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多謀善斷,“剩”者為王——每天學點領導者防範危機的能力(3 / 3)

2月15日,《南方都市報》發表《質疑“達菲”:“禽流感”恐慌與銷量劇增有何關係?》的署名文章,指責羅氏製藥公司蓄意製造謠言以促進其藥品的銷售,並向廣東省公安廳舉報。羅氏製藥公司的商業誠信和社會良知受到公眾質疑,其形象一落千丈。同時,羅氏製藥公司還將麵臨嚴重的市場危機,直接的後果是“達菲”銷量的直線下跌。《南方都市報》的消息發出後第二天,廣州某醫院“達菲”的銷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費者提出了退貨要求。

將潛在危機預防作為企業危機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並不奇怪,令人奇怪的是許多人往往忽視了這一既簡便又經濟的成本降低辦法。

要預防潛在危機,首先要將所有可能會對商業活動造成麻煩的事件一一列舉出來,考慮其可能的後果,並且估計預防所需的花費。這樣做可能很費事,因為公司內數以千計的雇員中的任何一人,都可能因為失誤或疏忽將整個公司拖入危機。但是,這個方法卻很管用。

謹慎和保密對於防範某些潛在商業危機至關重要,比如由於在敏感的談判中泄密而引起的危機。

1993年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與通用電氣宇航公司通過多輪磋商終於達成了30億美元的收購案,這一秘密消息在高度緊張的日子中被保持了27天,結果卻在預定宣布前兩小時泄露給了媒體,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明察秋毫,轉禍為福

領導者在運用權力的過程中為了行使好自己的權力,必須多方策劃,奮發圖強,小心謹慎,壯大實力,做好準備,方能使自己有能力迎接任何挑戰。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的,但事物的變化又總是從量變開始的,因此聰明的領導者總是能夠深諳此中之道,能夠通過仔細觀察事物進而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乃至微小的變化,從而製定和決定相應的對策與方法。別人尚未動手之前,已料其先機,怎能不立於不敗之地呢?

所以領導者要充分鍛煉自己這種明察秋毫、料事及先的敏銳洞察力,抱著審慎、理智的態度去觀察一切,這樣做,對領導者而言有百益而無一害。

下麵兩則故事也許會給你許多啟示。

明代的夏翁是江陰縣的大族,曾坐船經過市橋,有一個人挑糞倒入他的船中,濺到夏翁的衣服上。此人是舊識,童仆們很生氣,想打他。

夏翁說“這是因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麼會冒犯我呢?”因此用好話把他遣走了。

回家後,夏翁翻閱債務賬冊查索,發現,原來這個人欠了錢無法償還,想借激怒夏翁來求得一死,夏翁因此撤毀契券。

同類的一個故事發生在長洲開錢莊營生的尤翁的身上。歲末的時候,他聽到門外有吵鬧聲,出門一看,原來是鄰居在和店裏夥計爭吵。

夥計上前向尤翁訴說:“此人拿著衣服來典押借錢,現在卻空手前來贖取,而且出口罵人,有這種道理嗎?”

此人驃悍不馴,尤翁便慢慢地告訴他說:“我知道你的心意,不過是為了新年打算而已,這件小事何必爭吵呢?”

於是尤翁命令家人檢查他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著棉衣對他說:“這件是禦寒所不可缺少的。”

他又指著一件長袍道:“這件給你拜年的時候用,其他不是急需的,自可以留在這裏。”

這個人拿著兩件衣服,默默地離去了,但是當夜竟死在別人家裏,訟案長達一年之久。原來這個人負債太多,本來就準備服毒自殺,以為尤翁有錢,可以欺詐,既然騙不到,就轉到別人家裏去了。

有人問尤翁為什麼事先知道而強忍著,尤翁說“凡是別人不合理的對待,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災禍立刻降臨。”

夏翁和尤翁可以說都是明察秋毫、料事及先的高手。也正因為他們的敏銳的洞察力使他們避開了不必要的糾紛和麻煩。在現實生活中,領導者所麵臨的麻煩和挑戰要比他們多得多。因此,向夏翁和尤翁學習一點明察秋毫的本領,對領導工作而言是必要的。

晉朝溫嶠盡忠於王室,在王敦的手下做事。因為王敦有叛逆的計劃,於是溫嶠就在表麵上偽裝恭敬的樣子,經常獻機密的計策以附和王敦的心意。正巧丹陽尹縣缺,王敦就派溫嶠為丹陽尹。

溫嶠恰好此時與王敦手下的錢鳳交惡。他憂慮自己一旦離去,錢鳳會在後麵離間,因此王敦為他餞別時,就起來向眾人敬酒,到了錢鳳前,錢鳳才舉杯,不及喝下,溫嶠裝醉,用手將錢鳳的頭巾打落在地上,卻生氣地說:“錢鳳是什麼東西?溫太真敬酒,竟敢不飲一杯啊?”

而溫嶠與王敦分別時,滿臉的眼淚,出了屋子又回頭進去,接連三次。

當溫嶠離去以後,錢鳳對王敦說:“溫嶠和朝廷的關係很密切,不能相信他。”

王敦說:“太真昨晚醉酒,稍微給了你一點顏色,何必就要說他的壞話。”

從此,錢鳳毀謗批評溫嶠的話都起不了作用。

這是一個典型的防微杜漸的故事。在我國曆史上,在各種宮廷變化、官場角逐、權力鬥爭之中,明槍、暗箭,防不勝防,因此同時也鍛造了一批有智之士,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智謀和權術,但最終的一個目的都是防微杜漸,把各種災害禍變扼殺在搖籃之中,使自己從容脫險或明哲保身。雖然這其中有糟粕的東西,但從辯證的觀點來說,人類社會總是複雜的,人的思想也總是斑駁陸離的,社會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鬥爭,為了使自己更好地運用手中的權力,為團體、為國家、為社會謀取利益,我們認為對今天的領導者而言,從中學習一些必要的用權技巧與方法並無不可取之處。相反,固執地認為隻要自己是正直的,一杆子捅到底,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有著政治頭腦的領導者所應有的素質與作風。沒有一定的政治頭腦,沒有必要的政治思想與用權手段,一味地“正直”,往往會為小人所利用和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