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關於經濟社會形勢分析(5)(1 / 3)

福明同誌既是學者又是長期擔任領導工作的高級幹部,但他經常到基層去,深入實際,平易近人,沒有架子,所以他在各行各業,特別是在農村基層,都有一批好朋友,同他無話不談,親密得很。一方麵,他把中央、省委的指示和精神,很直接、形象地傳達貫徹下去;另一方麵,也從這些好朋友那裏,了解到完整真實的基層情況。所以他的講話、報告、文章,很少講空話、套話,不寫官樣文章,概源於此。我擔任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之後1992年在蘇州市委、太倉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太倉市建立了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作為社會學所長期調查研究的基地。從此,幾乎每年都要到太倉和蘇南去做調查研究。有幾次是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汝信同誌一起去的。汝信也是福明同誌的老朋友、好朋友。汝信同誌到蘇南,福明同誌常常是親自來陪的。有一次,我和汝信同誌到江陰華西村調查,就是由福明同誌親自陪同的。在路上,福明同誌就如數家珍地向我們介紹了華西村的情況,他不僅對華西的過去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曆史很熟,而且對華西當時的現狀也很熟,正在進行哪些建設,是怎麼進行的,以及現在遇到了什麼問題,也都很熟。進了村,吳仁寶、趙毛妹等村裏的領導同誌親自接待我們。吳仁寶、趙毛妹見了胡福明同誌就像見到至愛親朋一樣,問長問短,親密無間,福明同誌見到他們,也都很親切,連他們兩家的小輩,他都能叫出乳名,一一問到。其情其境,看了真叫人羨慕,也令人難忘。因為有福明同誌作陪,吳仁寶等同誌向我們介紹華西村情況特別詳盡,聽到了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背景。這使我們對華西、對蘇南農村、對蘇南模式有了深一層的認識。

前麵說過,福明同誌很重視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他不僅自己做這方麵的研究,而且還很真心誠意地幫助同誌從事重大問題的研究,樂觀其成。我自己就受過福明同誌的幾次幫助。

2000年,我主持“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問題”的研究,需要在全國選幾個比較典型的市縣,進行社會調查和研究。課題組經過篩選,選中了要在無錫市做。無錫市是鄉鎮企業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後,經濟增長很快,社會事業發展得也好,人民生活有了極大改善,知名度高,很適合做調查的典型。但當時調查社會階層問題很敏感,一時不容易被接受,且我們課題組經費又拮據,需要被調查的地方給予財力支持。我在南京把課題組的難處給福明同誌說了。時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的福明同誌說,這是個重大的基礎理論研究課題,很重要,一定要做好。江蘇的研究我來幫你。第二天,他安排好南京的工作,就親自陪我到無錫,直接會見市委書記洪錦昕同誌,他給洪書記講了這個課題的重大意義,講了為什麼要在無錫做的原因,請市委支持,洪錦昕書記當場就表示歡迎課題組來調查研究,市委給予各方麵的支持。福明同誌的一席話,就談妥了一個項目。2001年課題組完成了無錫市的1000份抽樣問卷和專題調查。現在,《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已經正式出版了,得到了社會比較廣泛的反映。這裏也有福明同誌的一份貢獻,乘此機會,向他表示謝意。

(2002年1月)

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

海報中已經寫過了,今天我為大家講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及我們社會學的新任務。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我們剛剛慶祝完建國50周年,這50年來我國發展很快,北大發展也很快,這些材料大家也已經看到了,取得的成就是很大的。

在這裏向大家提供一個數字,18世紀70年代,即美國建國、華盛頓當總統時,我國處於“乾隆盛世”,是最發達的時候,雖然沒有全麵科學的詳細統計,但拿今天的標準即GDP來說,那時我們國家占世界的1/3,那時中國應該是第一世界。但從“乾隆盛世”以後,中國國力也就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