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記錄
1945年,黨的“七大”後,各地黨組織在延安的同誌均召開會議,按照“七大。”
精神對照檢查工作,總結曆史經驗,進一步消除王明路線的影響。這種會議當時稱為“山頭會議”,是根據中央關於“承認山頭,消滅山頭”的原則召集的。
川東地下黨在延安的同誌也舉行了會議,進行工作總結。
茲根據保存的部分零星材料和對參加會議部分同誌的訪問,對川東地下黨在延安總結工作中提供的一些情況,綜合整理如下:
一、會議進行情況
第一次會議於1945年7月17日舉行。參加會議的有:廖誌高(“七大”代表、原川東特委書記)林蒙(原川東特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光明(魏融、魏文穎,原江北縣委委員)夏奇峰(原綦江縣委書記)李冰潔(陳毅喬,原綦江縣委委員)王果夫(塗孝文,“七大”代表、原瀘州中心縣委書記)田家英(陳野蘋,原江北縣委書記、符慶縣委書記、南充中心縣委書記、瀘州中心縣委書記)杜延慶(“七大”代表,原重慶市工委委員、工運負責人)江浩然(白戈……“七大”代表,原北碚中心縣委組織部長、重慶市委書記)康永明(華永福……華健,“七大”候補代表、原重慶市城區區委委員)蘇博(陳昌茂,“七大”候補代表)鄭瑛(原川東特委秘書)陳震(原南充中心縣委書記)田家福、阮自強、戴雲等16人。
會議由廖誌高主持。他說,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後成立的南方局,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川東如何,須待總結。由於1938年的四川省工委擴大會議是王明主持的,其思想影響可能在某些方麵更深,時間拖得更長,應該總結轉變的情況。
經過議定,大家認為,在總結工作中應該遵守和注意幾個問題:1)總結的內容……著重在從黨的發展階段到鞏固階段的轉變,時間到1941年為止;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3)強調自我批評精神;4)注意保密,基本不在一起彙報情況……著重在幾個方麵或幾個典型事件的研究,分組進行,分別彙報;5)采取的方法,先搞材料(弄清事實)然後研究分析。
分組情況:重慶及附近縣由田家英、林蒙、康永明負責;北碚由李亞群負責;瀘州由李亞群、王果夫、田家英負責;南充由陳震負責。職工運動由江浩然主持;青年運動由楊述主持。可以吸收參加這次會議以外的人參加。
第一次會議以後,各組均分別召開了會議,有的地區、部門和個人寫了工作總結……或提供了工作情況。
二、川東黨的組織概況
根據1941年初的情況,川東特委直接領導的黨組織有:
(一)重慶市委
下分六個區委,黨員人數共約300人,成分以學生、工人為最多,職員次之。其中……江北出過內奸,學生(沙磁區)很暴露,其他各區較為鞏固。
(二)巴縣中心縣委
成立於1940年11月。原來重慶市屬有南岸區委,為了減少單位,將南岸與巴縣合並,並連同重慶附近六縣組成巴縣中心縣委,共有黨員約200人。其中,巴縣和榮昌兩縣組織比較鞏固;其他幾縣有的(如江津)遭受破壞,經過近一年的清理才恢複起來,有的組織還比較脆弱。
(三)北碚中心縣委
直接領導兩個縣委,兩個直屬區委和幾個重要支部,黨員共約300人。組織比較鞏固。
(四)南充中心縣委
直屬三個縣委、三個區委、兩個特支,共有黨員約320人。中心縣委兩次遭受破壞……影響了南充縣內工作的開展,但在廣安、渠縣的工作有相當的進步。
(五)萬雲中心縣委
直屬五個區委及一些支部。萬雲地區在抗戰初期工作發展很快,基礎很好,有黨員近千人。1940年上半年遭受破壞,有兩個縣的組織完全解體。經川東特委派出得力幹部清理整頓,加強鞏固工作,保存了黨員350多人,鞏固了組織,提高了質量。
(六)五縣(涪、長、忠、豐、石)工委
直屬一個縣委、三個縣工委,黨員有150人左右。
(七)梁山中心縣委
直屬一個縣委、兩個區委、兩個特支,黨員150人左右。
(八)瀘州中心縣委
直屬四個縣委、一個區委以及一些支部,有黨員300多人。
此外,還有海員工作委員會、兵工廠支部、銀行支部等直屬組織,約有黨員100餘人。
川東地區黨組織從1940年下半年起,從大發展轉變到以鞏固黨為中心,中心環節是抓審查幹部的工作,同時結合進行清洗內奸,處理動搖、落後分子。經過清理整頓,黨的組織縮小,黨員數量減少到不足2010人,相對提高了質量。
三、從發展到鞏固的轉變
1939年以後,國民黨實行積極反共的方針,製定了一係列反共措施。川東黨組織根據中央和南方局指示,采取了相應對策,逐步實現黨的組織從發展到鞏固,黨的活動從半公開到秘密的轉變。
早在1939年4月底,川東特委即作出了《關於組織問題的決定》:嚴禁發生橫的關係;停止各部門單獨係統的聯係與會議;上級組織不得越級調人談話;減少交通和通訊往來。
7月,川東特委再次討論怎樣鞏固黨的問題,以防止可能出現的突然事變。決定公開工作與秘密工作分開,在群眾工作上以個別地聯係群眾的方式代替轟轟烈烈的救亡運動。
8月以後,著重加強對外縣工作的領導,先後派出幹部巡視外縣工作,並派幹部加強一些地區的領導,如派莫止到萬縣、田家英到瀘州、郭福玉到榮縣等。
11月,川東特委召開擴大會議,根據南方局的指示,著重討論鞏固黨的問題,決定加強黨內思想教育,從思想上鞏固黨;審查幹部;停止組織發展;徹底轉變抗戰初期大搞群眾運動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紮紮實實地作深入細致的個別工作……開始撤退已經暴露的黨員。
經過1939年一年的醞釀,黨內在社會化、職業化、合法化的問題上已趨成熟,並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大的改進。
1940年下半年開始傳達貫徹隱蔽精幹的“十六字方針”,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黨的組織雖然縮小,但卻更加鞏固。
四、宣傳教育工作
1939-1940年,川東黨的宣傳工作側重於黨內教育,主要作了以下工作:1)建立了黨的各級領導機關的宣傳部門;2)1939年從川東特委到許多縣以上機關,普遍采用訓練班的方式培訓幹部;3)通過測驗,調查了解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指導黨員幹部讀書自修,有的地區,如宜賓、古藺宋特區等地還建立了支部流動圖書館;4)向黨內提供學習材料,如《共產黨人》中關於革命氣節的文章。
《烈士傳》、《解放》、《新中華報》等;5)通過黨員掌握學校(如綦江東溪中學、萬縣國華中學)開辦書店(如宜賓、榮昌、江津等地辦有書店)出版刊物(如江津辦了《抗戰青年》)建立“據點”,開展工作;6)為適應從發展到鞏固的工作轉變,從1940年起,加強了黨內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