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中國周邊一旦有事:美軍如何出手?(4)(2 / 3)

基廷:我是可以說明,但我不認為那是必需的。國際公海,美國海軍、人民解放軍海軍、全世界的海軍,都能進入台灣海峽。美國海軍曾那麼做,也會繼續那麼做,那是肯定的。

辛恩:事實上是三要點之一,由蓋茨部長在“香格裏拉對話”提出的,你該記得,就是這樣的論調。我們必須維持公共利益,包括公海、網絡空間還有太空,就是你之前提到的軍力跟意圖問題,這是我們嚴正地對於去年中國的反衛星測試表達關切的其中一個原因。那是令人關注,或危險的軍力。重點是一旦那樣的軍力建立起來,他們有什麼意圖。

邱震海:換個話題吧,馬六甲海峽,你認為中美軍方能在那裏合作嗎?

基廷:它是可能的地點之一,Peter。馬六甲海峽、在蒙古的演習,還有我們談到的“金色眼鏡蛇”聯合軍事演習。在太平洋有大型演習,其中之一是即將到來的環太演習。中國受邀觀察,我們要遵守一些法定限製,但這確實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機會。我們希望雙方能利用這些機會。

邱震海:在馬六甲海峽地區,你覺得中美會有怎樣的合作?

基廷:情報交換、人員交流、提升互信。部長5月30日跟你提過,更多開放的計劃,維持這些媒介的安全,包括空域、網絡跟海域,而馬六甲海峽就是個好例子。

辛恩:我想我們的信息跟蓋茨部長最近造訪北京時一樣,就是美國跟中國的關係,不同於美國跟蘇聯的關係。冷戰時蘇聯是我們的敵國,如今中國不是我們的敵國,我們的關係十分複雜。

美台軍售:太平洋司令遭遇“滑鐵盧”?

但當時,基廷自己完全沒有想到,一個月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在悄悄等著他。當時的我也沒有想到,一個月後,基廷麵臨的這場危機中,我居然在遙遠的香港還能幫上他一點小忙。

事情是這樣的:

2008年7月22日,基廷在華盛頓應美國傳統基金會邀請發表演說,演說進展得很順利。在現場問答部分,有台灣記者詢問,美國政府是否有暫時凍結對台軍售的態度。

基廷第一句話就說:“我也注意到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並沒有對台灣出售武器,因為事實上我們知道雖然說台灣的立法會有通過,但是美國在正式出售武器之前還有許許多多的程序,實際的舉措是美國並沒有向台灣出售武器。”

基廷接著說:“我們也注意到馬英九上台之後,兩岸的局勢有所緩和。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是非常、非常、非常之低。如果是我的話,目前這樣的局勢並不會讓我做出向台灣軍售的決定。”他說這話時,用了三個“非常”(very、very、very)。

基廷最後拋出的這句話,成了給他帶來災難的“滑鐵盧”。

即刻,有媒體提問:“暫緩對台軍售以及‘無急迫性的說法’是否代表美國正式‘凍結’對台軍售的政策?”

“這應由國務院來回答。”基廷的回答很符合“政治正確”的原則。

但此時,基廷的這句“政治正確”的回答,已經沒有人聽得進去。對絕大部分記者來說,“如果是我的話,目前這樣的局勢並不會讓我做出向台灣軍售的決定”,才是真正具有信息量的說法。

絕大多數記者已經站起身,準備去發稿了。

基廷的新聞副官傑弗裏·布雷斯勞立即敏銳地感覺到不對勁,因為記者們顯然誤解了基廷的觀點,這樣報道出去是要出大紕漏的。於是,他很快追出大廳,想把記者們追回來,重新做一番解釋。但這時,已經沒有人聽他的了……

可憐的傑弗裏·布雷斯勞上校,隻能看著呈鳥獸狀散去的記者,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傑弗裏·布雷斯勞上校,一個有著日耳曼姓氏的美國人,做事也像日耳曼人那樣一板一眼。他平日不苟言笑,屬於“慢熱型”性格,但時間長了,卻是一個做事靠譜的合夥夥伴。

2008年的“香格裏拉對話”上,基廷上將的身邊忽然出現了這麼一位帥氣、低調的上校,也使我和基廷之間的溝通順暢了很多。無論是與基廷約定的訪談,還是與五角大樓的溝通,傑弗裏·布雷斯勞都安排得有板有眼,井井有條。

如前所述,我的歐洲同行始終不明白,美國軍方怎麼能讓我們來挑選采訪房間,然後也不進行任何安檢措施。說實在,我也不明白,這大概就是一種信任吧。

“香格裏拉對話”結束後,我與傑弗裏保持著不錯的工作聯係,彼此隨時可以用手機取得聯係,這似乎成了我與太平洋司令部的一條“熱線電話”。

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條“熱線電話”居然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