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善良美麗的廁所女神(1)(1 / 3)

今天,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廁所日”或日“廁所節”,屆時人們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這個日子,以表示對環境衛生的重視,表達對環衛工人的敬意,而中國人似乎沒有考慮到這麼多,在這方麵什麼表示也沒有。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事實上,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老的國度,對環境和環境衛生自古以來就是相當重視的,並且,我們也許是世界上最早設立“廁所日”的國家,雖然沒有“廁所日”這樣的時髦叫法,表現方式也是通過迎神敬神等儀式,但其實質是一樣的。中國有風日,有穀日,有人日……當然也就有廁所日。關於風日、穀日、人日,等等,各地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季節氣候不一樣,種植出產不一樣,要紀念慶祝的內容和日子當然也不一樣。筆者的老家在蘇北黃海邊上,因此,這樣的日子從大年初一開始依次是:一天、二地、三風、四雨、五草、六鹽場、七人、八穀、九豆、十棉花。即初一是天日,初二是地日,初三是風日,初四是雨日,初五是草日,初六是鹽日(海水燒鹽和曬鹽),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豆日,初十是棉花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裏,刮風下雨,陰天晴天等自然征候都預示著一年中這些代表物的興衰榮枯,安危休咎。中國的“廁所日”

中國的“廁所日”是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在元宵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迎紫姑”——紫姑者,廁所女神也。

唐朝人熊儒登在《正月十五夜》一詩中寫道:

漢家遺事今宵見,楚郭明燈幾處張。

深夜嬌歌聲絕後,紫姑神下月蒼蒼。

熊儒登把迎紫姑稱為“漢家遺事”,按照這個說法,迎紫姑的習俗應該起源於漢代,可惜我們今天已經很少看到這方麵的文獻記載。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迎紫姑的習俗已經相當流行。元宵佳節,人們酒足飯飽,觀燈賞燈,鬧夠了玩夠了之後,民間婦女又開始了一項幾乎完全屬於她們自己的祭祀活動——迎紫姑。紫姑是哪路神仙卑微艱難的身世

那麼,紫姑到底是哪路神仙,值得婦女們對她如此崇拜,如此虔誠呢?宗教最初都是窮人的宗教,神仙最初也都是窮人的神仙。紫姑是一位司廁之神,是最貼近基層生活、最貼近下層勞動人民的一位神祗,因此,她的創作藍本也應該是以勞動人民為原型。事實也確實如此。紫姑本身就是一個苦大仇深,受侮辱,遭迫害,說不上有什麼社會地位,在家庭中也備受欺淩的勞動婦女的形象。關於紫姑的身份有很多傳說,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南朝人劉敬叔在《異苑》裏所說的:“紫姑姓何名媚,字麗娘,萊陽人。壽陽李景之妾。不容於嫡,常役穢事。於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世俗的紫姑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何麗娘,本來是山東萊陽人,嫁給了壽陽人李景做小妾(家庭隻要能過得去,是不會把女兒給人家做妾的,可見紫姑的娘家家境貧寒)。李景的大老婆是一個妒忌心強而凶狠的女人,她當然容不下紫姑這樣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在丈夫身邊,常常逼迫紫姑去幹一些粗

紫姑顯異圈重肮髒的事情,如打掃廁所、豬圈等。紫姑終於受不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而於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還有一種說法更幹脆,紫姑就是被大老婆謀殺的。《顯異錄》記載:“紫姑……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陰殺於廁間。”不管是含恨而死還是被謀殺而死,總之,紫姑死得非常冤屈。然而,上天是公正的,紫姑在人間遭遇的冤屈在另一個世界得到了平反昭雪,天帝覺得應該讓正義得到伸張,於是,“命為廁神”,紫姑得以位列仙班,享受人間敬奉的香火。

大文豪蘇東坡據說是以他的親身經曆給我們展示了紫姑的另一個形象:

有神降於州之僑人郭氏之第,與人言如響,且善賦詩……予往觀之,則衣草木為婦人,而置筋手中,兩小童子扶焉。以筋畫字,曰:“妾壽陽人也。姓何氏,名媚,字麗卿。自幼知讀書屬文,為伶人婦。唐垂拱中,壽陽刺史害妾夫,納妾為侍妾,而其妻妒悍甚,見殺於廁。妾雖死,不敢訴也。而天使見之,為直其冤,且使有所職於民間,蓋世所謂子姑神者,其類甚眾,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賦詩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

子姑就是紫姑,但這位紫姑與前述紫姑已相去甚遠。她成了唐朝人,是壽陽刺史的小妾,借童子之口說了那麼長一段話以介紹自己的身世,而且還作了十首詩——唐朝人當然要會作詩。這其實是江湖術士裝神弄鬼的把戲,即使蘇軾是親眼所見,也不過是為其障眼法所蔽而已。通俗眾多的稱呼

紫姑有許多不同的稱呼:子姑、戚姑、坑三姑娘、田三姑娘、三姑或三姑娘、七姑娘、廁姑、茅姑、九娘神、蠶姑、瓢姑、帚姑、淘蘿頭娘子、筷仙姑娘等。

子姑應該是與紫姑音同而通。戚姑的來曆可能與戚夫人有關。戚夫人就是與呂後爭寵失敗,最後被折磨得沒有人樣,扔進廁所而死的那個妃子。不管她得寵時怎樣專橫跋扈,但她是失敗者,死得又很慘,所以得到了人們的同情,最重要的是她死在廁所,有人就把紫姑的形象附著在她的身上,讓她當了一個廁所的主宰之神。七姑娘和戚姑應該是一回事。坑三姑娘、田三姑娘、三姑或三姑娘這樣一些稱呼可能是因為紫姑排行第三。坑當然是廁坑、茅坑之坑,田是桑田之田,紫姑又被稱為蠶姑,婦女們迎紫姑常常是為了祈求蠶桑的豐收。有人認為三姑不是因為排行,而是雲霄、瓊霄、碧霄三位仙姑的綜稱。三位仙姑的說法源於《封神演義》,那上麵有一座三仙島,島上住著雲霄、瓊霄、碧霄三位神通廣大的仙姑,三位一體而為紫姑。實際上,中國古代語言中,三和九(九娘神)這樣一些數字常常是虛指,並不表示一個確切的數目或排序,如果非要考據出一個“三三得九”的結果不可,那就難免膠柱鼓瑟之譏了。蠶姑是說鄉村女子迎紫姑常常是為了蠶桑的豐收,故尊稱其為蠶姑。其他如“瓢姑、帚姑、淘籮頭娘子、筷仙姑娘”等名頭,都是因為在祭祀時經常要用到這樣一些器具而以之為代稱,積久成習罷了。從這些稱呼上也可以看出紫姑身上的平民性:瓢用來舀水、帚用來掃地、淘籮用來淘米盛飯、筷子用來吃飯,從這個意義上說,她是下層勞動婦女自己的神,是勞動婦女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形象的化身,她就生活在老百姓中間,生活在日常瑣碎甚至有些肮髒的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中間。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們對紫姑有著不同的稱呼,今天上海尤其是上海郊區的老人還尊紫姑為“坑三姑娘”,而常熟一帶則稱紫姑為“門樞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