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中國周邊一旦有事:美軍如何出手?(2)(1 / 3)

據坊間傳聞,2007年前中國之所以在“香格裏拉對話”上低調,主要是因為考慮到這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的一個平台,中國既不便缺席,也不便過於熱衷或高調。

有人說,中國似乎在等待一個機會,等待一個可以讓中國發聲或主導的機會。也有人說,中國那五年裏思想不夠開放,甚至對形勢有所誤判。

但不管怎樣,2007年6月,中國軍方第一次派出了由副總參謀長率領的軍事代表團。那一年的“香格裏拉對話”,全場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軍事代表團。

中國軍方終於與世界平視。

在中國軍方的副總參謀長出席之前,美國軍方的“三巨頭”——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每年都例行雲集“香格裏拉對話”。這一次也不例外。

2007年6月初的一天,新加坡香格裏拉酒店的大堂。

身穿各國軍服的人士,來來往往,熙熙攘攘。“香格裏拉對話”期間,安保措施嚴密,但緊張有序,疏而不漏。

我在大堂裏來回走動,尋找著我希望接近的目標。

很多平日隻能在電視裏見到的人,這時忽然一下子出現在你的麵前。克林頓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威廉·科恩,此時已是軍火公司科恩集團的總裁。他的身邊總是跟著兩三個隨從,這些隨從在後麵我與科恩曆年的接觸中,都起了很好的協調作用。

小布什第一任期的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就像普通人一樣來回走動,顯得有些落寞。此時,距離他卸任美國副國務卿,其實隻有一年多時間。但世界就是這麼的殘酷無情:你隻要一卸任,就再也沒人理你了。阿米蒂奇那肥碩的身軀和標誌性的禿頂腦袋,在大堂裏尤為引人注目,也顯得更為落寞。

但他們不是我此刻的目標,雖然後來他們一個個都成了我節目裏的常客。

來自台灣的防衛學者楊念祖熱情地過來和我打招呼。幾個月前,他剛出席《震海聽風錄》節目,就中國軍方剛推出的殲10戰鬥機發表意見——那一期節目,成為迄今鳳凰衛視資訊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他見到我,顯得很高興。隻不過,此刻的他並不知道,不久後他就將上任台灣“國防部副部長”,專門負責美台軍售問題;他此刻也不知道,下一次他作為台灣“國防部副部長”再接我的電話時,將一改現在的熱情狀,顯得高度緊張,生怕在電話裏對我泄露什麼機密。

但此刻,我對楊念祖好像也沒有興趣。我的目標隻有一個人: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四星上將基廷。

兩輛小車在香格裏拉酒店正門口停下,幾位身穿美軍製服的彪形大漢先行下車,迅速穿越安檢門,占據兩旁的有利地形。身穿白色四星海軍上將軍服的基廷,在隨從的簇擁下走進大門,迅速進入電梯。他身前和身後的隨從也相繼魚貫而入。整個過程隻有短短的一兩分鍾。

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個美國電視劇《大飯店》。那裏麵的酒店大堂就是這樣,一個衍生出很多故事,甚至在悄悄中改變曆史的地方。

基廷上將剛剛過去,已率團抵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也在一行人的簇擁下穿過大廳,走向另一個雙邊會談的場合。副總參謀長見了我和同事,熱情地與我們握手,並一起合影留念。

“我們能否對您做個專訪?”我的同事不失時機地提出要求。這是記者的“通病”,也是記者的執著。

“沒問題,會議最後一天吧,全部都告訴你們。”副總參謀長的坦率和幹脆,讓我們有些吃驚。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中將的坦率來得太早了一些,我們也過於天真了一點。體製的慣性,是任何人都無法衝破的,你隻能耐心地伴隨體製的成長,雖然等到體製成熟的那一天,我們也老了。

不過,從那一刻起,雖然我們很少能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做成獨家專訪,但每一次在新加坡,我和我的同事卻與高級將領們建立了不錯的工作關係,這其中包括前國防部長、前後幾任的副總參謀長等。

但我的目標依然是基廷。

我之所以緊緊盯著基廷,主要是由於他所管轄的地區和美國的戰略。

如前所述,2007年6月,正是陳水扁將“台獨”搞得翻天覆地的時候,解放軍認認真真地做好了以軍事鬥爭對付“台獨”的準備。一旦台灣海峽開戰,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態度和戰略無疑就十分重要。

在這之前的八個月,在六方會談仍在進行的過程中,朝鮮已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將世界玩弄於股掌之間。朝鮮後續動作將會如何?中美如何協調與配合?一旦出現最壞狀況,美國軍方將有哪些預案?這都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後來幾年的事實證明,不但我們作為電視人關心這些問題,而且就連美國軍方,甚至基廷本人,也想從我們這裏了解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