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中國周邊一旦有事:美軍如何出手?(2)(3 / 3)

基廷和他的隨從們就站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基廷那一身海軍四星上將的白色軍服,在酒會中顯得十分醒目。

目標出現,是機會離開了。

我和德國“老鄉”們禮貌地話別,端著酒杯,走向基廷和他的隨從。

“晚上好!看你和德國將軍們聊得很酣,你們很熟嗎?”基廷的隨從首先和我打招呼。

“我曾在德國讀書、工作,德國是我的第二故鄉。但對我的工作來說,美國更貼近,也更重要。”我開始介紹我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你服務的機構,但將軍這幾天很忙,實在沒有時間。”隨從接過我的名片,掃了一眼,很快猜出了我的意圖,並迅速予以切斷。

“基廷將軍,我們在香港都很關注你的言論和舉動。你的言論和舉動通過香港媒體,在亞太地區傳播得很快。”我向基廷遞上名片。隨從們的心思我很理解,但此刻,隻有老板的態度才是關鍵。

“Peter”,基廷看著名片,喊著我的英文名,“很高興認識你,鳳凰衛視在亞太地區確實很有影響力。”

“希望此次在新加坡能對你做個專訪,我們將全球播出。”我不再繞彎子,單刀直入。

“沒問題,我接受你的專訪。”基廷的爽快讓我也有些吃驚。末了,他看著周圍詫異的隨從們,又補充了一句:“這是我的承諾。”(It’s a commitment.)

這時,基廷身邊的隨從對我的笑有些尷尬,但立刻轉為恭維和熱情。

“是Peter嗎?”第二天一大早,我還在用早餐,手機就響了,“我是David(戴維),基廷上將的新聞官。今天你對上將的專訪,由我來安排,我們見個麵吧。”

“當然。”我很快吃完早餐,與戴維見麵。

戴維,美軍中校,一個年輕、矮矮的小光頭,但精幹中透著熱情。我們沒有廢話,單刀直入。

“基廷上將這次在新加坡隻接受你一個人的專訪。”戴維開始說話。

“謝謝!”我回答。

“我們隻在雙邊會談的縫隙間找到15分鍾,是在他從一個雙邊會晤走向另一個雙邊會晤的路上。我們正在找房間,找到了就告訴你地方。將軍將在今天傍晚5點40分抵達房間,15分鍾後離開。”戴維刻板得像一隻鬧鍾。

“好的,5點15分,我們需要進入房間架設攝像機。”我也刻板起來,那樣子有點像德國人。

“沒問題,我們需要將軍身穿軍服接受你的專訪。”戴維又刻板起來。

“這也是我們的希望。”我回答,心裏覺得這個戴維真是刻板得可愛。

我和戴維剩下的工作,就是彼此確認手機號碼、對手表時間,有點像電影裏特別小分隊出發前的狀態。

那一年,《震海聽風錄》剛開播,我的團隊還很小,出差時根本沒有助手隨身,一切都靠自己搞定。

後來發生的事情都很順利,也都在預料之中。一身戎裝的基廷下午5點40分準時接受了我的專訪。

在那次專訪中,作為太平洋司令的基廷告訴我,美國的情報能力足以搜集到中國的軍事能力和軍力發展的主要趨勢,但美國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中國軍方的戰略意圖。

“一支再強的軍隊,隻要沒有敵意,也不會成為敵人;一支再弱的軍隊,隻要充滿敵意或挑戰精神,也將成為敵人。”我後來這樣詮釋基廷的想法。

也正是在這次專訪的間隙,太平洋司令告訴了我他不久前與中國軍方高層的會麵以及那個被中國媒體標簽為“太平洋司令部有意幫助中國建造航母”的美麗誤會。

“Peter,你是個很好的專訪者,和你談話很享受,下次我們在香港見吧。”作為太平洋司令的基廷,每年都會去幾次香港。我們就這樣約定了。

後來,我們果然在香港見了兩次,都是在他途經香港時,與國際和地區媒體見麵的時候。

“Peter,一個小時後,國防部長蓋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還有基廷將軍將與美國記者喝酒,你也來吧。”看司令高興,一旁的戴維也不失時機地發出邀請。每年的“香格裏拉對話”,美國國防部長和各路軍頭,都與隨團美國記者有一個俱樂部式的聚會,私下交流一些不予公開的內幕消息。

“聽說基廷上將接受了你的獨家專訪?”在香格裏拉酒店的餐廳裏,一位大胖子美國記者來回踱步,四處張望,見到我後這樣問。

這個大胖子記者是美國《國防新聞周刊》駐台北的特派員,每天都在會議現場轉悠,和這個搭訕,和那個聊天,但就不見他正兒八經做過一個專訪。就連上麵提到的美國國防部長與隨團記者的酒會,也沒見那大胖子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