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文人的介入讓迎紫姑活動和活動中的紫姑發生了很大變化,活動本身多了文化意味,紫姑則變成了一個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的才女。書法家紫姑
先來看看作為書法家的紫姑。
政和二年,襄邑民因上元請紫姑神為戲。既書紙間,其字徑丈。或問之曰:“汝更能大書否?”即書曰:“請用連黏襄表二百幅,當為作一福字。”或曰:“紙易耳,安得許大筆也?”曰:“請用麻皮十斤縛作,令徑二尺許,墨漿以大器貯,備濡染也。”諸好事因集紙筆,就一富人麥場,鋪展聚觀。神至,書雲:“請一人係筆於項。”其人不覺身之騰踔,往來場間,須臾字成,端麗如顏書。複取小筆書紙角雲“持往宣德門賣錢五百貫”文。既而縣以妖捕群集之人,大府聞之,取就鞠治,訖無他狀,即具奏知。有旨令就後苑再書驗之。上皇為幸苑中臨視,乃書一“慶”字,與前書“福”字,大小相稱,字體亦同。上皇大奇之,因令於襄邑擇地建祠,歲祀之。(宋·何蘧:《春渚紀聞》卷四『中華書局,1983年1月第1版,64頁)
一丈大小的字已經很壯觀了,再用二百張一般的紙粘起來隻寫一個福字,難怪要用十斤麻皮捆成二尺多粗的筆來寫了。書寫的場麵也很壯觀:一個大戶人家的麥場上鋪一張碩大無朋的紙,紫姑的神靈附著在一個人身上,那人頓覺身輕如燕,頸項上係著那支如櫞之筆,在紙上騰挪跳躍,健步如飛,頃刻間字已寫成,字體清麗端莊,活脫脫一個顏真卿。感動得皇帝老兒也要給紫姑建一個祠堂,讓她有個安身之所來享受人間祭拜。能詩文的紫姑
蘇東坡“見到”的那位紫姑:“詩數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雜以嘲笑。問神仙鬼佛變化之理,其答皆出於人意外。坐客撫掌,作《道調梁州》,神起舞中節,曲終再拜。”能言善辯,幽默詼諧,會寫詩,會作文,通玄理,知人情,懂禮數,能歌善舞,這樣的神仙當然得到人們的歡迎。還有更厲害的紫姑。
景祐中,太常博士王綸家因迎紫姑,有神降其閨女,自稱上帝後宮諸女,能文章,頗清麗,今謂之《女仙集》,行於世。其書有數體,甚有筆力,然皆非世間篆隸,其名有“藻箋篆”、“茁金篆”十餘名。綸與先君有舊,予與其子弟遊,親見其筆跡。其家亦時見其形,但自腰以上見之,乃好女子,其下常為雲氣所擁。善鼓箏,音調淒婉,聽者忘倦。嚐謂其女日:“能乘雲與我遊乎?”女子許之。乃自其庭中湧白雲如蒸,女子踐之,雲不能載。神日:“汝履下有穢土,可去履而登。”女子乃襪而登,如履繒絮,冉冉至屋,複下,日:“汝未可往,更期異日。”後女子嫁,其神乃不至,其家了無禍福,為之記傳者甚詳。此予目見者,粗誌於此。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餘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謫仙”。醫卜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然其靈異顯著,無如王綸家者。(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嶽麓書社,2002年9月新l版,154—155頁)
書有數體、皆非世間篆隸、乃好女子、善鼓箏、能乘雲、能文章歌詩、醫卜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真不知道還有什麼是紫姑不能的。但這又是大科學家沈括的眼前景、身邊事,不由人不信——隻能說一句:“果然是神仙!”紫姑的作品
至於紫姑的文學作品,僅舉一二例。
科舉考試後,有士子請紫姑問考試得失,得詞一首:“淒涼天氣,淒涼院宇,淒涼時候。孤鴻叫斜月,寒燈伴殘漏。落盡梧桐秋影瘦,鑒古畫眉難就。重陽又近也,對黃花依舊。”詞既淒涼人必淒涼,此公當然名落孫山。
在水鄉紹興,有人以船為題請紫姑作詩,詩雲:“寒岩雪壓鬆枝折,斑斑剝盡青虯血。運斤巧匠斫削成,劍脊半開魚尾裂。五湖仙子多奇致,欲駕神舟探仙穴。碧雲不動曉山橫,數聲搖落江天月。”
紫姑也是有脾氣的。在杭州的一所學校裏,一幫學生迎紫姑,有人私議紫姑為鬼。紫姑大書一詩:“眼前青白誰知我,口裏雌黃一任君。縱使挾山可超海,也須覆雨更番雲。”學生再問功名,紫姑反唇相譏:“朝經暮史無間日,北履南鞭知幾年。踐履未能求實地,榮枯何必問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