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防軍已經到達馬來亞南部省份柔佛州,他們在這裏遇到由亨利?哥頓?本尼特指揮的澳大利亞第8師,國防軍在這裏遇到在戰術上的首次挫折,因為澳大利亞軍在金馬士市一帶建立了堅強防禦,戰役圍繞金馬士橋進行,國防軍在此地付出了死傷60人的代價,但大橋卻在戰鬥中被英國人自己摧毀,國防軍花了6個小時的時間修複了橋梁,這也是英國人從開戰以來最值得驕傲的戰績,阻止中國軍隊行程最長的時間紀錄誕生了。
當國防軍在金馬士西麵攻擊澳大利亞軍的側翼時,一場在這次戰事中最血腥的戰役於1月15日在半島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帶爆發,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隻有不半兵員已受訓練)去防衛麻坡河南岸,但被從海上登陸的國防軍攻擊其側翼,整個旅被澈底擊潰,其旅長及屬下3個團的團長全部陣亡,印度人一如既往的舉著手中的李恩菲步槍尋著咖喱味就自己進了中國國防軍臨時設立的戰俘營。
在澳大利亞中將查理士?安達臣的領導下,撤退的印度軍隊在澳大利亞軍的支援下組成麻坡防線,孤注一擲的進行了4個小時的戰鬥,企圖令其它大英國協的殘餘部隊可以從馬來亞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圍,當麻坡守軍到達了在巴裏梳龍的橋梁及發現橋梁已被國防軍占領時,安達臣在死傷數字不斷上升下,命令所有人衝過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叢林、沼澤地及橡膠林地以尋找其步兵團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傷的英軍或澳大利亞士兵則落入國防軍的手裏,其中兩名士兵在逃跑中被擊斃,而安達臣本人則獲頒授維多利亞獎章。
1月20日,雖然麵對皇家空軍威格士式轟炸機的轟炸,國防軍在興樓再作進一步登陸成功,英國軍隊的在柔佛最後防線的峇株巴轄-居鑾-豐盛一帶全線麵對國防軍的進攻,不幸地,帕西瓦爾拒絕在新加坡北麵的柔佛建立固定防禦。
1月27日,帕西瓦爾接到英國政府的電文批準,命令部隊越過柔佛海峽撤退到新加坡。
1月31日,最後一批英軍軍隊離開馬來亞,英軍工兵在連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間的新柔長堤炸開一個闊70尺(20米)的大洞(少數落伍的士兵在之後數天仍通過此長堤),國防軍的突擊隊後來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橫渡柔佛海峽,進攻新加坡。在少於兩個月的時間來,馬來亞戰役以英國軍隊被徹底打敗及徹出馬來半島作結束。接近50,000名英聯邦士兵被俘虜或被擊斃。2月14日占領新加坡沿岸海軍基地。在國防軍重重包圍下,新加坡島內的8萬餘守軍鬥誌低落。
2月15日,珀西瓦爾率部投降。此役,國防軍以傷亡約百人的代價占領馬來半島,打通了進攻荷屬東印度的戰略通道,給英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防禦作戰造成不利態勢。從此新加坡這個‘獅子城’,舉世聞名的要塞,屬於中國人了。第17集團軍司令官杜宇銘中將以傷亡94人的代價,自北向南席卷馬來半島650英裏,直至占領新加坡。英軍傷亡則百倍於國防軍,而投降的軍人更是達到13萬之多。這一勝利,是國防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陸戰勝利。他們再次戲劇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就連日本報紙都在大張旗鼓地宣傳:“東南亞戰爭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內攻下新加坡,證明我黃種人戰力遠遠優勝於白皮豬們。”而中國國防部則發表了一篇簡短的情況通報宣稱:“中南半島戰事基本完成,我國防軍已經解除該地區一切頑抗之敵的武裝。第17集團軍除部分留守部隊維持治安外,其他國防軍將逐步撤出並將防務移交所在國家合法武裝力量,中國軍隊不以占領他國領土為使命。”在各國驚訝的眼光裏,傷亡不過百人的國防軍真的開始了撤軍行動,這也讓英國人企圖挑動當地勢力發動針對國防軍的遊擊戰的企圖徹底落空了。對於這塊遠東和南洋的十字路口,中國真的如此容易就放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