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椎動脈型頸椎病,可口服血管擴張類藥物,如桂利嗪(腦益嗪),25mg/次,3次/d;氟桂利嗪(西比靈),5mg/次,每晚1次。
【藥膳食療】
1.夏枯草瘦肉湯:
[原料]夏枯草30g,豬瘦肉30g,調料適量。
[製法]鍋中放夏枯草、豬瘦肉、清水煮湯,待肉熟爛時,去夏枯草,調味後即可。
[功效]平肝潛陽。用於頸椎病肝陽上亢型引起的眩暈。
[服法]飲湯食肉,連續服3~5次。
2.決明海帶飲:
[原料]海帶15g,草決明12g。
[製法]上2物加水適量,煎湯,去渣即可。
[功效]平肝潛陽。用於頸椎病肝陽上亢型引起的眩暈。
[服法]飲湯。
3.天麻陳皮燉豬腦:
[原料]天麻片10g,陳皮5g,豬腦1個。
[製法]洗淨豬腦,與天麻片、陳皮放入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
[功效]用於痰濁壅盛引起的頸椎病眩暈者。
[服法]飲湯。隔日服1次,3~4次有效。
4.山藥枸杞燉豬腦:
[原料]山藥30g,枸杞子15g,豬腦1個。
[製法]洗淨豬腦,與山藥、枸杞子放入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
[功效]益氣補虛。用於頸椎病屬氣虛血虧者。
[服法]佐餐服食。
5.桑椹芝麻膏:
[原料]桑椹500g,黑芝麻500g,蜂蜜200g。
[製法]上3物加水適量,小火煎熬成膏。
[功效]補血生精。用於頸椎病屬精血不足者。
[服法]每日早、晚各2匙,溫開水衝服。
6.歸杞甲魚湯:
[原料]甲魚1隻,當歸9g,枸杞子9g,熟地黃6g,麥冬6g,女貞子6g,山藥6g,陳皮6g,蔥、薑各適量。
[製法]將甲魚宰殺、開膛、去內髒、洗淨;各味中藥以紗布袋盛之,置於甲魚體內;甲魚放入沙鍋,加適量水及蔥、薑,小火燉至熟爛,取出藥袋。
[功效]滋陰降火,補血生精。用於頸椎病陰虛火旺、精血虧虛引起的骨蒸潮熱,腰痛,頭暈,耳鳴,消渴等症。
[服法]吃甲魚,飲湯,佐餐服食。
7.枸杞烏參鴿蛋:
[原料]枸杞子15g,烏參2隻,鴿蛋12隻,黃酒、豬油、花生油、薑、蔥、胡椒粉、食鹽、醬油、味精、澱粉及雞湯各適量。
[製法]將枸杞子洗淨;烏參用涼水浸泡漲發後摳去內壁膜,用沸水焯2遍,洗淨,用刀尖在腹壁上切成菱形花刀;薑、蔥洗淨切碎;鴿蛋用小火煮熟、剝殼;將鴿蛋滾滿幹澱粉,用花生油炸成金黃色,另置碗中;豬油50g至八成熱時下蔥、薑煸炒,倒入雞湯,煮2~3分鍾後撈出蔥、薑,加醬油、黃酒、胡椒粉和烏參,燒沸後撇去浮沫,移小火上煨40分鍾,加入鴿蛋、枸杞子,再煨10分鍾;取出烏參擺入盤內(背朝上),鴿蛋放在周圍;原汁內加入味精後用濕澱粉勾芡,再淋熱豬油50g,最後把汁澆在烏參和鴿蛋上。
[功效]補益肝腎。用於頸椎病肝腎精虧之頭暈眼花,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以及身體瘦弱或病後體虛等症。
[服法]作點心或佐餐服食。
8.紅棗燉兔肉:
[原料]沙參30g,冬蟲夏草15g,紅棗15枚,兔肉150g。
[製法]將沙參、冬蟲夏草分別洗淨待用;將紅棗(以紅色、肉質厚為佳)洗淨,兔肉洗淨、切塊,同放入瓦鍋內,隔水燉熟即可,亦可加調味品。
[功效]補益脾胃。用於頸椎病脾胃虛弱引起的頭暈、肌肉萎縮等症。
[服法]食肉喝湯。
9.沙參燉龜肉:
[原料]沙參50g,冬蟲夏草10g,烏龜1~2隻,油、鹽各適量。
[製法]烏龜去掉內髒,連龜甲一起與沙參、冬蟲夏草入鍋,加適量水煲湯,以油、鹽調味。
[功效]滋補肝腎。用於頸椎病肝腎虧虛引起的潮熱盜汗、腎虛遺精等症。
[服法]飲湯,食龜肉。
10.烏頭粥:
[原料]生川烏3~5g,大米50g,薑汁10滴,蜂蜜適量。
[製法]將川烏搗爛、研為細末,先煮沸米粥後加入川烏,再改小火慢煮,熟後加入薑汁和蜂蜜攪勻,再煮片刻。
[功效]用於痹證型。症見頸部僵硬疼痛,活動受限,疼痛波及一側或雙側肩、臂、胸、背、頸後,可有壓痛,上肢麻木酸脹,抬舉無力等。或痛如針刺或抽痛,痛有定處,夜間加重。
[服法]早、晚佐餐食用,5~7日為1個療程。
第十五節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破裂後髓核突(脫)出向後方或突至終板內,致使相鄰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出現的一係列臨床症狀。依據髓核突出的部位與方向,可將其分為椎體型和椎管型兩大類。前者可分為前緣型和正中型,後者也可分為中央型、中央旁型、側型、外側型和最外側型等類型。多見於青壯年,以第4~第5腰椎(L4~L5)最為多發,L5~第1骶椎(S1)次之。
本病中醫診斷為“腰痹”,亦屬“腰痛”、“痹證”的範疇。多因外傷、勞損或寒濕侵襲腰部所致。是以腰部長期疼痛,彎腰、受寒或勞累則加重,或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血瘀阻絡證:
[主症]腰腿疼痛,痛有定處,腰部板硬,活動受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緊。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處方]血府逐瘀湯加減:生地黃6g,桃仁6g,紅花6g,枳殼9g,赤芍10g,柴胡3g,川芎6g,牛膝12g,威靈仙10g,雞血藤12g,甘草3g。
(2)寒濕阻滯證:
[主症]腰腿冷痛,肢體發涼,畏風惡寒,陰雨天加重。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沉緊或濡緩。
[治法]散寒除濕,溫經通絡。
[處方]三痹湯加減:獨活12g,桑寄生12g,秦艽9g,防風9g,當歸9g,芍藥9g,川芎9g,熟地黃9g,杜仲9g,牛膝9g,茯苓9g,細辛3g,桂心3g,甘草3g。
(3)濕熱痹阻證:
[主症]腰部疼痛,腿軟無力,痛處伴有熱感,口幹苦,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理筋通絡。
[處方]清火利濕湯加減:羚羊骨15g,龍膽草12g,梔子12g,黃柏15g,車前草24g,綿茵陳24g,生薏苡仁30g,防己21g,桑枝30g,桃仁10g,蒼術12g,蠶沙15g,木通12g。
(4)肝腎虧虛證:
[主症]腰部隱痛或酸痛,脛膝乏力,勞則更甚,夜尿多,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肝腎,壯骨強筋。
[處方]思仙續斷方加減:思仙木(即杜仲)12g,續斷12g,首烏9g,熟地黃9g,五加皮9g,防風9g,薏苡仁9g,羌活9g,牛膝9g,萆薢9g。
2.單方驗方:
(1)增效烏頭湯:製川烏、製草烏、熟附子(前3味先煎1小時)、麻黃、當歸、甘草各15~20g,桂枝、黃芪、白芍、木瓜各30g,細辛6g,紅花12g,蜂蜜30~50mL。水煎600mL,分2~3次服,每次間隔2~4小時。
(2)五虎散:地龍21g,蟲、全蠍、烏梢蛇、穿山甲各9g。急性發作期用湯劑,水煎服,1劑/d,分2次服。恢複期用散劑,3~4g/次,2次/d,酒對服。
(3)歸斷黃芪湯:當歸、續斷、千年健各25g,白芍、木通、獨活、附子各15g,生黃芪40g,生甘草、膽南星各7.5g,蜈蚣2條,炙馬錢子3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4)當歸止痛湯:當歸15g,延胡索10g,三七3g,赤芍15g,桂枝10g,木瓜10g,川牛膝15g,生甘草6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5)歸芍桃紅牛膝湯:桃仁、當歸、紅花、川牛膝各10g,製乳香、製沒藥各8g,製延胡索、製香附各12g,續斷、巴戟天、淫羊藿各15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3.中成藥:
(1)骨風寧膠囊:每次3粒,口服,3次/d,7日為1個療程。可伸筋健骨,除痹止痛。
(2)骨刺寧膠囊:每次4粒,3次/d,餐後服。具有緩解疼痛,改善活動功能的作用。
(3)骨質增生丸:每次15粒,口服,2次/d,1個月為1個療程。用於頸椎病的治療。
【西藥治療】
1.急性期症狀嚴重者可采用脫水治療:
(1)20%甘露醇250mL/次,靜滴,2次/d。
(2)亦可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50mg/次,口服,2次/d。
2.神經營養藥物:
(1)地巴唑:10mg/次,口服,3次/d,
(2)維生素B1:10mg/次,口服,3次/d。
【藥膳食療】
1.核桃豬腰燉杜仲:
[原料]核桃若幹個,杜仲25g,豬腎1個。
[製法]豬腎剖開、去除髒雜,並用利刀挑去白脂膜,用鹽反複洗滌去味,然後切片,與核桃、杜仲加水適量,隔水燉1小時。
[功效]滋補肝腎,強壯筋骨。用於本病肝腎虧虛型。
[服法]每日或隔2~3日服食1次。
2.三七燉雞:
[原料]三七10g,母雞1隻,調料適量。
[製法]將三七切片,母雞去毛雜、洗淨,納三七於雞腹中,置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燉沸後,加蔥、薑、椒、鹽各適量燉至雞肉爛熟後調味。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止痛。用於本病氣虛血瘀型。
[服法]每周1~2次。
3.冬瓜薏米粥:
[原料]連皮冬瓜500g,生薏苡仁50g,陳皮6g,大米60g。
[製法]大米淘淨,用旺火把水燒開,加入各料煲粥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用於本病濕熱阻絡證。
[服法]食粥。
4.五加皮酒:
[原料]五加皮、當歸、黨參、地榆、山柰、砂仁、玉竹等,特釀白酒。
[製法]諸藥浸泡於白酒中。
[功效]清熱通絡。用於本病熱阻於絡證。
[服法]飲酒,15mL/次,2次/d。
第十章神經係統疾病
第十章神經係統疾病
第一節腦出血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在所有腦卒中患者中占10%~20%。80%發生於大腦半球,20%發生於腦幹、小腦和腦室。本病最常見和最重要的病因是高血壓性腦動脈硬化,其他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澱粉樣變性、腦動脈瘤、腦血管炎、腦血管畸形、凝血機製障礙、腫瘤卒中出血等。長期高血壓引起的腦動脈透明變性、纖維素性壞死及微小動脈瘤可能是腦出血的病理基礎。當血壓驟升時,這些微小動脈瘤破裂而發生腦出血。
本病中醫診斷為“中風”中之“出血中風”。認為本病多因憂思鬱悶,情誌不舒,肝氣鬱結化火,耗血傷陰,肝失所養,肝陽上亢;或暴怒憤忿,肝陽暴張,風動陽升,氣血逆亂,並行於上,閉塞清竅;或因酒色致風陽上竄,痰火內擾,氣血逆亂,或因頭顱受傷,內生腦瘤,使腦絡破損,血溢於腦。是以突然昏仆、頭痛、失語、偏癱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肝陽暴張,氣血上逆(陽閉):
[主症]突發劇烈頭痛,頻頻嘔吐,不省人事,麵赤身熱,半身不遂。舌苔黃厚,脈弦數。
[治法]涼肝熄風,清心開竅。
[處方]羚羊角湯加減:羚羊角1~2g,龜板10g,生地黃15g,牡丹皮10g,白芍15g,鬱金10g,菖蒲6g,菊花10g,竹茹10g,黃連5g,甘草6g,全蠍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