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廷在傳統基金會演講後的第二天,全世界所有的媒體都使用了這樣的標題:《美太平洋司令透露,美將停止對台軍售》《太平洋司令基廷:美台軍售將停止》《太平洋司令基廷促美停止對台軍售》。甚至還有媒體分析,美國此舉是為了在朝核問題上與北京有更多的“交易”。
直覺告訴我,這些報道存在重大錯誤。從基廷作為一個職業軍人的角度來說,職位再高的美國軍人,都無權對美台軍售這樣的政策層麵的事情做出透露或評論。
我想起,將近兩個月前,基廷和五角大樓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部長辛恩在新加坡與我的對話。辛恩的原話這樣說:“對台軍售問題是符合美國《對台關係法》裏麵的三個原則,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看不到導致這三個原則完全改變的前提條件。”
作為五角大樓東亞事務的負責人,辛恩的表述顯然要比基廷更為關鍵。
但當時,美國國內確實也存在對美台軍售的非議,這股非議甚至也蔓延到了白宮和美國國務院內部。
2008年6月,《國防新聞周刊》駐台北的記者就發表了一份報道,說美國內部有可能目前正在就對台軍售和要不要繼續對台軍售,發生一些分歧。
報道的作者,就是那個“香格裏拉對話”期間一直在我身邊轉悠的大胖子美國記者。
這份周刊引述所謂比較可靠的消息是說,國務院內部存在兩派,一派主張繼續對台軍售;另一派反對對台軍售,認為“5·20”之後,兩岸局勢迅速趨緩,至少美國目前應該在這個時候暫時凍結對台軍售。而恰恰根據一些消息說,美國國務院內部的兩個層級的官員中,正手與副手之間均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在國務院最高層一級,美國國務卿賴斯反對繼續對台軍售,美國的副國務卿則主張繼續對台軍售;在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方麵,助理國務卿是反對繼續對台軍售的,而他的副手、副助理國務卿則又是主張繼續對台軍售的。
這份周刊的“獨家報道”發表後,我立即給在台北的大胖子美國記者打電話,邀請他在台北出席《震海聽風錄》節目。
在新加坡,大胖子從我這裏得到了不少“料”,現在是他給我一些東西的時候了。
但是,大胖子婉言拒絕了。
不過,我和大胖子記者後來在其他場合仍有交集,這都是後話了。
我撥通了傑弗裏·布雷斯勞的手機。
“傑弗裏,怎麼回事?這幾天全世界都在報道基廷上將關於對台軍售的講話,那是真的嗎?”
“Peter,全世界的媒體都搞錯了,那不是上將的意思。”
隨後,傑弗裏·布雷斯勞把傳統基金會那天演講的現場場景給我描繪了一番。
“上將這幾天壓力很大,白宮也很不高興。”傑弗裏在電話那一頭說。
“這好辦,”我馬上說,“請上將在華盛頓時間周二晚上到華盛頓或紐約我們的演播室去一趟,我在香港對上將做個連線專訪。上將可直接在我的節目裏澄清事實,我們香港時間周三晚上全球播出。”
“好主意,我問一下上將,十分鍾後回複你。”
十分鍾後,傑弗裏來電。
“Peter,這個敏感時候,上將再出來澄清,恐怕會越描越黑,請你理解。”
“我理解。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在我的評論節目和專欄文章裏幫你澄清一下。”
“那就太好了,上將會感激的。”傑弗裏的聲音已流露出感激。
“但你最好把白宮或五角大樓的正式立場告訴我,便於我準確引用。”
“好,你什麼時候要?”
“越快越好,我最快五個小時後播出。”
“好,我盡力,你等我消息。”
三個半小時後,我收到傑弗裏從夏威夷發來的電郵,大意如下:美國官方正式立場是,美台軍售立場未來不會改變,在對台軍售問題上,不存在華盛頓與北京溝通的問題。
傑弗裏電郵中透露,這個立場在過去三個多小時裏,經過了美國軍方高層和白宮的共同磋商。但他希望,節目中不要提及任何一位美國官員的名字。
一個半小時後,我在節目中透露了“白宮和美國軍方不願透露姓名的權威來源”的獨家消息。節目也花較大篇幅,澄清了基廷在傳統基金會演講現場被媒體誤讀、誤解的地方。
這個透露,比白宮發言人的正式澄清提前了整整一天。
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白宮發言人才發表講話,就美台軍售問題正式闡明美國官方立場。
我們的節目,也成為當時全球唯一詳細澄清事實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