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方麵是我國正從以經濟發展為主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轉變。原來以經濟發展為主,從1978年以來平均以每年遞增9%以上的水平發展,這是很好的。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應該是同步的,協調的。不能經濟發展了,社會依然落後,就像依然存在戶口製度、城市化滯後一樣。不能經濟發展了,教育、科技、文化跟不上。1997年以後,中央領導已看到這個問題,而且現在的經濟實力也有能力去發展社會事業了,“科教興國”也受到了重視。各種社會事業都是相對落後於經濟的。拿教育來說,我不是教育部門的人,說話可能會隨便一些。這幾年,我們的兩個“基本”搞的不錯,但高等教育卻實在落後了,越來越不得人心。
我們中國曆來重視教育,曾有一項調查,問一位貧困地區的婦女的最大願望是什麼?她說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學校。所以說我們國家是有這個傳統的,家長寧可借錢欠債也希望孩子上學,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但我們的教育係統恰好在這一點就卡住了,就不讓你上!我們的教育落後到什麼程度了呢我專門查了一些資料:國際的社會指標中我國各項指標都在中等發達國家以上,唯有大學教育比印度都落後得多。像你們千錘百煉能考進來很不容易,而且現在不僅考大學難,考高中都困難一個現代化國家的教育是不能這樣的,教育部門要轉變觀念,改變目前高等教育落後的狀況。今年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家規定要擴大高等院校招生,多招收33萬人。這是大得人心的,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但還是難以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但總算有些緩和。除了教育,還有其他各個方麵,因為時間關係,暫且不談了。
另外一點,對社會事業的管理體製的改革也遠遠滯後於經濟改革。比如我們現在的教育機製的問題,有人抱怨說教員不夠是產生問題的原因。在國外,教員與學生的比例是1∶16或17,而在國內則接近1∶8,怎麼會是因為教員不夠呢?國外的教授一星期要開兩三門課,而國內教授有的都不給本科生上課,學校教育體製中,各種後勤人員等非教學人員的比例有的都超過了教學人員的比例,這是教育機製問題。此外,我們的科技機製、社會保障製度等也都需要改革。以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幾個表現。
上麵我所說的是我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一麵,下麵要談一下我國麵臨的一些新問題。因為時間關係,隻能簡要談一些。
第一個問題是經濟方麵。過去我們是計劃經濟,短缺經濟現在情況都反過來了,就很難處理了。商品不是不夠,而是太多了,賣不出去。物價不僅沒漲,反而一直在下降,這怎麼辦?我們國家采取了很多種措施,比如擴大內需,但成效都不大。說個笑話,這也是事實。前幾年我國是省長負責米袋子,市長負責菜籃子,因為那時東西不夠啊!國外的省長是不管這些事情的。去年秋天,有一個省的副省長到北京來,我問他:“你們那裏今年的情況怎麼樣?”你猜他怎麼回答?他說:“弄不好今年糧食又增產了!”(笑聲)現在竟然為增產發愁了。所以,現在是東西太多難以解決,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農民收入上不去。全國70%的農民隻買的東西,可見農民的收入狀況不佳。所以我說現在的城鄉差別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依我看,現在的市場活躍不起來,就因為這70%的人沒錢。1996年以後,統計年鑒上表明,我國的農產品基本沒有增加,棉花產量反而減少了,農產品的價格也在頻頻下降,總量增加,單價降低了,增產沒有增加收入,農民的錢從哪兒來呢?另外,這幾年,鄉鎮企業也一直在滑坡,生產的商品因市場疲軟賣不出去。“民工潮”也“潮”不起來了,最多的時候為6000萬,現在不多於5000萬。國家目前關了很多小造紙廠、小紡織廠等,其中大部分工人是農民工。所以,這幾年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農民的收入是不斷下降的。
第三個問題是我們的收入差別擴大。據有關統計,日本、韓國等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居民收入差別是縮小的,而我國的收入差別卻在擴大。表現在:一是城鄉差別擴大;二是區域差別在擴大;三是行業差別在擴大,金融、電力等行業的收入很高,人們中間流傳一句話,說現在嫁人要找“五行一保,兩電一草”,“五行”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一保”指保險公司,“兩電”指郵電、電力公司,“草”指煙草。這反映了行業之間的差別。
第四個問題是社會風氣的惡化。現在貪汙、腐敗等等問題也比較嚴重,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多說了。
怎麼看待這些有利與不利的方麵呢?我覺得首先要肯定這些年來的成績。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但其中也犯了很多錯誤。現在我們麵臨著很多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就要用新的方法來解決。但這個解決及轉變是要有個過程的,不能太快,不能像過去那樣搞“高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