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其他(1 / 3)

特發性水腫的診斷和治療。

(1)特發性水腫的診斷依據:①多為30~50歲女性,水腫呈周期性變化,其最大的特點是與體位有明顯關係,直立位時加重,平臥位時減輕,同時受氣溫、精神狀態等因素影響;②排除心、腎、肝髒疾患或由其它已知原因引起的水腫;③臨床上除水腫及伴隨一些症狀(如頭痛、惡心、神經過敏、情緒不穩定、手指發涼等)外,其它客觀陽性體征很少見;④輔助檢查除立臥水負荷試驗在定位的水排泄明顯降低外,餘無異常。

(2)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應反複強調水腫的無害性,解除不必要的顧慮,取得治療的合作與信任。合理安排飲食,控製鈉鹽。改變工作環境,減少站立,多抬高下膚,以減少下胺靜脈內血液瘀滯。

2)藥物治療:

利尿劑:選用小劑量,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500左右。一般在午後投藥,並讓患者去休息1~2小時,療效最好。選用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40~60,或每隔1~2天用藥1次,也可一次給予1日劑量。或與雙氫克尿噻合用效果更好。

調節血管勸能藥物,雙氫麥角胺每日3次,可加強血管平滑肌纖維的張力,從而減輕毛細血管通透性和水鈉瀦留。

調節神經功能藥物:穀維素20~40每日3次。能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減少內分泌平衡障礙,改善神經精神失調症狀。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巰甲丙脯酸25~50毫升,每日3次,該藥可降低醛固酮分泌使腎髒排鈉利尿作用增強。

擬交感神經胺藥物:如氟苯丙胺初始劑量為20,日2次,以後據療效與耐藥程度漸增至每日80~100。本藥具有輕度中樞興奮作用,並有較強的安定及抗焦慮作用。

鎮靜劑:如舒樂安定200,可減少機體對各種刺激的感受性和糾正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調。

3)試行外壓迫療法:其方法是對小腿和大腿從外麵施加壓力以阻止毛細血管內液的過多濾出、限製水腫的形成。

頸周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

頸周綜合征是指以頸椎為中心,肌群、韌帶、關節、經絡等功能性障礙,頸部活動不協調,引起局部、血管、神經、組織受擠壓牽拉等,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者,稱為頸周綜合征。

(1)診斷

頸部肌群酸沉,麻木,酸痛近乎僵硬是三者的共性。因受損部位不同,可有下列三組症狀:①頸腦綜合征:常伴有椎動脈受壓征:頭昏、頭脹,直至偏頭痛。眩暈,行立不穩、平衡失調、惡心、耳鳴、視物模糊等。②頸心綜合征:常伴有交感神經受壓征:心慌、心律紊亂、血壓不穩、失眠、胸背痛多見(似心絞痛),神疲、乏力、心煩、易躁,肢體發涼。發熱、指端暗紅、情緒波動。③頸肩綜合征:神經放射性無力、麻木、灼熱、疼痛、肩、背、胸部直至某些指端。重者可致頸周、肩周或上肢活動障礙。

凡具備上述表現,同時除外心、腦、頸椎器質性病變者,均屬頸周綜合征。

(2)治療方法:疏導,調理

1)頭頸部按摩:用手指或電按摩器,按摩阿是穴或循環按摩,每次15分鍾,隨時隨地可做。

2)局部針灸、艾灸、拔罐等。

3)臨時發病症狀加重時,可臥床15~30分鍾,使頭頸部處於最舒適的位置。重要的是枕頭不宜過硬、過高,頸部不能懸空,常能使症狀迅速緩解。人的一生中,1/3的時間是在枕頭上度過的,合適枕頭相當重要。

4)頸周部阿是穴藥物注射,2~3次/周,6次為1療程。

5)活血化瘀型中草藥衝擊治療:靜點或原液靜推,1次/日,連續2周為1療程,或並用穴位藥物注入,療效更佳。

6)控製咽喉部感染。

(3)適應證

1)凡以頸部為中心,引起的頸、心、腦、肩部功能性障礙者。

2)雖然有頸椎器質性病變或心腦血管病變者,經常規治療療效不佳者,可加用本療法,效果更好。

消心痛治療急性宵腸道痙攣性疼痛。

消心痛是治療心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選藥物之一,不但對小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胃腸道平滑肌同樣有解痙作用,對緩解各類胃腸道痙攣性疼痛療效滿意。本藥舌下含化吸收好,對伴有嘔吐者不影響給藥途徑。但是該藥使用中有時可掩蓋急腹症症狀,故疑有急腹症的病人慎用,所以臨床主要用於急性胃腸炎所致的劇烈腹痛。本藥使用方便,見效快,價廉方便,副作用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