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黃帝與龍文化(1 / 3)

龍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殊現象,與伏羲、炎帝、黃帝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龍是何物?是怎樣產生的?龍文化的內涵是什麼?龍圖騰還有無意義?本章欲作些探討。

一 中國龍的起源

中華民族開始覺醒和走向文明時,就選擇了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這既意味著對祖先、對生殖的崇拜,又象征著人類要崛起、要騰飛,龍的形象就是在這種追求中形成的。任繼愈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未中斷,在世界民族中是僅有的。”而龍的形象貫穿始終,成了華夏民族的圖騰,形成一種龍文化。

“龍”是何物?為何神奇而受崇拜呢?

“龍”在古代神話中是神靈之物,是一種崇拜,是一種圖騰。自然界本無龍,想象中的龍,最初是魚、蛇、龜的集合,於是由蛇身、魚鱗、龜爪逐漸演變成龍。龍的來源,最初來源於三種動物,即:蛇、魚、馬。一是來源於蛇,大蛇即龍,小蛇小龍,以蛇構成龍體,於是出現了人頭蛇身的形象;二是來源於魚,‘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說跳上龍門為龍,可升天,跳不上去仍為魚,太極圖為何以兩條魚來構圖?我們的祖先很崇拜魚,遠古的許多陶器上都有魚圖案,魚與人類關係相當密切,又因魚龍變化,事物在變化發展,也出現人頭魚身的許多形象;三是來源於馬,馬也稱龍,馬長八尺即為龍,也有把白馬稱龍的,還有龍馬之形,這都是最初的龍。

“龍”的形象,有個發展形成過程。龍的原始形象來源於星象,取象於東宮七宿。以東宮七宿的位置變化,觀象授時,古人把龍星視為指導生產、生活的星象,於是觀象於天,把掌握天象的人稱龍師,這是從伏羲來的。

隨著人類的進步,龍的演變也在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崇拜者。原始先民對龍的崇拜已經很久,而且具有了相當程度的普遍性。經過長期的演變,到了黃帝時期,龍的形象才真正形成,呈現成熟。龍不但集合了種種現實動物,還集合了種種自然天象。先民們對魚、蛇、馬、龜、鷹、鹿等動物取其特長,而且又集合了雲霧、雷電、虹霓、龍卷風等自然天象,塑造出一種神物叫“龍”。龍的身上已具備喜水、好飛、通天、善變、征瑞、兆禍、示威等神性,集合這些神性於一身,龍的神力就是巨大的,不可比擬的。龍在集合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了龍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就是多元兼容、開拓創新、造福人類、與天和諧等等。八卦爻辭中以龍為喻,象征天道變化莫測及蘊藏著無窮的潛力。從此,龍就成為華夏民族的象征,進而成為全民族的圖徽標誌。

龍的形象,也始於伏羲,說伏羲是“龍身人首”,女媧也是“蛇身人麵”,蛇身交尾,天地交,陰陽交,日月交,男女交,雄雌構情,萬物化生,生命穿過文化之網,創造人類,創造世界,所以他們是原龍。伏羲畫八卦,又是以兩條魚構成太極圖,是以龍(魚)為圖騰開始認識世界。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他認為,繁體的“風”字,上麵“幾”像個洞穴,裏邊是個“蟲”字,風字是洞內有蛇,蟲為巳蛇,稱小龍。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也說:“蟲八日而化”,就化成龍,中國的龍是從這時產生和演變的。這標明中國社會,從野蠻向文明過渡,由對蛇的崇拜,演變為對龍的崇拜,進入有序的天地人神各安其位的文明狀態。

近十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距今8000年黃土堆塑的遼寧阜新查海龍、距今6000年蚌殼擺塑的中原濮陽龍、距今6000年卵石擺塑的湖北(黃梅)焦墩龍,內蒙古清水河岔河口出土的6000年的黃土夯築龍,以及甘肅馬家窯出土的繪有龍形圖的彩陶(距今5500年),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已出現龍的原始圖案,即龍的雛形,並產生了圖騰崇拜。1986年在遼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塚群址,出土了玉飾玉豬龍,龍的傳說進一步得到出土文物的證實。

劉克雄、楊靜榮著《龍與中國文化》認為,後世的龍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原龍。在渭河流域,原龍的形象有魚、鯢魚。在陝西半坡、薑寨、北首嶺等處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時期,先民的陶器上多有魚形彩繪。對魚的崇拜,一則是魚為這一帶先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二是魚產子多,繁殖力強,魚崇拜其實就是生殖崇拜。北首嶺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個水鳥啄魚紋蒜頭壺,魚體綿長蜷曲如龍。在甘肅的渭河流域,分布著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文化,5500年前,這裏的先民崇拜鯢魚。鯢魚俗稱“娃娃魚”,頭麵四肢及叫聲似嬰兒,生活在河流急水質清的河溝中,鯢魚紋也和先民崇拜觀念有關。因為它的叫聲、頭麵、四肢似嬰兒,所以先民認為人是由鯢魚演化而來,是人類的祖宗。祖宗有靈魂,有神性,自然也可以保護他的子民。這種對魚的崇拜,就是對龍的崇拜,因為魚就是原龍。

現在許多出土的文物,均已證實伏羲所創造的文字符號和龍的圖騰形象,確已存在於6000年以前的上古遺址中。1988年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的一座上古墓葬中發掘出一條用蚌殼砌成的蚌龍,長1.78米,昂首張口,曲頸弓身,形態生動,與現代所見的龍形完全相似,因此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測定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說明《左傳》所載:“太昊氏以龍紀”的史實完全真實。伏羲確實“以龍紀官”。

二 黃帝與黃龍

古人以五行原理,解釋說,伏羲氏首德於木,為百王之先,即是青龍、青帝;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為王,為赤龍、炎帝;黃帝軒轅氏,以土德為王,為黃龍。這種說法很流行,基本上被世人公認。

《潛夫論·五德誌》:雲“有神龍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號炎帝,世號神農,代伏羲氏。”《帝王世紀》曰:“神農氏母日任姒,有蠕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所有這些說法,都認為炎帝與龍有密切關係,認為炎帝是一個“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