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廣泛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必須要解決好執政為民的問題,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鬥。這就要求我們製定路線、方針、政策和進行各項工作,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把群眾發動起來;同時,也必須照顧到各階層各方麵的利益,使他們願意為黨提出的綱領、目標、方針、政策共同奮鬥。在黨的正確路線確定之後,還必須善於采用適合不同對象的不同措施和方法,把各方麵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成為最廣大人民的事業,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才有可靠的群眾基礎和政治保證。
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發所有動力源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增添新力量。需要我們對人民內部各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需要正確地處理各種利益關係。
(一)堅持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我們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的實質,就是要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之下,實現全國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方麵人民最廣泛的團結。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已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中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聯盟。統一戰線作為黨的一個重要法寶,決不能丟掉;作為黨的一個重要優勢,決不能削弱;作為黨的一項長期方針,決不能動搖。要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鞏固和發展黨同愛國宗教界的統一戰線,認真做好黨外知識分子的工作,團結港、澳、台同胞,海外同胞以及一切熱愛中華民族的人們。
(二)必須妥善處理各方麵利益關係,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前進
首先,要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這是關係黨的執政全局、關係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全局、關係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社會安定全局的大問題。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國家的最大多數人,最基本的就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我們講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製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最大多數人,特別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製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我們觀察和處理當今中國問題的一個根本原則。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都要努力使最大多數人,使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做好了這一條,就能贏得人心,贏得全局,使改革和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其次,要妥善處理好各方麵的利益關係。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得到了實惠。同時,改革作為一場深刻的革命,又必然帶來利益格局和利益關係的調整。特別是隨著“四個多樣化”的出現,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一致的同時,也產生了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方麵群眾之間的利益差異,而且不少利益關係和矛盾交織在一起,錯綜複雜。這就需要我們把各種關係調整好、處理好,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才能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少數人利益與多數人利益正確地統一和結合起來,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方麵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我們的各項政策措施,都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要保護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通過辛勤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人們的發展活力,鼓勵他們積極創造社會財富,更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以及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特別要使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並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和改善生活條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溫暖。在城鎮,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把有限的資金更多地用於社會保障。在農村,要繼續加大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千方百計幫助困難農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