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2 / 2)

“失敗的陰影象瘟疫一樣在英軍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變得無法控製,越來越多的裝備落在國防軍手中。中國皇家空軍可以在英國的機場裝上英國的燃料往英國的陣地上投英國的炸彈。中國國防軍的機械化部隊緊緊追趕撤退的英印軍,他們坐在坦克和裝甲車上,又說又笑,好像是去看足球比賽。數以百計的輪式和履帶式車輛彙成嘈雜一片,潰退的印度軍隊驚恐萬分,他們毫無應對坦克的經驗,於是潰退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英國本土已經淪陷四分之一,德軍的機械化師雖然被美國援助裝備的英軍阻止在倫敦以南地區,但是防禦薄弱的威爾士地區多數被德軍占領。這種情況下,英國近乎所有的力量都被調往本土參戰,馬來亞的英軍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援助,而在1月20日,駐防越南的法國軍隊在維希政權的命令下向中國移交了防務,徹底退出遠東,馬來亞的唯一屏障也被撤出了。帕西瓦爾將軍已下令向新加坡作最後的撤退。2月1日,英軍炸毀了連接新加坡與柔佛州的一千餘米長的海峽堤壩,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島嶼。

新加坡當地居民以華人華僑為主。麵對祖國軍隊的即將到來,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積極開展準備活動。一些華人組織的“華僑義勇軍”秘密成立後,正式成員人數達到數千,包括店員、工人、學生在內的新加坡各地百姓。12月30日,新加坡華僑的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華僑獨立後援會”,對“華僑義勇軍”配合國防軍解放新加坡的行動進行資助。到十九年2月1日,國防軍發動了攻勢,開始進攻新加坡。英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白思華隨後宣布新加坡攻防戰開始,並決定防守前線,駐新加坡的英軍開始與國防軍交戰。

與此同時,2月8日,千餘名“華僑義勇軍”隊員,在“保衛星洲”的口號下,由馬來亞華人林開富率領開往前線協助國防軍與英軍作戰。當時的英軍宣布新加坡的“華僑義勇軍”屬於叛軍,立即進行了絞殺,但是在化整為零的義勇軍麵前,英國人的絞殺根本就沒有目標,反而被義勇軍暗中指示目標遭到了中國皇家空軍的幾次突襲,損兵折將。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例如裕廊前線、巴西班讓沿海防線、武吉知馬沿海海岸等地,義勇軍甚至於英軍展開了大規模的激戰,曾多次打退英軍的進攻,而義勇軍隊員也有很大傷亡。但英國由於已經預見到將來的命運,所以沒有部隊敢於對沒有武器的華人百姓開火,以免將來遭到國防軍的殘酷報複。

再加上由於訓練和裝備等問題,新加坡英軍節節敗退。在多次敗於國防軍後,英軍總司令部決定投降。2月15日,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在武吉知馬的福特汽車廠親自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將新加坡的主權交給中國國防軍,高達12萬人的英軍全部被俘。大部份被俘虜的英國士兵,被遣送至國防軍在柳州設立的大型戰俘營,他們大多數人都成功的活到戰後,算得上最早享受和平的大國軍人了。

“比聖誕節布丁裏的葡萄還要多的大炮是會守得住新加坡的”,一家澳大利亞報紙如此生動地打消了讀者對新加坡前途的憂慮。但按照丘吉爾的話就是“新加坡沒有陸地防禦,等於一艘沒有底的戰艦可以航行!”。新加坡的防禦是針對海上進攻的,岸炮隻有極少數可以作大角度旋轉,所以對付後麵的登陸毫無用處。此時新加坡還有英、澳、印聯軍約8萬人,糧食彈藥雖較為充足,士兵士氣低落,無製空、製海權。

第17集團軍毫不費力的橫掃中南半島之後向獅城發出了致命的吼聲。十九年2月8日晨,國防軍炮兵和航空兵再次對新加坡島上的火炮陣地、機場等設施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後,一個團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佯裝登陸,使守衛在東北部的英軍主力第18師不能向其他處調動。2月8日夜,國防軍主力第67機步師和第68機步師乘登陸艇在長堤以西灌木和沼澤地登陸,守在這裏的是疲憊不堪且疏於防範的澳大利亞軍。國防軍登陸後,著手建立並鞏固登陸場,隨後第44快反師也向西轉移並在登陸場登陸。國防軍第17集團軍的3個精銳師並肩向南推進。至2月14日,國防軍先後占領了武吉知馬高地、因保丁水庫和加冷機場等要地,並對城區造成三麵包圍之勢,同時加緊空襲。2月10日,在國防軍登陸三天後,白思華簽定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國防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