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每個人都需要整理(8)(2 / 3)

被稱為“亞洲的彼得·德魯克”的大前研一是世界著名管理學家,他認為能夠改變人的方法有三個。

首先是改變時間分配。比如說,為了成功就必須增加一些時間來做必要的事情,想學好英語,就必須增加學英語的時間;想要和客戶關係更好,就要在客戶身上多花些時間。避免無端浪費時間有兩種方法:把零碎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或者排除掉妨礙你的因素。為此,最好是確立一個標準來對時間的使用進行分類,比如分成工作時間和業餘時間,或者必須要幹的事情和一定不幹的事情。

第二是改變人脈。去結識一些你新朋友,能給你新的刺激的人,那麼你的人生肯定就會發生變化。中國不是有著名的典故“孟母三遷教子”嗎?如果你每天見的都是社長級的人物,那麼你的想法也會變得跟他們接近;每天見學者,就會擁有像學者一樣的眼界;經常和怨天尤人的朋友在一起,你的抱怨自然也會增加。你的通訊錄裏有多少個人?在這其中有多少人給你的人生以積極的影響,讓你感到幸福?去見那些你羨慕的人吧,那麼你的生活就會跟他一樣。踢掉那些對你沒有幫助的人,去參加新的社團組織或者通過社交網絡認識新朋友吧。

第三個是改變生活空間。這不是讓你搬家,而是說在你現在生活的場所裏製造出新意來。如果你想住在電視劇或圖片中那樣的房間裏,不要光靠想,先整理整理你房間吧。我在做完整理谘詢、把一個亂糟糟的房間整理成幹淨整齊的房間的時候,會感覺到整個房間裏充滿了朝氣和力量。當看到顧客幸福的樣子,我會覺得很有意義,心想:這件事情值得去做,因而也一下子變得幸福起來,這樣的經曆數不勝數。空間整理並不是單純地收拾東西,也是在收拾人生的背囊,是在整裝為新的出發做準備。

讓我們的未來好過現在的“改變種子”就是時間、人際關係和空間。為了美好的人生,一定要整理好這三個資源。在本書的第二部分裏,會重點對這三個要素做出說明。

行動方案

給你的時間、人際關係和空間整理打個分。

時間整理 人際關係處理 空間整理

分數

原因

整理的第一步:清空

為了成為掌控自己人生的主人,實踐清空、分享、填充這三個步驟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階段——清空,是整理必不可少的開始步驟。

我有一個朋友總會在約會的時候遲到,問他為什麼遲到了,他就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說找不到要穿的衣服,出門前總是換來換去,光挑衣服就花了三十分鍾。對這一點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隻有我們都知道,他的衣櫃裏掛的衣服不下一百件。

試想,如果衣櫃裏隻有十件衣服,他還會遲到嗎?要想保持井然有序的狀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過得簡單”。混亂是經過很長時間形成的,所以在這段很長的時間裏,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壞習慣。如果說我們的人生當中有什麼是必需的,那就要數垃圾桶了。20世紀德國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以和平主義者聞名的庫爾特·圖霍夫斯基說:巨大的垃圾桶是健康秩序的開端。我們必須和垃圾桶交朋友。想想看,你經常使用垃圾桶嗎?還是總把東西都堆在一起?

如果你想生活得更有節奏,清空這個步驟就是必需的。大部分人都在做著太多沒有必要做的事情,擁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仔細想想,從早晨起床起到現在看這本書的這一刻,你的時間用得都很有價值嗎?如果每天都能過得很有價值,那會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啊!要做的事情和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難獲得價值。

人都是本能地想要填滿一些東西。像買東西的時候,我們會到處去拿東西,直到把車子填滿。20世紀80年代大超市的購物車都是80L的容積,而現在韓國一般都是180L的。2009年被《時代》雜誌選為“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的品牌營銷專家馬丁·林斯特龍說過,當購物車的容積增加一倍時,消費者的消費金額就會上漲30%。人們總在一味地追求東西,體現得最明顯的是對信息的不倦追求,特別是上班一族,家裏和辦公室裏堆滿了書、資料、文檔等,但其實約有80%的東西是再也用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