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孫中山赴柏林、巴黎,建立革命組織。
2月15日,新加坡華僑許雪秋等謀劃於4月19日發動潮州起義,事泄失敗。
1905年春,謝逸橋、溫靖侯等歸僑革命黨人在梅州鬆口創辦師範傳習所,以培訓師資為掩護,進行革命思想教育和軍事知識的學習,教員多為東南亞歸國華僑。
5月9—13日,美國、菲律賓等地的華僑向清政府發出電報20餘份,抗議清政府續訂美國排華條約,同時舉行抵製美貨運動,波及南洋各僑居地。
6月3日,田桐、白逾桓、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以“提倡國民精神,輸入文明學說”為宗旨。
6月11日,孫中山離開法國馬賽。7月初,途經新加坡,與尤列、陳楚楠、張永福、林義順等會晤。
6月14日,菲律賓華僑青年馮夏威抗議美國續訂虐待華工條約,在上海美國領事館門前服毒身亡。該事件激起了反美浪潮。
7月下旬,孫中山與黃興首次會於東京,籌建同盟會。
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同盟會章程》,正式確定十六字革命綱領。暫定東京為同盟會總部所在地。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被推舉為執行部庶務,並決定將《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改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興中會、華興會、光複會以及其他小團體的成員陸續加盟。
8月28日,《二十世紀之支那》遭到日本政府查封。
9月8日,孫中山派馮自由、李自重赴香港、廣州、澳門聯絡同誌,吸收會員,並籌建同盟會分會。
9月24日,愛國誌士吳樾在北京前門車站刺殺清政府派遣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傷載澤、紹英,吳樾當場死亡。
10月下旬,孫中山抵達越南西貢、堤岸,受到華僑的熱烈歡迎,不久即成立同盟會西貢分會、堤岸分會,發行債券,籌集經費。
11月26日,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創刊,孫中山在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內容的三民主義。
12月,西貢華僑積極協助籌集革命經費,成立“廣東募債總局”,發行債券,向各埠僑商募款。
1906年
1月1日,孫中山以總理名義印製中國革命政府債券,發動華僑讚助革命。
4月6日,孫中山主持成立新加坡同盟會分會,陳楚楠、張永福分別為正、副會長。
4月28日,《民報》第三號發行號外,刊登《民報與新民叢報辯駁之綱領》,這標誌著持續兩年之久的革命派與保皇派論爭全麵展開。
7月,新加坡華僑同盟會會員陳楚楠、黃乃裳陪同孫中山到馬來亞宣傳革命思想,開展組織工作。
8月7日,孫中山抵達吉隆坡,成立同盟會吉隆坡分會,陸秋泰、王清分別為正、副會長。不久,同盟會檳城分會成立,吳世榮、黃金慶分別為正、副會長。
12月2日,《民報》創刊周年紀念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孫中山發表題為“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的演說,係統闡述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思想。
1906年秋、冬,孫中山、黃興、章炳麟等在東京共同製定對內、對外的綱領性文件——《同盟會革命方略》,以備各地革命黨人奪取政權後使用。
1906年,革命黨人在東京先後創辦《複報》、《雲南》、《鵑聲》、《直言》等刊物。
1906到1907年,南洋荷屬各地同盟會分會及外圍組織迅速發展。荷屬各地分會為避免荷蘭當局幹涉,多稱“書報社”或“學堂”。各地主持同誌為泗水劉亞泗、吧城梁墨庵、八打威甲太許金璋、文檳港溫慶武等、勿裏洋伍連忠、勿裏洞歐陽福成、武陵埠徐雲興、流石埠藍瑞元、坤甸沈複權、三寶壟李載霖等。各類報社達50多處,其中著名的有蘇門答臘亞齊埠書報社、坤甸圖存書報社、泗水書報社、三寶壟書報社、老巴殺書報社、野橫書報社、吧城書報社、日裏棉蘭華崇書報社、日裏氏中華書報社、文島檳港書報社、文島雙烈溪書報社等。
1907年
1月11日,孫中山與宋教仁、胡漢民等會晤商討,堅決拒絕梁啟超提議的《民報》與《新民叢報》休戰的要求,堅持將論戰進行到底。
2月19日,孫中山委派新加坡華僑許雪秋和何子淵等人在廣東潮州黃岡發動反清起義。起義者曾攻克黃岡,在舊都司衙門成立軍政府。後被清軍鎮壓,餘部轉往香港,起義遂宣告失敗。史稱“丁未黃岡之役”。
3月4日,孫中山遭日本政府驅逐出境,赴越南,在河內設立總機關領導粵、桂、滇武裝起義。
3月,越南海防、河內、南圻等地相繼成立同盟會分會。越南華僑紛紛捐款,資助武裝起義的經費。
1907年夏,同盟會上層發生分裂,光複會退出。孫中山與汪精衛、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而黃興則繼續支持孫中山。
5月22日,革命黨人在廣東發動潮州黃岡起義,擁同盟會會員陳湧波、餘既成為革命軍正、副司令。因起義倉促,傷亡過重,27日失敗。此為孫中山第三次武裝起義。
5月,潮州起義逃亡香港的百名誌士,由馮自由介紹先後到新加坡及暹羅躲避。
6月2日,為響應黃岡起義,同盟會會員鄧子瑜領導會黨200多人,在廣東惠州發動七女湖起義。戰鬥十餘日因無增援以失敗告終。
8月20日,陳楚楠等人根據孫中山的指示,與新加坡同盟會各埠同誌一起,募集資金又創辦《中興日報》,以繼承《圖南日報》之餘緒,作為南洋革命黨人反對立憲派和宣傳革命的主要陣地。
8月,共進會在東京成立。
9月1日,同盟會會員王和順率起義軍在廣西發動欽廉防城起義,5日攻占防城,發布《告粵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書》和《招降滿洲將士布告》,宣傳同盟會綱領。因槍械缺乏,清軍反撲,起義軍被迫解散,退往越南,起義失敗。
10月17日,梁啟超、徐佛蘇等在東京創辦立憲團體——政聞社,擁護君主立憲,反對民主革命。革命黨人張繼、陶成章率眾1000多人大鬧會場。
10月,許雪秋等聯絡會黨準備在汕頭發動武裝起義,因計劃不周,起義計劃失敗。
11月,新加坡華僑何心田、何德如等創辦開明演說書報社,在新加坡中下層華人中宣傳革命思想。
12月2日,同盟會會員黃明堂、關仁甫率鄉勇80多人偷襲廣西鎮南關,發動鎮南關起義。4日,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等人由河內赴鎮南關參戰。起義軍與清軍血戰七晝夜,最終失敗。
12月,馬來亞怡保、庇能、芙蓉、關丹等地同盟會分會相繼成立。
1908年
1月11日,汪精衛奉孫中山之命在南洋宣傳革命、籌募款項,出席由新加坡《中興日報》在新舞台劇院舉行的革命演說大會,闡釋三民主義等問題。
3月15日,孫中山派汪精衛、田桐出席新加坡新舞台劇院舉行的第二次革命演說大會,演講革命所以保性命、顧名譽之理由,勉勵僑胞人人為鄭成功、洪秀全,受到熱烈歡迎。
3月27日,黃興率越南華僑中的同盟會員200餘人,組成“中華國民軍南軍”,進入欽州發動欽州馬篤山起義,即“欽廉上思起義”。
4月13日,同盟會仰光分會成立,莊銀安、盧喜福分別為正、副會長。8月27日,創辦機關報——《光華日報》,由居正、楊秋帆主筆政。
4月29日,孫中山派黃明堂、關仁甫、王和順等人集結於雲南邊境。30日,黃明堂率軍與清軍起義部隊配合,攻占河口。5月5日,孫中山派黃興為雲南國民軍司令,共赴前線督戰。清政府調集滇、黔、川、桂四省兵力圍剿。5月26日,起義失敗,退回越南。這標誌著孫中山領導的西南邊境武裝鬥爭的徹底失敗。
4月,孫中山派王群到緬甸建立緬甸同盟會分會,莊銀安任會長,該會以覺民閱書報社的名義活動,每周舉辦演講會,由同盟會會員講論國內外形勢,頗得華僑的同情和支持。
6月,在新加坡設立同盟會南洋支部。
8月5日,星洲書報社請胡漢民、汪精衛演講民族主義。
8月27日,緬甸同盟會分會購得《仰光新報》,後更名為《光華日報》,作為分會第一個機關報正式出版。是年冬,保皇派奪《光華日報》,改名《商務報》。12月31日,革命派集股複辦《光華日報》。
9月11日,孫中山以“南洋小學生”筆名,撰文《“平實”開口便錯》,與保皇派論戰,刊於《中興日報》。
9月12日孫中山在《中興日報》發表《論懼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識時務者也》一文。
9月15日,孫中山在《中興日報》發表《“平實”尚不肯認錯》一文。
10月14日,《陽明日報》在新加坡出版。
10月19日,《民報》被日本政府封禁。
10月28日,孫中山偕胡漢民、汪精衛、黃龍生到馬來亞芙蓉。
11月4日,孫中山抵達檳城。在檳城小蘭亭俱樂部發表演說,宣傳清政府不倒中國勢必再亡的思想。
11月14日,清光緒帝載湉逝世。次日,慈禧太後去世。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載灃以攝政王監國。
11月20日,孫中山為革命籌款抵達暹羅曼穀,同行的有胡漢民、胡毅生、何克夫等。在曼穀成立同盟會分會,蕭佛成、陳景華分別為正、副會長。
12月2日,溥儀即位,改元宣統。
12月6日,檳城閱書報社成立。
1908年,同盟會惠靈頓分會成立,主盟人為呂傑。
1908年,同盟會在馬來亞先後設立金寶分會、林明分會、式叻分會、麻坡分會、馬六甲分會、沙撈越分會。
1909年
1月23日,陶成章在壩羅募款會上公開表示對孫中山的不滿。
2月24日,孫中山派胡漢民赴仰光,籌集赴法旅費。
6月20日,孫中山抵達法國馬賽港。
7月4日,美國舊金山同盟會會員李是男等創辦《美洲少年》。
8月16日,新加坡《星洲晨報》創刊,宣傳革命。
10月14日,同盟會在香港設立南方支部,作為指揮南方革命的總機關,胡漢民任支部長。
11月8日,孫中山抵達美國紐約,宣傳革命思想。
11月,黃興致函美洲各華僑同盟會會員,要求他們竭力協助孫中山在美洲進行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