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中國周邊一旦有事:美軍如何出手?(1)(1 / 3)

內幕:曆任美軍太平洋總司令對我講了些什麼?

讀了本書前麵的章節,您也許會看到,這些年裏中日關係的風雲變幻,中國周邊危機的持續上升,以及中國內部在對外戰略上出現的強硬和溫和兩派(亦即鷹派與鴿派)的不同視角。

但是,對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而言,未來真正的對手並不是日本,而是美國。雖然中日衝突的緊張與劇烈程度有時會超越中美關係,但就本質而言,中美關係無論如何都是全球層麵上的關係,而中日關係充其量隻是東亞地區層麵上的關係。

其間的原因不言自明:美國是一個已經崛起的大國(existing superpower),亦即通常所說的守成大國,而中國則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arising superpower)。雙方無論未來的國家定位是否會發生衝突,就目前而言,其各種衝突的目標也都是指向會發生潛在衝突。

2013年6月,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加州舉行“莊園峰會”,正式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但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到底如何構建?這個關係究竟有什麼內涵?它與曆史上所有守成國與崛起國之間的關係,究竟從內涵到外延,從衝突本身到處理衝突的方式,又有哪些根本的不同?

坦率地講,對於這些問題,中美兩國的戰略精英們迄今並未找到完整的答案。或者說,這些問題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完整的答案,所有的完整答案都盡在兩國戰略精英的探索與磨合之中。

一、中美兩軍:“刀尖上的交鋒”

如果說,這兩個構成潛在戰略衝突的國家,就像兩把刺刀槍,那麼兩國的軍事和諜報部門,無疑就是刺刀槍上的刀尖。

當中美兩國的經濟衝突、人文磨合、政治博弈都可以各種或激烈、或緩和的方式進行的時候,兩國軍隊的“刀尖上的交鋒”無疑就在刀光劍影中展開。

太平洋司令部:美國在東亞的“刀尖”

在這其中,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是一個繞不開的極其重要的軍事機構。稱之為“美國在東亞的刀尖”,恐怕並非一種誇張的說法。

目前美國共有六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北方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其中,太平洋戰區是美國最大的戰區。因此,太平洋司令部也就成為美國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個戰區司令部。

我常和中國軍方的朋友開玩笑說,中國的軍區都以本國的城市命名(如北京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等),明顯折射出中國依然是一個近海防禦的國家,距離一個真正的大國還相差很遠。什麼時候,等中國的南京軍區改名為太平洋軍區,濟南軍區改名為東北亞軍區,我們大概才可被稱為大國。

所有與中國有關的軍事和戰略衝突,無論是過去的兩岸衝突,還是今天的中日釣魚島衝突、南海衝突,抑或是朝鮮半島可能發生的突變,沒有一個可以繞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用最直白的話來說,一旦上述任何一個領域發生戰事或軍事衝突,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角色都將極其關鍵。一旦戰事發生,這個司令部到底是扮演斡旋者的角色,還是站在某一方身後推波助瀾,與中國為敵?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的勝負。

即便在不發生戰事的日子裏,太平洋司令部的角色也十分關鍵。

-2001年4月1日,中美軍機在南海上空發生相撞,這是和平年代中美兩國海空軍發生的第一次直接碰撞事件。中國空軍飛行員王偉下落不明,後被追認為烈士,而美國軍機則被中方長時間扣留。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美軍飛機、軍艦一直在中國近海附近進行抵近偵察,給中方造成很大的困擾。

在我這些年的電視生涯中,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逐漸走進了我的工作範圍。最近七八年間,在“香格裏拉對話”上,曆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隻接受一個電視節目的專訪,那就是《震海聽風錄》。

而在多年的電視生涯中,我和《震海聽風錄》節目也與美軍的對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們建立了不錯的工作聯係。雖然解放軍的現任高級將領們並沒有像美軍將領們那樣,頻頻出現在我的節目裏,但多年的往來也使我們彼此建立了某種程度上的相知。

更重要的是,在與兩支軍隊交往的過程中,作為電視人,我也可以細微地感受到兩支軍隊不同的風格,其中包括行事的風格、思維的風格,還有麵對一些衝突時的不同反應。

現在回想起來,我與美軍高層的交往,是從太平洋司令部開始的;而我與太平洋司令部的交往,則是從與時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的交往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