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二十三節 英倫爭奪陷僵局(1 / 2)

太初十八年6月,德國占領了整個西歐。從此,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大西洋沿岸已被德國控製。英倫三島陷入了困境。此前,英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包括2450門火炮、6400支反坦克槍、1.1萬挺機槍、7.5萬餘輛汽車、50萬噸軍用物資,被擊沉224艦船,被擊落106架飛機,此時英國已元氣大傷,隻剩下500門火炮和200輛坦克。空軍也受到很大削弱,僅餘下1300多架作戰飛機。至於海軍也因德國海、空軍的封鎖,失去了與法國艦隊合作的條件。在中國誌願軍空軍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情況下,德國國防軍終於踏上了英倫的土地,千年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已經陷入亡國的危機之中。一個壞消息再次劃過已經變成廢墟的倫敦城上空,新加坡,大英帝國在遠東最重要的據點已經宣布放下武裝投降了。

“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曾悲痛地指出。白思華用了9周的時間最終將大英帝國苦心經營的獅城交給了他原本的宗主中華民主帝國,其中戰略處於被動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防禦戰術的失誤也不可忽視的。英國並沒有放棄新加坡,但新加坡仍在被困一周後失守,從這一點說來,白思華要比防守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差好多。

大英帝國從封鎖者的地位,一變成為被封鎖者,形勢岌岌可危,西塔拉為了對付紅俄和避免兩線作戰,需要拉攏英國,曾經誘其妥協投降,當德向英國提出的“和平建議”,再三再四地遭到英國的拒絕後,西塔拉終於做出了對英實施“海獅計劃”的作戰決定。原先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後因船隻準備、後勤供應和天候等方麵存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最後決定單純以空中進攻迫使英國投降。整個不列顛之戰其實就是戰爭史中大規模的空襲與反空襲作戰。西塔拉曾揚言:以空軍這把鑰匙就足以打開英國防禦之大門。於是,英國皇家空軍指戰員休.道丁和德軍元帥赫爾曼.戈林在不列顛上空開始了一場大戰......

太初十八年7月6日,西塔拉向工人黨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簽發的作戰計劃。

“海獅計劃?”戈林自言自語道。

“是的,戈林司令,我命令你盡快炸平可惡的英國!”

“元首高見。卑職一定竭盡全力!”

不知是否故意安排,7月8日,即在戈林受領任務後的第3天,他又被晉升為帝國元帥。如此一來,本就狂妄的戈林更加囂張。不過,他的確有驕傲的資本。當時,德國的作戰飛機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勝於英國。而且,自開戰以來,德國空軍的接連轟炸幾乎是無往不勝。而戈林也敲定了“鷹日”,最初為8月8日,後來由於天氣原因改為8月13日。

為了實施空中進攻作戰,德國空軍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有作戰飛機2669架和13個師,168艘運輸艦、1910艘駁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而當時的英國隻有防空殲擊機700架,高炮200門,還有轟炸機500架,在兵力上處於劣勢。不列顛之戰就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上空,在大英帝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開始了。

不列顛空中戰役的前半段打的中規中矩,英國以點數險勝。但是中國很不地道的派出誌願軍空軍參戰,讓已經心灰意冷的戈大胖子見識了什麼叫空中霸王,什麼叫碾壓優勢。

中國空軍迅速奪取製空權,襲擊的重點為英國空軍指揮係統、雷達站、機場、飛機生產企業和港口,其特點是空襲活動極其頻繁,空戰卻不十分激烈,從中國誌願軍空軍控製了英倫的製空權開始,中德兩國空軍每天出動1000多架次,在太初十九年的頭一個月內對英國1323個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不間斷和摧毀性打擊。英軍在此期間損失飛機1286架。飛行員亦傷亡甚重,幸存的飛行員經過連續空戰已筋疲力盡,最關鍵的是中國誌願軍空軍封鎖了大多數港口,英國從海外獲得補給的機會越來越多,美國援助的飛機大多毀在了港口碼頭和倉庫裏。如果誌願軍空軍繼續襲擊,英國空軍將無法支持下去。關鍵時刻,英國人的救世主出現了,晉升為德國元帥的戈大胖獲得了英倫登陸戰的指揮權,自認為英國皇家空軍已經是死狗一條的他迫不及待的來摘桃子,誌願軍空軍按照協議被派往北非,援助在那裏被幾千澳大利亞輕步兵追的滿世界逃命的意大利“熱那亞”裝甲集團軍,果然一個星期,誌願軍空軍就輕鬆的給北非地區的英國皇家空軍上了一課,從此北非的天空幹淨了許多,而英國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和印度阿三多了一項技能,聽見空中的引擎就隱蔽臥倒,反正天上飛的都是鐵十字和黑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