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的張樹成同誌就是我這群朋友中的一個。1992年月,江蘇社科院社會學所的原所長吳大聲同誌,陪我到太倉建立經濟社會研究中心。先到昆山,張樹成同誌當時是昆山體製改革委員會的主任,由他向我們介紹昆山市的情況,並陪我們考察了周莊、澱山湖等鄉鎮,隻一天半功夫,就使我們對昆山市正在蓬勃發展的概貌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張樹成同誌和我也一見如故。從此就成了常來常往的老朋友。這八年,我前後去過昆山四次,每次去,我都有新的收獲,他也常來北京,每次來,都帶來新的信息。
今年4月我又在昆山住了兩天,還是吳大聲同誌陪我,事先電話約好,還在原來住過的昆山賓館見麵。那天下午6點半我們從江陰市新鎮出發,到昆山已近8點了,進了市區,由吳大聲同誌帶路,轉了兩個圈,愣是沒有找到昆山賓館,真為難這位“蘇南通”了。最後隻好靠手機,通了話,由張樹成遙控指揮司機,才找到目的地。見麵後,才明白原來四層樓的昆山賓館已拆掉了,就地新建了一座15層的四星級賓館,大門的朝向也變了,原來的馬路拓寬了,周圍的標誌性建築和環境也都變了,吳大聲同誌找不到新賓館,就在情理之中了。
今年8月,張樹成同誌送來了他的著作《管見集》,要我寫個序,老朋友的事,我欣然答應了。序者,敘也。關於本書的內容和要旨,他自己在前言裏已經敘述過了,這是一本文集,“是描繪、總結、評述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的蘇南地區昆山市近20年間經濟社會的發展軌跡的。”“客觀地反映了昆山的發展狀況,有著鮮明的時代的印記,記錄了昆山曆史進程中一個階段的現實狀況。”這本文集是從他20年來所寫的許多調查報告、研究論文中按上述要求精心選出來的精品,是他多年心血的結晶。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點看法。文如其人,我想從介紹張樹成其人來介紹這本書。
要重視發揮本地專家的作用張樹成是昆山城南鄉人,1936年生,土生土長,1956年在無錫師範學校畢業,回昆山教書,不久,就調到昆山縣委機關工作,曾派往省委黨校深造,學習政治理論。“文革”期間下放到農村鍛煉,曾當過大隊支部書記,在城北鎮黨委當過秘書,以後又到過幾個鄉鎮蹲點,當工作隊,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修水利、學大寨,經曆了農村的各種運動,積累了豐富的農村基層工作的實踐經驗。與眾不同的是,他年輕時就愛讀書,記筆記,收集資料,鑽研問題,勤於思考,好寫文章,樂此不疲。
改革開放以後,調回昆山縣委機關,在辦公室從事調研工作,後又出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體製改革委員會主任。
年,他60歲,當選為昆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那時,正值昆山鄉鎮企業改製的時候,市委委任他為轉製辦公室主任,現在是創新辦公室主任。40多年來,他一直在昆山工作。改革開放以後,他進入了昆山市的決策研究層,參與了昆山經濟社會變遷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和發展的方案的製訂、決定、執行的全過程,昆山市的發展,同全國的不少縣市一樣,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大成大就,飛躍發展,他都參加了,他都出力了,付出了辛勞和心血。所以,本書的副標題為“20年來昆山發展的目睹”,是實實在在的。這幾十篇文章,就是昆山改革、發展、振興、繁榮的記錄。
張樹成是昆山通。40年來,他在縣委(1988年以後是市委機關和農村基層,上上下下,走遍了昆山全市的山山水水,對全局有透徹的了解,對經濟社會變遷發展的曆史,前因後果,了如指掌,所以聽張樹成介紹昆山的情況,如數家珍,娓娓動聽,真是一種享受。你問他關於昆山的問題,他當場就能給你回答,子醜寅卯,條分縷析,而且常常是一語中的,使你疑團頓消,明明白白。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同誌,都好稱他是昆山的活字典,這是真實的。
張樹成同誌是昆山的老參謀。他不僅對昆山的情況熟悉,而且十分重視對政治理論和中央文件的學習,了解國家宏觀政策,掌握中央、省、地(市)委在各個時期的決策精神,並且也很注意外省、外市、外縣的改革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所以張樹成同誌常常能夠在昆山市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向昆山市委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市委決策做谘詢。22年來,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班子已經換過多屆,市委書記換過9個,張樹成同誌的職務也變過多次,但他在市委市政府決策層的參謀、助手的地位沒有變。他常常被召請列席市委市政府的常委會、辦公會,為昆山的改革、發展工作出主意想辦法,幫助書記、市長下決心,做決定。他在會上,也總是知無不言,言必有物,盡心盡力。所以各屆的領導對他都很尊重,對他的意見,都很重視。1996年,他滿60歲,選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後,市委還任命他為轉製辦公室主任,前年又任命他為技術創新辦公室主任,這都是事關昆山發展建設中的關鍵性崗位,他還是一如既往,盡職盡責,做得很有成績。張樹成同誌不僅為市委市政府出思路、出主意,而且還常常親自為市委市政府起草決定,寫工作報告、寫總結、寫報道,為昆山的發展和建設鼓與呼,宣傳昆山的成就和經驗,這本文集中有一部分文章就反映了他這些年的工作內容。如果說,中共昆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是昆山改革發展的司令部,是昆山實現“農轉工”、“內轉外”、“低轉高”,由窮變富的指揮部,那麼,張樹成同誌就是這個司令部、指揮部裏的好參謀,雖然司令、指揮長已經換過9個,他這個參謀卻一直沒有變,所以,稱他是老參謀,應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