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協調關係,精兵簡政——每天學點領導者的管理技巧(3 / 3)

3 智能結構

智能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體說來,人的智能主要包括理解能力、研究能力、觀察思考能力、綜合判斷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和創造能力等,人的這些能力是互相依附、互相製約、互相影響的。作為一個人,有的在這方麵突出一些,有的在那方麵突出一些,這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智力類型。智能結構,就是指領導機構中各種不同智能類型的人有機組合。有些人善於觀察、推理,有很強的想象力、分析力和判斷力,擅長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這種人屬於“探索型”,可以把他們稱作“思想家”;有些人善於根據任務和要求,率領和組織各方麵的力量去加以實現,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這種人屬於“組織型”,可以把他們稱作“組織家”;還有些人能很快地理解領導者的意圖及當前組織的需要,在工作中能踏踏實實地幹,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實施能力。這種人屬於“執行型”,可以把他們稱作“實幹家”。作為一個組織的領導機構,如果大家都是“執行型”,隻擅長實幹,不善於作決策,可能是忙忙碌碌,勞而無功,這樣的領導機構是不理想的。假若都是“探索型”,大家都善於構想,不善於組織實施,這樣的領導機構也不是有效的。理想的智能結構,應該由思想解放、敢於開拓的“思想家”,具有組織指揮能力的“組織家”和忠心耿耿、埋頭苦幹的“實幹家”組成。

4 知識結構

一個領導機構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成員都具有同等的知識水平。倘若如此,則隻能構成知識的平麵結構。人的知識總是有多有少,有深有淺,隻有由不同文化結構、不同專業特點的人組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立體結構。實踐證明,領導和管理現代企業需要有一大批“r型人才即知識麵廣博(用“一”來表示),同時在專業上淵深(用“廠來表示),綜合起來就構成一個“T”型。在知識淵博的人中,同時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統率能力的人,就是比較理想的“領導型”人才。然而,在現實當中這樣的人才極少,相比較而言,“一”型和“1”型人才還是不少的。我們就可以采用知識組合的辦法,把知識麵較寬,接受事物較為敏感的,但缺少專業深度的“一”型人才和專業上有相當深度的“廠型人才,組成緊密配合的“T”型領導機構。這樣,便能較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在各方麵的要求。

5素質結構

素質結構是指領導機構的成員要在性格、誌趣、氣質和風度等方麵保持協調一致。作為組織的領導者必須有自知之明,有冷靜的頭腦、不斷創新的進取心、不怕風險的決斷魄力、辦事公正、賞罰分明並有豁達大度的寬容精神等。完全具備這些素質的人顯然是很少的。這就要求在組織的領導機構中配備具有這樣或那樣素質的成員進行相互補充,在領導作風、性格氣質等方麵講究巧妙的搭配。比如說,在性格上,有人性格外向,說話直爽,辦事果斷;有人性格內向,處事謹慎,考慮問題周到。在作風上,有人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有人慢條斯理,有條不紊。在氣質上,有人足智多謀,果敢決斷;有人驍勇善戰,能衝敢闖等。由這樣一群人組成的領導機構,才是一個管理能力強,工作效率高,團結協作好的理想集體。領導機構內部決不允許存在那些八麵玲瓏、左右逢源、投機鑽營、耍陰謀詭計或思想意識不好的人,或者是那些在工作上主觀武斷、剛愎自用,很難與人共事的人。這樣的人哪怕選用一個也會嚴重影響集體作用的發揮,使整個領導機構的離心力和破壞力增大。

有些領導機構,就其每個“零件”而言,都還不錯,但組裝成“機器”後,卻運轉不靈。這種現象表明,問題很可能出現在“組裝”上,形成了“內耗型”結構,其整體工作效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就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