些都需要協調,這裏麵協調的主體是誰?是中西部本身作為協調的主體,還是說由政府作為主要的協調主體,這兩者由誰去協調的問題陸學藝:從國家來說,當然是政策,現在我看,無論是人口政策、財政體製,有些政策不太合理,有些是合法的但不合理。
比如說現在的財政政策我就覺得不合理。作為政府,國家來說應該說是三個層次,不是說凡是中部都不行,現在中部也有一些地方很好,隻能大體來說是這樣的。東部都是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協調的主體我看不能籠統地講是某一個,要互動嘛。要我說,政府應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