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瘋了,這個問題怎麼可以談?”我的一個朋友聽了我的想法,這樣對我說。
“這世界上沒有不可談的問題,隻有如何談的問題。”我笑著回答他。
2012年,我曾經在《聯合早報》寫了一篇文章,後來引起一定反響,其中的核心觀點就是:今日中國要倡導將政治問題專業化,而非將專業問題政治化。任何敏感的問題,隻要像外科醫生那樣在專業層麵上探尋解決方案,那就可以“去敏感化”。反之,一個本身的專業問題,若由於談論的方法不對,那就會把不敏感“敏感化”了。
我鎖定的三個國家是:美國、中國、韓國。對話時間和場合:2013年6月,新加坡“香格裏拉對話”。那年的中國新年正月初三,朝鮮突然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
三位對話嘉賓分別是:馬克·費茲帕特裏克,美國國務院前負責核不擴散的助理國務卿;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李正民,韓國延世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請看下麵的對話:
邱震海:對朝鮮,中國有沒有什麼上界下限?
金燦榮:這很難講,中國也還沒決定立場,我能說的就是有關朝鮮內外部的憂慮在加強,而中國的情況是媒體,尤其是網民的態度一直在變,坦白講,這對朝鮮不利。
邱震海:就這一點而言,最高領導層一定要考慮到人民的情緒。
金燦榮:就長遠角度來說,中國公眾輿論與西方還是一樣的,不可能忽視公眾的壓力。
邱震海:你是說中國也發生著細微的變化?
金燦榮:是的。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這是一個顯著的進展,教授,事實上如你所說,中國公眾和媒體的觀點與西方和韓國是一樣的,我們都不能接受朝鮮的所作所為,他們威脅到了所有人的利益。要知道核試驗會讓他們有更遠的射程,從而進一步確立了日韓的決策,也影響了中國的安全。這些恐怖威脅實在荒謬,有理性的人怎麼可能那樣說話?即使我們現在處於一種所謂的暫停挑釁的階段,但我覺得這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隻是間歇期。恐怕我們還將看到一些行為,因為刺激朝鮮的因素沒有改變,除非他們開始注意中國的態度,如果他們聽取了中國的意見,或許會意識到應該做出改變了。
邱震海:對,但中國最高領導層會見了朝鮮的特使,幾位認為朝鮮會因此放慢步伐願意再聽取中國的意見嗎?
金燦榮:中國的政策至少從策略層麵做出了改變。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還是願意與朝鮮保持穩定關係的,雙方都不願輕易放棄。但從策略層麵來看,中方的政策有些變化,有顯著變化,中方這次嚴格貫徹聯合國的決議,並真心希望能減緩他們的核計劃。除了貫徹聯合國的決議,中方還另有一些措施,對原有的一些援助政策做出限製。
邱震海:限製援助政策,是停止援助?
金燦榮:沒有人停止人道援助,援助減緩了。
馬克·費茲帕特裏克:西方媒體並未對此做出過報道,這是又一個進展,除了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中國還關閉了朝鮮外貿銀行賬戶,我認為這是意義重大的進展。根據聯合國的決議,不必這樣做,但美國和日本都采取了這些措施,如今中國也在與大家共同合作。
李正民:但如果從更大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就像我的同仁剛才提到的,我們看到整個朝鮮問題一直在變。直至目前,中朝的紐帶依舊牢固。我想,韓國明白,因為政治和戰略上的原因,你們與朝鮮有著這樣的關係,但看看過去20多年中,韓中兩國的相互作用,還有美中兩國在許多方麵都是在共同管理,像是這一地區的重要安全問題,所有大國都意識到在某一時刻朝鮮半島問題會有所改變,在某一時刻會出和平統一的朝鮮。
邱震海:你是說朝鮮半島會有改變?
李正民:對,我覺得現在的情況……
邱震海:會走向重新統一?
李正民:對,從我的觀點來看,中方已經開始意識到如今的朝鮮已經變成了戰略負擔,而不再是戰略資產,這並非考慮到韓國或其他國家利益,而是考慮到中國自己的利益。換句話說,這會有損中國利益。如今的朝鮮野心勃勃、咄咄逼人,拚命發展核武器,一些分析家指出,如果朝鮮不停止核武器項目,在未來的三四年中他們將製造出30~40枚核彈頭,到那時中國會怎麼做?因此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不隻是對韓國、美國和日本,對中國也是一樣。
邱震海:幾位的眼光都很長遠,甚至談到了統一,兩位都談到了有變化正在發生。不過說到變化,最終可能會出現朝鮮半島突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