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除去所謂的最終解決方案,我們真的沒別的選擇了嗎?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我認為我們都應該接受,這種現狀將會繼續,朝鮮的態度會有一些積極地改善。我們這些國家都認為如果能夠說服朝鮮至少停止挑釁,他們或能以一個獨立國家的狀態,繼續幾年、幾十年,甚至更多年,隻要他們不威脅到他國,沒人會侵犯他們。
邱震海:那為什麼朝鮮長期以來希望得到的所謂受法律約束的集體安全保證,在過去十年中卻無法實現?
李正民:震海,其實很簡單。沒人能保證朝鮮的安全,這要由朝鮮人民和其政權來決定,美國多位總統,如克林頓、布什、奧巴馬,都曾直接對朝鮮特使及官方表示美國無意攻擊朝鮮,這種話我們重複了一遍又一遍。
既然這樣,各方對過去的錯誤有沒有反思?一旦朝鮮突變,如何應對?各方有又有沒有應對措施?
看看下麵的對話:
邱震海:各位,在我們把朝鮮半島突變或朝鮮內部變化當成唯一的最終可能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從過去十年到十二年來,我們在六方會談的過程中,各自犯了哪些錯誤,中國是否做了哪些錯誤判斷?美國走錯了哪步棋?而韓國又犯了什麼樣的錯?我們要非常坦白,如果我們認定,這些錯誤是無可避免的,我們才能討論說朝鮮半島突變是最終解決方案。
金燦榮:我想回應李教授之前的見解。我同意你的看法,某種程度而言,中國的期望太高,我們想把不正常的國家正常化,這種態度太過自負。事實上,我們現在想做的是盡量約束朝鮮的行為,僅此而已,沒有其他期望。根據朝鮮的邏輯,權力是從父親手中繼承的,因此他們很難去反對或是推翻他父親的政策,也因此很難推動改革,這就是政策設計麵的問題。盡管我們想推動中國式的改革,但朝鮮內部的邏輯卻無法接受。現在的中國已經麵對現實,中國要製止危機發生,盡量製止朝鮮的行為,例如開發核武器,與美國和韓國合作。
邱震海:中國的策略變得實際了,長期會有效嗎?
金燦榮:要看未來的情況,現在沒有答案。
邱震海:那美國犯過哪些錯誤嗎?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震海,你真會挑起話題。我曾經擔任美國官員,很抱歉,現在你卻要我批評自己的行為,但是我……
邱震海:你們都是好人,隻是做一下自我批評。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也許我們有些錯在於時機點,我能想到兩個時機點錯誤的例子。2005年9月,當時的六方會談,在中國的主導之下,我們達成放棄核武器。但與此同時,美國決定對澳門彙業銀行采取金融製裁,凍結了朝鮮的銀行賬戶,這讓朝鮮感覺到美國一麵扮白臉摸頭,一麵扮黑臉打壓他們。采取金融製裁也許是個好策略,但也許時機點的判斷是錯的。另外一個例子是2006年,當時朝鮮在10月進行核試驗。然後兩個月後,美國就與朝鮮舉行雙邊會談,兩方是美國代表希爾和朝鮮代表金桂冠。在這個例子中,朝鮮可能認識到,挑釁策略是有用的,他們想跟美國雙邊會談,結果一進行核試驗就達成心願。我認為雙方接觸是應該的,但在朝鮮核試驗後那麼短時間內,也許就讓朝鮮有了錯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