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少年又自告奮勇替攝影師買啤酒。這次攝影師給了他很多錢,讓他多買幾瓶回來。但是直到第三天下午,少年也沒有回來,大家都認為他把錢騙走了。
然而,就在第三天夜裏,攝影師的門被敲響了,少年在門口捧著幾瓶啤酒凍得哆哆嗦嗦。原來少年在一個地方隻購得了四瓶啤酒,於是他又翻過一座山,渡過一條河才又買到了六瓶。少年哭著向攝影師道歉說,返回時因為不小心,在路上摔碎了三瓶。當他把玻璃碎片拿出來時,攝影師們無不動容。
這件事傳開後,感動了很多人,許多人都選擇到這裏來旅遊,當地的落後麵貌也逐漸改善了。
在市場經濟時代,誠信就是資本,一位銀行家說得很明白:“我寧肯借錢給那些誠實的窮人,也不願借錢給不誠實的富人,雖然這些富人的償還能力更高。”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對誠信存在誤解,認為誠信是過時的價值觀,競爭社會強調的是勝者為王,為了達到光明的目的,任何陰暗的手段都是可以采用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那些成功者,就會發現,他們當中沒有幾個人敢真正忽視誠信的價值。對他們來說,誠信待人是本分,誠信經營是追求,誠信發展是企業文化。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有的人如鴻毛之輕,可以讓有的人如泰山之重;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有的人靈魂貶值,可以讓有的人心靈高貴;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沒有了誠信,人間就會少了一份親情;沒有了誠信,人間就會少了一份珍惜;沒有了誠信,人間就會少了一份真摯;沒有了誠信……
誠信不僅為個人和企業帶來財富和成功,誠信本身也是一筆具有重大價值的財富。對於真正理解誠信價值的企業和個人而言,誠信價值觀必然成為他們自覺自願的選擇。
說到就要做到
為人誠信的一個重要標準便是說到就要做到,信守自己的承諾,不說一套做一套。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隻要他答應了的事情,無論有多困難,他都會設法做到。當時的人們都非常信服季布,大家都說:“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季布為什麼能得到眾人的如此稱頌呢?原因就在於他說話算話,把對別人的承諾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信任,但時常有一種人天天抱怨周圍的人都不信任自己。仔細考察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的問題完全出在自己身上—他答應別人的事情,如果遇到一點點小困難,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克服困難履行諾言,而是竭力尋求自己無法兌現諾言的理由。當他先允許自己不履行對他人承諾的時候,又怎能指望別人去相信他呢?又怎能指望別人把對他的承諾當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