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生活方式的變化。正因為體育在上海社會被作為現代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吸引了許多女子加入體育運動。從事體育活動就意味著適應現代的運動規則和生活規律。越來越多的上海女性走出家庭,走向世晃。當時上海的摩登婦女是可以出外交際的,可以出入舞廳、電影院,中國傳統婦女的形象至此正式公開化,她們活動的場所就是租界所提供的公共空間。隨著婦女解放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女性不再僅僅把自己囿於狹小的家庭範圍內,她們紛紛走出家門,舞廳、體育館等也成為她們呼吸新鮮空氣、領略新式生活的重要場所。作為上海灘的公共空間,舞廳或體育館,亦或遊泳池帶給上海女性的不僅是身體的放鬆,還有社交能力的提高。上海女子運動員還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姿。1923年5月,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在日本大阪舉行,中國派出了一個由113名運動員組成的參賽隊伍,第一次派出了自己的女選手:中國女子排球隊和網球隊,其中女排隊員就包括上海的蘇祖祺、張畹清、賀生曦、陳彥融、高愛鴻。最終女排0比2負於日本,獲表演賽第二名,女網則分別敗給了菲律賓和日本,獲得表演賽第三名。雖然成績不理想,但卻是中國女子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大型運動會,走出國門的國際性比賽。上海《大公報》如此評論:此次中國女子與賽,本意不在爭勝,為向世界宣傳中國婦女對於競技之覺醒耳。
第三,女性著裝的變化。談起民國時期的上海女裝,首先要提及的當屬旗袍。上海旗袍樣式變幻多樣,從領子的有無到袖子的寬窄,再到開衩的高低以及下擺的長度等等,真可謂美輪美奐,令人應接不暇。二三十年代,旗袍的下擺較短,1930年流行的旗袍樣式“下擺再提高一寸,袖口以西洋法裁成”,這主要適用於“女學生校服,適合運動”。而這種適合運動的女生校服在上海社會中廣為流行,當“多少總有點色情狂的男子”對“有兩條粗壯的腿,會拍網球、打排球,還會在水中遊來遊去”:“會高聳著小嘴唱歌,又會飄動著旗袍跳舞”的女學生“骨頭發鬆,魂不附體”的時候,連“從未讀過書、一個字也不認得的太太”也穿革履和長統襪為標識的“學生裝”。同時,歐洲和東洋的時髦衣裝也以極快的速度流行到上海,據統計,日本時裝在上海流行僅需一個月,巴黎的新款流行到上海也隻需三個月。越來越多的上海女士青睞長褲、短裙等簡便裝束,“愛好運動的女士們多穿紅色鑲銀邊的百褶裙,並以胸罩代替舊時的肚兜”,由於女性熱衷於戶外運動,手表、有色眼鏡、提包和傘等實用性的裝飾品也廣為流行。
三、女子體育對上海社會風尚影響的深層探討上海是打開現代中國社會之門的一把鑰匙,“上海,連同它在近百年來成長發展的格局,一直是現代中國的縮影”。20世紀10—30年代上海是中國開放性程度最高,現代化最為發達的城市,它與紐約、巴黎、倫敦齊名,是世界性大都會之一。上海的女子體育事業和上海社會的發展進步,對女性產生諸多的影響。1912—1937是上海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急劇轉型期,各種社會現象都被打上了轉型的烙印,女子體育的發展也是這樣的時代產物,它和上海社會的現代轉型存在千絲萬縷的聯係。
1.上海社會的進步和城市現代化是女子體育得以發展的基礎。現代是相對傳統而言的。我國古代的女子體育多是與生產勞動、軍事鬥爭、宮廷嬉戲等結合在一起的,與現代競技體育有本質上的差異。近代隨著西學東漸傳入中國的西方體育本身即是西方工業化社會的產物。民國初年,上海社會經濟相對繁榮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婦女有閑暇和經濟能力去從事體育運動。另外,上海城市功能漸趨健全,體育設旌較為完善,這也是婦女從事體育活動的必備條件。如上海縣公共體育場(1928年改稱上海第一公共體育場)於1915年10月16日由上海縣教育會奉上海縣知事沈寶昌命令在該會事務所開會研究籌建。該公共體育場占地30畝,投資2260銀元,設柔軟體操球類、器械田徑等四部分,有一足球場,300米煤屑跑道,300平方米健身房一座,建有排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和婦女活動的場地等,並配有浴室供運動員使用,1917年3月30日建成,並被充分的利用。
2.女子體育的發展推動上海的現代化進程。首先,女子體育的現代化是上海現代化運動的一部分。20—30年代上海現代化運動的曆史進程,是由上海各階層幾百萬市民平凡普通而又極為豐富多彩的社會途徑編織而成的,這其中也包括上海婦女及其從事的體育活動。中國現代體育與中國近代化、現代化的進程是一致的,民國初年,上海盛行的女子體育項目大多為西方現代體育項目,如遊泳、網球等,也有武術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總的來說,上海女子體育進行了對中國傳統體育的超越和整合,實現從傳統體育到近代體育的轉型,這也是上海城市現代化的一部分。其次,體育運動促進了上海女性的現代化。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現代化,作為人類社會的半邊天,女子自身素質的提高關乎整個社會的進步。婦女從事現代體育活動可以強健自身體格。社會的進步,民族的複興要求女性有健康的身體,體育活動使女性從纏足束胸等封建禁錮下解放出來,利於其身體的健康發展。婦女是社會的半邊天,上海媒介通過報刊樹立了一個個健康美的形象,吸引上海女性爭先效仿,為上海向現代化轉型的城市建設提供了健康的人力資源。從事體育活動,上海女性的獨立性增強,身體解放後女性在心理上便不再一味依賴於男性,上海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走出家門,成為職業女性,自力更生,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實現了這些女性的社會化,而社會化正是現代人格養成的主要途徑。同時體育活動還使她們增強了許多優秀品質,如堅強、勇於競爭、富有合作意識等,這些都為上海女性向現代人轉變,建造現代化的上海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