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11)(1 / 3)

(2)降鈣素:可以減低破骨細胞的數目和功能,對成骨細胞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對高轉換型骨質疏鬆症較適應,不良反應較小。降鈣素具有中樞性鎮痛作用,對以骨痛為主訴的患者效果更佳。常用的有鮭魚降鈣素和鰻魚降鈣素。但降鈣素注射劑費用較貴,很難堅持長期使用,少數患者出現麵部潮紅、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降鈣素鼻噴劑彌補了這些缺陷,使用方便,應用日益普遍。鮭魚降鈣素的用法:50IU/d,皮下注射,每周3次。

(3)二膦酸鹽:是人工合成物,通過抑製形成、促進凋亡、影響活性等方式直接作用於破骨細胞,抑製骨的吸收。目前使用的阿倫膦酸鹽(固邦)是二磷酸鹽的第3代產品。人體對二膦酸鹽類的耐受性較好,有時可能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少數發生腐蝕性食管炎。

3.骨形成促進劑:

(1)氟化物:是一種有明顯療效的骨形成刺激劑,是目前臨床上作用最強的骨同化藥物,能增加小梁骨的骨密度,但對骨皮質無明顯改善,甚至可能減少,因此一般僅用於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患者。

(2)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此類激素能刺激成骨細胞的產生,增加骨量,用於衰老、運動減少、服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的骨質疏鬆症。目前常用的有睾酮、司坦唑醇、諾龍。

【藥膳食療】

1.二黃紅黑粥:

[原料]黃芪20g,粳米50g,紅棗10枚,黑芝麻、核桃仁各10g,黃豆粉20g,冰糖適量。

[製法]黃芪洗淨,水煎2次,每次用水400mL煎半小時,2次混合,去渣留汁於鍋中,再將粳米淘淨放入,大火燒開後,加入紅棗、黑芝麻、核桃仁和清水200mL,轉用小火熬至粥將成時,下黃豆粉、冰糖攪勻,繼續熬至糖溶粥成。

[功效]用於老年人骨質疏鬆症。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服。

2.羊骨湯:

[原料]新鮮羊骨(以羊脛骨、羊脊骨為佳)500g,羊腎(以帶有腎上腺脂者為好)1對,料酒、蔥、薑、鹽、味精、五香粉適量。

[製法]將新鮮羊骨洗淨、砸碎,與剖開洗淨的羊腎同入鍋中,加水適量,以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加料酒、蔥段、薑片、精鹽,轉小火煨燉1~2小時。待湯汁濃稠時加味精、五香粉適量,即可出鍋。

[功效]溫補腎陽,強筋健骨,補充鈣質。用於老年人缺鈣,骨質疏鬆,食欲缺乏。

[服法]佐餐當湯,隨量飲湯、吃羊腎。

3.胡蘿卜蘋果汁:

[原料]胡蘿卜200g,蘋果、菠菜各15g。

[製法]洗淨,蘋果去皮、核,同放於攪拌機中榨汁。

[功效]溫補腎陽,強筋健骨,補充鈣質。用於老年人缺鈣,骨質疏鬆,食欲缺乏。

[服法]果汁連渣服用。

4.黃芪蝦皮湯:

[原料]黃芪20g,蝦皮50g。

[製法]先將黃芪切片、入鍋,加水適量,煎煮40分鍾,去渣取汁,放入洗淨的蝦皮,加水及蔥、薑、精鹽等調味品,煨燉20分鍾即成。

[功效]補益脾腎,補充鈣質。用於骨質疏鬆症。

[服法]佐餐當湯服食。

5.肉末口蘑炒豆腐:

[原料]肉末100g,口蘑100g,豆腐250g,蔥、薑、料酒、醬油、食用油、鹽適量。

[製法]將口蘑用溫水洗淨、切成小片,留湯備用。將豆腐切成3cm×3cm的方塊,放入熱油鍋中煎至兩麵微黃,撈出備用。向熱油鍋中放入蔥、薑絲和肉末,煸透後加入口蘑和煎好的豆腐,加入料酒、口蘑湯、食鹽、醬油炒勻即成。

[功效]補益氣血,補充鈣質,用於老年骨質疏鬆症。

[服法]佐餐當湯服食。

6.黑豆燉烏雞:

[原料]烏骨雞1隻,黑豆250g,蔥、鹽適量。

[製法]烏骨雞去毛及雜物,洗淨後切塊,加黑豆250g,一起入沙鍋煨至雞熟豆爛,加蔥、鹽等調料。

[功效]補精添髓,強身健體。用於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服法]每周1隻雞,連服數次。

7.雙蹄湯:

[原料]馬蹄250g,羊蹄筋1對,山藥20g,枸杞子15g,龍眼肉10g,油、鹽、薑適量。

[製法]先將羊蹄筋洗淨,去皮、毛後斬件。用水煮約1小時撈起待用。馬蹄洗淨切細,用油、鹽和薑片起鍋,炒約10分鍾,然後轉入煲內。將山藥、枸杞子、龍眼肉一起放入,加適量清水,煮約4小時,至羊蹄筋軟熟,調味即成。

[功效]溫腎壯陽,強筋健骨。用於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服法]飲湯、食羊蹄筋。

8.蝦皮雞蛋湯:

[原料]蝦皮10g,雞蛋2個,芹菜嫩葉少量,澱粉、鹽和味精少許。

[製法]雞蛋打碎、放入碗中攪勻,蝦皮、芹菜葉洗淨,澱粉用清水和勻備用。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煮開後,倒入澱粉汁攪勻,放入蝦皮,再緩慢倒入雞蛋汁(邊倒邊攪)煮沸,放入芹菜葉後調味,湯沸即成。

[功效]益氣補血,補充鈣質。用於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服法]佐餐當湯服食。

9.仙茅燉肉:

[原料]仙茅、金櫻子各15g,肉適量(不宜用牛肉)。

[製法]將2藥洗淨、搗碎、布包,與肉同燉1~2小時。

[功效]溫腎壯陽。用於腎陽虛衰型骨質疏鬆症患者。

[服法]食肉喝湯,2次/d。

10.生地黃雞:

[原料]生地黃400g,烏骨雞1隻,飴糖250g。

[製法]燉熟,不加鹽、醋等調味品。

[功效]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用於腎陽虛衰型骨質疏鬆症患者。

[服法]分次食用。

11.羊脊骨粥:

[原料]羊脊骨(連尾)1具,茯苓20g,補骨脂12g,粳米60g,生薑、蔥、食鹽各適量。

[製法]加水煮粥。

[功效]溫腎壯陽。用於腎陽虛衰型骨質疏鬆症患者。

[服法]分次溫服。

12.核桃蓮子粥:

[原料]核桃仁30g,蓮子15g,山藥15g,赤小豆15g,粳米100g。

[製法]蓮子去心、核桃仁剁碎。諸料洗淨,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爛成粥。

[功效]補腎壯陽,健脾益氣。用於脾腎兩虧引起的骨質疏鬆。

[服法]根據個人口味和食量調味後食用。

13.參棗骨脂湯:

[原料]黨參20g,大棗20枚,補骨脂15g。

[製法]以上諸味,加水適量,煎煮2次,去渣。

[功效]健脾益氣。用於脾腎陽虛型骨質疏鬆症。

[服法]食棗喝湯。

第十四節頸椎病

頸椎病係指因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包括器質性和動力性)刺激或壓迫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等組織,並引起各種症狀和(或)體征。頸椎病的病因與發病機製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頸椎退行性變、頸部的急性創傷與慢性勞損、頸部炎症、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有一定的關係。目前一般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等類型。

本病中醫診斷為“項痹”,亦屬“頸項痛、”“臂厥”、“項強”、“痿證”、“眩暈”等範疇。多因低頭工作,或年老正虛,經氣不利所致。是以頸項部經常疼痛麻木,連及頭、肩、上肢,並可伴有眩暈等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寒濕阻絡證:

[主症]因感受風寒而發病,頸項強痛,活動不利,肢端麻木疼痛,肢體酸冷,得熱則舒。舌質淡紫,苔薄白,脈沉弦或沉遲。

[治法]祛風除濕,通絡。

[處方]溫經除痹湯加減:桑枝30g,豨薟草24g,狗脊24g,薑黃12g,枳殼12g,蜈蚣12g,全蠍6g,蟲15g,烏梢蛇15g,兩麵針15g,雞骨草20g,桂枝12g,甘草9g。

(2)氣滯血瘀證:

[主症]因頸部外傷而發病,頸項強痛,動則加劇,痛點固定不移。常伴肢體麻木。舌質淡紅,或紫暗有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理氣,通經止痛。

[處方]防風歸芎湯加味:防風12g,當歸12g,川芎6g,荊芥6g,羌活6g,白芷6g,細辛3g,丹參12g,乳香6g,沒藥6g,蘇木6g。

(3)氣虛血痹證:

[主症]頸項脹痛沉重,眩暈,頭痛,膝軟,耳鳴,心悸,氣短,夜尿頻。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舒筋通絡。

[處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桂枝6g,白芍12g,黨參9g,白術9g,當歸12g,茯苓9g,木香6g,雞血藤12g,紅花5g,炙甘草3g。

(4)肝陽上亢證:

[主症]眩暈,頭痛,目赤,舌淡苔白,急躁易怒。麵紅,口幹,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處方]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0g,鉤藤12g,生地黃10g,杜仲10g,牛膝9g,生龍骨10g,生赭石9g,石決明9g,桑寄生12g,當歸9g,丹參9g,菊花10g,川芎6g。

(5)痰瘀互結證:

[主症]頭頸部疼痛,頭重如裹,眩暈,惡心或嘔吐,納呆。舌淡紅,苔白或膩,脈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通絡止痛。

[處方]溫膽湯加減:法半夏10g,竹茹12g,枳殼10g,陳皮10g,茯苓9g,桂枝10g,白術9g,當歸9g,川芎12g,白芷9g,丹參9g。

2.單方驗方:

(1)靈仙冰片散:威靈仙300g,續斷60g,透骨草80g,伸筋草80g,川芎50g,白芷50g,川烏30g,冰片6g,米醋400mL。將上藥研為粗末裝入布袋中,用米醋浸濕藥袋,放入鍋內蒸10分鍾,取出晾至40℃~50℃,熱熨頸部,1~2h/次,1~2次/d,15日為1個療程。

(2)活血通絡湯:祖師麻、千年健各20g,伸筋草、桂枝各10g,丹參、川芎、鹿銜草各15g,甘草5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3)白芍巴戟湯:當歸、白芍各15g,雞血藤30g,甘草、通草各6g,桂枝、薑黃、淫羊藿、巴戟天各1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4)葛根四蟲散:葛根、全蠍、僵蠶、地龍、鱉甲各60g,蜈蚣30條,丹參、白芍、牛膝各30g,薑黃15g,羌活、獨活、桔梗、桂枝各10g。研細末,過篩為散劑,分成45包,口服,3次/d,15日為1個療程。

(5)二靈補腎湯:葛根、熟地黃、淫羊藿、威靈仙、木瓜、白芍各30g,肉蓯蓉、自然銅、川芎各15g。補骨脂、烏梢蛇各18g,全蠍、甘草各10g,蜈蚣2條,天麻12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

(6)複方龍馬自來膠囊:馬錢子、地龍、全蠍、蜈蚣、蟲、水蛭各10g。烘幹研末,膠囊分裝0.3g/粒。每次2粒,2次/d,餐後溫水送服。

3.中成藥:

(1)骨風寧膠囊:每次3粒,口服,3次/d,7日為1個療程。可伸筋健骨,除痹止痛。

(2)骨刺寧膠囊:每次4粒,3次/d,餐後服。具有緩解疼痛、改善活動功能的作用。

(3)骨質增生丸:每次15粒,口服,2次/d,1月為1個療程。用於頸椎病的治療。

【西藥治療】

1.硬膜外封閉治療:患者側臥,選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間進行穿刺,也可移至其上一個間隙或下一個間隙;確定針在硬膜外後,先注入潑尼鬆龍、1%利多卡因各等比例的混合液2mL,若無反應,5分鍾後再注入混合液5~7mL。觀察15分鍾後,患者可出手術室,休息1~2小時後回家,一般每2周1次,至多注射3次。

2.藥物治療:

(1)維生素B120mg/次,口服,3次/d;維生素B12500μg/次,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

(2)地巴唑10mg/次,口服,3次/d;疼痛明顯者給予萘丁美酮1.0g/次,口服,1次/d,或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50mg/次,口服,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