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中國與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鬥爭會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有時和緩一些,有時激烈一些。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好長期鬥爭的準備。
(二)中美人權鬥爭的基本態勢是美國進攻,中國防禦,並在防禦中反擊。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不斷地對我揮舞人權大棒。美國總是以“人權法官”的姿態,以教訓人的口氣居高臨下地與中國講話,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尊嚴,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不論是在雙邊關係上,還是在多邊關係上,美國都要攻擊中國的人權狀況,幹涉我國內政。在中美政府之間的人員交往中,美國方麵總是在人權問題上責難中國,對中國施加種種壓力;美國國會經常通過一些反華的決議,惡化兩國關係;美國國務院每年的人權報告都要對中國進行惡毒攻擊,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在聯合國的人權會議上,美國為通過反華提案費盡了心機;美國從冷戰思維出發,總是企圖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動輒製裁,施加壓力。這些都說明,美國是人權其名,霸權其實。
對美國的進攻,中國不得不進行反擊。當美國國務院在人權報告中攻擊我國的人權狀況時,我國或通過外交途徑,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批駁美國人權報告對中國的指責,表明中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或召開專家座談會,對美國的人權報告進行評論和剖析;或組織專門文章予以批駁,以澄清事實真相,並揭露美國的人權狀況。當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提出指責中國人權狀況的議案時,我國代表充分運用答辯權批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陳詞濫調,團結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並連連取得勝利。當美國政府利用人權問題對中國施加壓力時,我國堅決頂住美國的壓力,捍衛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此外,我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還發表多篇有關中國人權狀況的白皮書,向世人介紹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成就,闡明中國對人權問題的基本看法和主張。
中國在對美國人權攻勢的反擊中澄清了事實真相,闡明了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的立場、觀點、主張,同時也揭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人權的欺騙性、虛偽性以及美國人權外交的實質,維護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使世人看清了美國借人權幹涉別國內政,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險惡用心。
(三)對抗與對話並存,逐漸走向以對話為主。
中國主張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反對搞對抗。中國認為,人權是一個曆史的發展的概念。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受多種條件的製約。由於社會製度、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曆史背景、發展水平不同,當今世界各國對人權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所采取的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措施也不盡相同。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上存在著不同的主張和看法是正常的。在人權問題上,隻有開展對話,加強交流,才能縮小分歧,消除誤解,這是解決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的正確途徑。不能以人權為借口對他國施加壓力和幹涉他國內政。無論是在與美國的直接交往中,還是在多邊關係中,中國都主張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用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而不應該采取強加於人、幹涉別國內政的做法。在中美關係由於人權問題而出現困難的時刻,中國提出了“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方針。中國的這種主張顯然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中國的這種主張也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美國不是這種態度。它們以人權為借口對中國實施所謂的製裁,有些製裁至今還沒有解除;它們曾將最惠國待遇與人權問題掛鉤,壓迫中國按美國的人權標準行事;它們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不顧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執意搞對抗等等。這當然隻能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感,嚴重影響兩國關係,也無益於人權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