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2017年前後:朝鮮半島劇變?(8)(1 / 2)

李正民:以韓國的立場來看,我認為六方會談中最大的錯誤應該是這樣的,我們一直認為隻要有足夠的誘因,朝鮮就會放棄核武器,而且朝鮮還會效仿中國,推動經濟改革。這兩個假設在過去20年都沒成立,以韓國立場來看,主要問題在於我們每五年就有新的政府。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邱震海:我們各自政策是否有合作空間?因為我們坦白地討論過彼此各自在這方麵犯過的錯之後,還能合作嗎?

金燦榮:我認為現在的局麵是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更高了,但我不知道是否能把握住機會。

李正民:樸總統在華盛頓成功進行高峰會,她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奧巴馬總統和樸總統兩人之間有很好的默契,我相信習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兩人之間也會有很好的默契。這樣一來,三國的領導人,將首次互相擁有很好的關係,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我認為我們有希望,在三國政策合作上更進一步。

邱震海:這就表示……我們還沒用盡所有可能性,即使是短期或者短暫性的合作,我們還是有希望進一步合作?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無論是短期還是長遠規劃,都要放眼朝鮮未來的改變,這樣我們才能討論應急方案。

邱震海:你還是想推翻朝鮮?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我想大家都希望朝鮮能改變,但至少短期內……

邱震海:具體如何?你想改變體製、改變政權,還是改善現有體製?因為“改變”能有不同解讀。

李正民:讓我這麼說好了,如果朝鮮能像中國推動改革,領導之間能夠和平交接權力,能夠有發展中的公民社會,越來越配合全球性的製度,那是30年前我們想象不到的,但現在的中國就是如此。當然,中韓之間有其他問題,中美之間也有,但相較於30年前的中國,美國想必較樂見現在的中國。

邱震海:馬克態度很堅定,認為必須改變朝鮮,中國願意或準備好改變朝鮮嗎?

金燦榮:至今,所謂的改變,多數都僅存於策略層麵,戰略層麵的改變還沒有結論。

邱震海:但他是指朝鮮內部變化,對吧?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我想朝鮮半島突變是不可避免的,當那天來臨時對大家都有好處,雖然那之後會產生很多的問題,但朝鮮半島的統一應該是我們都樂見的。

邱震海:我們應該靜待朝鮮半島突變嗎?因為這是否會發生仍是未知數,還是你們會發動朝鮮半島突變?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不,我想大家都同意朝鮮半島突變無法靠外力產生,我們能做的是鼓勵朝鮮的人民,讓他們意識到政府的問題,他們的社會和經濟體係遠不如朝鮮所有的鄰國,我們可以使這樣的訊息流傳到朝鮮內部。我們能做的事不會威脅到任何人,但同時希望能夠改善朝鮮的人權問題。

金燦榮:不,我認為從策略層麵出發,中國還未準備好。改變朝鮮政權,這是不太好的,中國不願意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因此我們會約束朝鮮的行為。

邱震海:如果要是發生什麼,不會像德國統一那麼好判斷時,中國願意或準備好接受朝鮮半島統一了嗎?

金燦榮:中國以前的想法是朝鮮半島統一短期內不會發生,所以中國可以靜待其變,但也許現在大家感覺危機較大,也許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現在更願意跟韓美對話。

李正民: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如果完全從中國的戰略利益來看,朝鮮、緬甸和巴基斯坦一直都跟中國的關係密切,緬甸正在改革,雖然沒有全力推動,但進度也是不錯的,我對巴基斯坦還是有點疑慮,但如果拿朝鮮來看,中國在東亞的外交政策上,朝鮮是最棘手的問題,重點並非如何策劃朝鮮半島突變,而是如何設計政策讓朝鮮半島能有機會改變。在這點上,我希望中國的同僚們無論是政府還是學術界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