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地下鬥爭的同誌盡管長期受到不公正對待,有的蒙冤多年,他們雖也有過懊喪,有過憤懣,但更多的是在沉默中思考,從未動搖參加革命的初衷,從未動搖對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基本宗旨的信念。

對國統區地下黨的不公,不僅傷害了同誌,更重要的是損害了黨的事業,歪曲了黨的曆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衝破了“左”傾思想的禁錮,為撥亂反正,恢複曆史的真相,從中央到地方加強了黨史研究工作。1980年,中共重慶市委成立了黨史工作機構,康民被調到黨史工作戰線。他本著對曆史負責的精神和還曆史以本來麵目的態度,以熾烈感情和踏實作風,通過查閱檔案,拜訪老同誌和知情者,實地察看革命遺址等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在不長的時間內,便取得了顯著成績。他的研究成果使被歪曲了的曆史恢複了本來麵目,為平反冤假錯案和落實黨的政策提供了大量翔實、具體的史實依據。他撰寫的《解放戰爭時期重慶學生運動述略》和《解放戰爭時期重慶地下黨外圍青年核心組織簡況》,為確定重慶地區黨的七個外圍組織的性質,承認加入者革命工齡起了重要參考作用。當時“左”的思想阻力仍比較大,有的同誌又不懂得曆史的複雜性,落實政策的工作遇到不少困難。康民根據史實,反複向有關部門申訴,據理力爭,在市委支持下……終於為不少長期蒙詬受冤的同誌討回了公道。他的敬業精神和克服重重困難為落實黨的政策辦實事的政治勇氣,受到老同誌的稱讚,很多老同誌與他成為知心朋友,建立了深情厚誼。

康民在黨史工作中極大地發展了自己的才華,這得益於他的好學精神和超強記憶力。他有強烈的求知欲,一生手不釋卷,涉獵很廣,尤其酷愛文史。1951年參加工作後,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過中共黨史、國際共運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通史、世界通史等曆史和黨史書籍。“文革”期間又基本通讀了《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多年積累,融會消化,使他增長了曆史知識,增強了曆史感。他的博學多識,引人敬佩。他與同誌交往,常在笑談中廣征博引,觸類旁通,曉諭得宜……收潛移默化之效。他的黨史著述,以熱情而激昂的筆觸,生動再現了艱難曲折的革命鬥爭史,不僅內容豐富,情節具體,而且論述精辟,耐人尋味,對於不了解地下鬥爭曆史的同誌來說,無疑是一本豐富生動的教科書。

康民不僅知識淵博,更可貴的是他有高超的史識,對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有比較客觀、公允、深刻的論斷和認識。在黨史研究中,他堅持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如實反映黨的發展過程和走過的艱難曲折道路,說的是真話、實話,很少套話,更沒有空話、假話;同時,他也善於獨立思考,能從浩繁的史料中挖掘深層內涵……探尋曆史的本質和規律,提煉出思想,提煉出觀點。因此,他的著述不僅反映了曆史的本然,又講出了曆史的所以然,夾敘夾議,有質有文,有高度,有深度……有新意,很少有沉悶之感,從中可以引發人們思考。

康民是個隻講奉獻不求索取的人。他是重慶黨史界當之無愧的專家,但他從不自矜,不爭名貪功。解放前夕,他參加了中共地下外圍組織新青社,是清華中學學運骨幹和帶頭人。由於特殊的曆史原因,1950年他入團時沒有記載曾參加新青社的曆史。20世紀80年代落實地下外圍組織成員革命工齡時,他對落實其他同誌的離休待遇非常積極,而對自己的問題卻不屑一顧。他的許多同學和地下組織負責人都希望他寫個材料說明情況,他們都可以為他作證,但他就是不寫,堅持享受退休待遇。許多同誌每談及此,都對他的精神境界表示由衷的敬意。這本文集收錄的,其實隻是他所寫黨史著述中的一部分;他的另外一些著述盡管花費了他許多心血,寫成後卻是以其他同誌特別是老同誌的名義發表的。至於他悉心輔導其他同誌所寫的文章,他都堅決反對署上他的名字。這種風格,現今是十分罕見了……

在康民的《黨史研究文集》出版時,我說了上麵一些話。希望年輕的黨史工作者學習康民求真務實的敬業精神、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嚴於律己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在黨史研究中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如實地總結黨的曆史經驗教訓,更好地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我想,這也是對康民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