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關於經濟社會形勢分析(5)(3 / 3)

現象。這種現象是指某企業的領導辛辛苦苦,克勤克儉幹了一輩子,到了58歲、59歲,快退休時,就出現了貪汙現象,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而是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因為他的付出與收入不平衡,到了臨退休了,要撈一把,於是出問題了。所以計劃經濟這一套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對於俄羅斯來說,它實行計劃經濟的時間更長,問題也就更多,它現在已明確宣稱是資本主義了,但真的要轉變過來,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對於計劃經濟,我的總結是:第一,它把人養懶了;第二它把人養傻了。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出過很多名人的,無論是文學家、思想家還是藝術家、科學家。但這幾十年來運用計劃經濟這一套辦法,卻把人養傻了。舉個例子,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現已更名為聖彼得堡,這也是它原來的名字。俄皇彼得一世時,為了在全國實行改革開放而把首都遷到這個地方,當時還是一個漁港,花了很大的力量建成了一個大城市,為了紀念它,故稱為聖彼得堡。彼得一世當時主張實行改革開放,請了大批西歐的工匠、建築學家等來設計聖彼得堡。我到聖彼得堡去看,它的建築風格真是多種多樣,非常漂亮,無論是冬宮還是夏宮,都金碧輝煌,一些主要街道,幾乎沒有一幢房子是一樣的。

但是往郊區一去就大不相同了,因為那是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的。上次去,我的幾個處長說:“所長,你看,這個地方和咱們北京一樣。”我說:“你說錯了,不是它和北京的一樣,而是北京和它的一樣,咱們是跟蘇聯學的。”那些房子幾乎沒有什麼風格隻要能住就行,包括莫斯科的一些建築。我們北京的一些宿舍也幾乎都是這樣。所以,搞了這幾十年以後,都沒有建築師了,隻是建築匠,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一樣的,都是火柴盒、積木塊式的。所以,我認為俄羅斯的演變,除了其政治原因以外,從經濟上來看,是因為這套機製不如別人,這是計劃經濟的最根本的問題所在。

我們中國較早地注意了這個問題,1978年以後實行了改革開放,已經在逐步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改革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能實行前蘇聯那種“休克療法”,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就完全轉變過來。不過,現在俄羅斯也並非是像我們所說的那種饑寒交迫的狀況,它原來畢竟是超級大國。中國有句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說明了這一點。莫斯科的生活與北京相比還是要好一些。比如,它的地鐵四通八達,非常方便,大約有兩百多個車站,而北京的地鐵隻有二十多個車站。當然,可能俄羅斯的一些邊遠地區如車臣等,生活狀況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