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相濟,在領導管理的語境下,是一種作風、藝術、德行、方略。剛與柔,從心理學角度講,它是個人性格的兩種不同成分的表現形式。從領導藝術的角度講,它又是一種工作方法。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具備剛與柔的心理素質,必須嫻熟地運用剛柔相濟的領導藝術。所謂張弛結合,指的是領導者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時,要舉輕若重,準備得充分,思考得周全,抓住要害,分清主次;應對突發事件,破解工作難題,要舉重若輕,從容鎮定,有章有法,張弛有度,有大將之風,有沉著穩定之靜氣。
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歡你,可以結交好的朋友,可以開辟前程,使你獲得滿意。有許多人,因為他善於辭令,因此而擢升了職位,有許多人因此而獲得榮譽,獲得了厚利。你不要以為這是小節,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響,由於說話藝術。
——卡耐基
成大事者多是說話高手
領導是團體的靈魂;領導是單位的骨幹;領導是企業的精英;領導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企業勝敗的關鍵因素。其特殊位置決定了領導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能與素質。而在這些綜合素質中,口才藝術是重中之重。領導者口才的優劣,直接決定著管理工作的成效。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信息縮短了人際距離,使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同時競爭也日益加劇,從而使口才顯得愈加重要。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肩負著引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使命,麵對的是多層次多角度的人際關係網絡。同時,口才又是領導思維和智慧的運載工具,是領導權力和責任的表現手段,而且也是一名領導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因此,領導必須善於駕馭自己的口才,才能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大顯身手。
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
人類生活到現在,口才已成為決定一個人生活及事業優劣成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一個人每天所說的話,可以判定他每天的遭遇。一個人每天的禍福悲歡,往往由其言語來表達。一生失敗於口才的人很多。我們和他人接觸的時候所說的話,是很容易被人估計其價值的。口才好,說話流利會使人托付重任。即使沒有才幹,可以從言語談吐之間,加以充分的表達,使對方更深地了解你,並且信任你,這樣對方才敢托付給你重任。一個有學問而沒有口才的人和人交往時,就有點兒難於應付,同時在無形中會損失了不少的收獲。
一個滔滔不絕的雄辯者,他的每一句話,均能打動人們的心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影響到周圍空氣鬆弛與緊張,這麼具有口才的人確實令人羨慕和嫉妒。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口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每天,我們都會遇到一些場合,需要我們說幾句比較恰當的話。這幾句恰當的話,能夠幫我們很大的忙,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因此適當地運用口才,對於我們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益處。一個會說話的人,總可以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也能夠把道理說得很清楚、動聽,使別人很樂意接受,有時候還可以立刻從回答中推測對方言語的意圖,而從對方話中得到啟示,增加了解,建立良好的友誼。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談話,這話一點也不誇張。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
“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
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這是千真萬確的,一項事業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如果你出言不慎,無理跟別人爭吵,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幫助。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敢於當眾講話,善於說話是成功事業的催化劑,它直接關係事業的成敗。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裏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又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
由此可見,英國王室和政界對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視。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裏,當前無不把當眾說話水平作為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個公司、企業招聘各類人才,都要進行口試。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進行麵試時,專門就說話能力規定若幹不予錄用的條文。其中有:
應聘者聲若蚊子者,不予錄有;
說話沒有抑揚頓挫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得要領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能幹脆利落地回答問題者,不予錄用;
說話無生氣者,不予錄用;
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雲者,不予錄用……
日本大公司的這些規定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係極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當眾說話水平高,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並恰當地表達出來,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任務,才有施展才華、事業成功的機會。用好這種催化劑,事業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震天下者必震之於聲”,對於領導來說,就是向群眾表達意圖,傳達政策,與群眾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領導說話水平的重要性,就在於能引起共鳴,使群眾聽懂政策、聽進道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作為一名領導,經常拋頭露麵,經常成為各種場合和各種活動的焦點和中心,人們也希望能經常聽聽領導的意圖和聲音,看看領導的水平和表現。講話藝術欠佳,執言水平不高,領導幹部就會在群眾麵前丟麵子、掉鏈子、跑調子。如果是一般人,一兩句話說漏了嘴,說跑了題,可能無關緊要,但領導幹部就不同了,輕者群眾認為沒水平,重者會失責失職失身份,會產生嚴重影響,甚至犯錯誤。所以,領導的說話能力對於推動工作,展示個人魅力,順利完成各項任務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說,離開了領導講話,領導活動就無法實現。同樣,不善於說話,說話水平不高的領導也是不可能實現其有效領導的。
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於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盡快研製生產原子彈,從而為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於達成協議;慷慨陳詞,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一個領導的說話能力,常常被當作考察領導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能言善辯、口才卓越的領導越來越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優勢。他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因口才智慧的有效發揮,而充分施展著自己的才幹,並給自己的事業注入最大限度的成功因素。
而大文豪蒙田也說過:“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才能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因此,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口才方麵的知識和修養,並提出“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的新理念。
領導者正如戰場上的將軍,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任何一個組織,一項事業,都離不開領導的統帥。在現代社會裏,領導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那麼他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與人用語言交流,領導講話是領導者行使主管領導職能及相應的政務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它不僅與領導者所承擔的工作職責和領導地位密切相關,而且也是作為一名領導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講話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領導工作的成效和領導者的威信。
用語言來展現你的魅力
好口才是一個領導智慧的反映,是影響領導事業成功、人際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永不過時的基本能力。在事業上,領導依靠口才行使領導職能及相應的政務活動。
領導是眾人之首,不管是哪個行業或哪個層級的領導,都指揮和代表著一個群體或團體。因此好口才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個領導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不管是哪一個行業或哪一個層級的領導,要想把人帶領好、把事情處理好、把團隊管理好,就必須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可以說,領導者立權立威的過程就是立言立行的過程。
土耳其的建國元勳凱末爾,為土耳其的獨立發動抗戰。他親自統領大軍,身先士卒,進出沙場之中,終於獲得大勝。當時有兩個敵軍的敗將,被迫到凱末爾的司令部去請降。他們沿途備受土耳其民眾的辱罵。可是,他們和凱末爾將軍會見之後,凱末爾竟然沒有驕傲輕視的態度,反而上前去握手問好,並且很謙遜地說:“勝敗原是兵家的常事,有許多名將碰到運氣不好,往往很容易吃一場敗仗的,所以請兩位不要悲傷。”這就是凱末爾不願意使人難堪,給人家保留麵子。
說話確實是需要很強的技巧性。善於說話的人,才能夠麵對各種複雜的交際場麵,應付自如,同時也樹立了自己良好的領導人形象。
領導要想說服下屬,以語言打動下屬的心,正真做到“導人心者必導之於言”就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知識就是力量,加強自己的修養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像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偉人和名人那樣談吐睿智、幽默,都是以學識淵博和閱曆豐富為基礎的。所以要有好的口才,必須多讀書、多參加實踐,並且用做卡片之類的方法把知識儲備起來,這樣說話時才有材料可供調遣。在具體說話時,則應當對表述的材料充分熟知。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曆可使人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當眾講話,聽眾能從中獲取有益的信息,表述者也可從容不迫,揮灑自如,充分占有材料。
美國演講學家戴爾·卡耐基說:“我們天天都由我們所講的話所製定。我們所說的字句表示出我們的修養程度。他使有鑒別力的聽眾曉得我們與何種人為伍,它是我們教育文化程度的標尺。”
領導的學識越廣,他的自身素質就越高,領導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也就越有紮實可靠的根底。作為一名領導,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
我們知道,具有較高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的人,一般都談吐不凡。作為一名領導,所講的話是否動聽,能否打動人,關鍵在於他所掌握的知識。儲備的知識越多,運用得越靈活,才能使談話、表達更有成效,也更具有藝術性。領導口才的提高,離不開知識內容的儲備,口才展示的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不同的場合、條件而變化,這就需要領導者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曆。
領導對於材料的占有,知識的積累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從語言適用的特定角度說,知識是思想、感情得以成功的土壤。知識是口才內容閃現光彩、產生魅力的基礎。占有豐富的知識,不管你身處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機應變、左右逢源,傳遞給聽眾的信息量就大,闡述的道理就越深刻,觀點就會更加鮮明,這樣才能更具有影響力。
那麼積累知識、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哪些呢?除了自己廣學博覽以外,還應細心觀察,耳濡目染感受生活現象、社會現象,這些都應成為自己知識的來源。
曾連任英國首相的裴特,從小就酷愛演講。他進行多方麵的知識積累,廣泛涉獵羅克的心理學,史密斯的財經學,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著名人物的曆史傳記。他的原則是:“凡可增進知識者,無不習之。”他在出任律師議員時,年僅23歲。裴特執政長達17年之久,他的演講才能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曆史上憑借自己豐富的學識和閱曆打動人心、征服別人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南北朝的時候,北周人蘇綽一次隨同太祖及大臣前往昆明池捕魚。行至城西漢代曾屯糧之地,太祖詢問左右,有沒有人知道史實。有人說蘇綽通曉地理,太祖問蘇綽,蘇綽便詳細說明。太祖十分高興,接著向他問起大地造化以及曆代興亡之事。蘇綽本有善辯之才,又博聞廣識,因此應對如流。太祖聽了更加高興,到了昆明池他竟無心捕魚,馬上回返,將蘇綽留在宮中徹夜長談,詢問治國之道。蘇綽侃侃而談,陳說古代帝王之道,兼述申墨子、韓非子的法家學說精要,太祖開始還在床上半臥而聽,後來竟起身整衣正身而坐,而且不知不覺膝蓋移動,到了蘇綽的坐席之前,一直到第二天淩晨,尚不知困倦。早朝時,太祖對大臣說:“蘇綽真是位奇士!我將重用他。”不久便封他為大行台左丞,參典機密。從此,蘇綽一天比一天位高權重起來。
假如蘇綽隻有一個賣弄油嘴滑舌的腹中空空之輩,他不會將太祖說得無心捕魚、徹夜長談,他的成功之道在於對於曆代帝王興替、法家精神的精到把握上,這是一種知識的厚積薄發。
第二,幽默的藝術
幽默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既受之於天又謀自於心的特有秉性,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潤滑劑,有了它便能冰釋誤會,稀釋責任,和緩氣氛,減輕焦躁,緩衝緊張。有了它便能使陌路人相識,孤獨者合群,戒備者鬆懈,對立者為友。心理學家瑟琳說過,“如果你能使一個人對你有好感,那麼也就可能使你周圍的每一個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對你有好感。隻要你不是到處與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機智、幽默去傳播你的信息,那麼時空距離就會消失。”
被譽為“幸運之星”的美國前總統裏根上台後,打算選擇國會議員戴維·A·斯托克曼擔任聯邦政府的管理與預算局局長。但是斯托克曼曾多次在公開辯論中抨擊裏根的經濟政策。怎樣才能打破僵局呢?裏根給斯托克曼打了個電話:“戴維,自從你在那幾次辯論中抨擊我以後,我一直在設法找你算賬,現在這個辦法找到了,我要派你去管理與預算局工作。”一個幽默的電話,不但打破了僵局,而且起到了化幹戈為玉帛的功效。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遊說羅斯福總統抗擊德國法西斯。一天,當丘吉爾正赤身裸體、大腹便便地淋浴時,不料羅斯福總統不宣而入。當時的場麵使雙方都很尷尬。丘吉爾急中生智地聳聳肩說:“瞧,總統先生,我這個大英帝國的首相對你可是沒有絲毫的隱瞞啊。”一句雙關妙語,使進退兩難的羅斯福總統捧腹大笑,既幽默又及時掩飾了自己一絲不掛的窘態,又含蓄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場和態度也是毫無隱瞞與開誠布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