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現象是指患者受寒冷或緊張刺激後,手指(趾)皮膚突然出現蒼白,隨後變紫、變紅,伴局部發冷、感覺異常和疼痛等短暫的臨床現象。這種現象可以是原發的,也可以繼發於其他明確的疾病,臨床上將後者稱雷諾現象。患者有雷諾現象而又沒有其他明確的疾病可以解釋其原因者,稱雷諾病。本病好發於秋、冬季節,發病年齡多在20~40歲,男女之比為1∶10。
本病中醫診斷為“血痹”,亦屬“脈痹”範疇。多因風寒之邪侵及血脈,或因情誌刺激,使筋脈攣急不和,營血不從。是以陣發性肢末(多為手指)對稱性的間歇性發白、紫暗或潮紅、冷痛,遇冷加重或見紅斑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認為氣虛血瘀、陽虛寒盛為發病的主要病機,情誌和寒邪為發病的重要條件。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氣虛血瘀證:
[主症]手足指趾間歇性蒼白發冷,漸青紫,伴麻木、刺痛,得溫緩解。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溫陽,活血通絡。
[處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5g,當歸15g,地龍12g,川芎10g,桑枝6g。
(2)氣滯血瘀證:
[主症]手足指趾持續性青紫發冷、脹痛,受涼明顯,甚則指趾腫脹、麻木。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處方]丹參通脈湯加味:丹參15g,赤芍10g,當歸10g,乳香6g,沒藥6g,三棱9g,鬱金10g,蜈蚣3條,雞血藤30g,黨參10g,桂枝6g,甘草5g。
(3)陽虛寒盛證:
[主症]四肢厥冷,膚色蒼白,遇冷尤甚,麵色微白,畏寒喜暖,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或微細。
[治法]溫陽散寒,活血化瘀。
[處方]當歸四逆湯加減:當歸15g,白芍15g,桂枝10g,通草10g,細辛3g,桃仁10g,薑黃10g,紅花6g,獨活10g。
(4)瘀血化熱證:
[主症]血瘀日久化熱,熱聚生毒而致手指或足趾局部發生輕淺潰瘍,甚或發生局部壞疽,其指趾發熱、發紅、腫脹、疼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澀。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通絡。
[處方]四妙勇安湯加減:金銀花20g,當歸10g,玄參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連翹12g,茯苓10g,薏苡仁10g,甘草5g。
(5)失榮證:
[主症]患肢皮膚持續幹燥、脫屑、萎縮或增厚,指甲縱彎、畸形,末節指骨脫鈣,指尖潰瘍,可至指甲下,引起指甲和甲床分離,疼痛劇烈,甚則肢端壞疽。舌暗紫有瘀斑,脈沉澀。
[治法]益氣養血,祛瘀通絡。
[處方]八珍湯加減:黨參10g,茯苓15g,白術10g,生地黃15g,白芍12g,當歸15g,川芎10g,黃芪40g,肉桂3g,薑黃10g,紅花10g,延胡索12g,雞血藤30g,甘草5g。
2.中成藥:
(1)腫痛安膠囊:每次2粒,口服,3次/d,小兒酌減,可外用。用於消腫定痛。
(2)雷公藤片:每次2片,口服,3次/d,有消炎及免疫抑製作用。
【西藥治療】
1.藥物療法:用交感神經阻滯藥及其他血管擴張藥,以解除血管痙攣,降低周圍血管對寒冷刺激的反應.可選用下列藥物。
(1)鹽酸妥拉唑林:25mg/次,肌注,4~6次/d,根據患者的反應調節劑量。局部有疼痛和潰瘍形成者,如患者耐受,劑量可增至50~100mg/次。
(2)鹽酸酚苄明:10~20mg/次,口服,2~3次/d。
(3)氫化麥角堿(雙氫麥角堿,海特琴):0.5mg/次,舌下含服,每日數次;1mg/次,口服,3次/d。根據病情調節劑量。
(4)煙酸:50~200mg,口服,3~4次/d;10~15mg/次,肌注或靜注,2~3次/d。
2.血漿交換療法:人造代血漿2000~2500g/次,每周1次,共5次,療效至少可維持6周。
【藥膳食療】
1.附片羊肉湯:
[原料]羊肉500g,附片15g,生薑、蔥、化豬油、黃酒和精鹽適量。
[製法]羊肉刮洗幹淨,整塊隨冷水下鍋,煮至半熟撈出,切成小塊。附片、生薑等上述調料同放沙鍋中,加水600mL燒開後,撇去浮沫,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揀出附片、薑、蔥,調入胡椒粉和味精。
[功效]溫陽祛寒。用於陽虛寒凝型雷諾病。
[服法]分1~2次趁熱食肉喝湯。
2.芪芍雞桂粥:
[原料]炙黃芪15g,白芍、雞血藤、桂枝、炮薑、威靈仙各10g,大棗5枚,粳米100g,紅糖適量。
[製法]各藥分別洗淨,加水400mL煎半小時,去渣收取濃汁。粳米淘淨,加水800mL,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熬成粥,下藥汁和紅糖熬溶。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用於寒濕阻絡型雷諾病,症見遇冷雙手變白,麻木疼痛者。
[服法]分2次早、晚趁溫空腹服,每周服2~3劑。
3.毛冬青燉豬胴骨:
[原料]豬胴骨500g,毛冬青150g,薑片、黃酒、精鹽適量。
[製法]豬胴骨敲裂、砍成小節,毛冬青洗淨、砍成塊,同放於沙鍋中,注入清水800mL,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薑片、黃酒和精鹽,小火燉至酥爛,揀出毛冬青。
[功效]活血通絡。用於瘀血阻滯型雷諾病。
[服法]趁熱分1~2次食肉喝湯。
4.桃紅四物燉豬蹄:
[原料]豬前蹄1隻,當歸、赤芍、生地黃、桃仁各10g,紅花、川芎各5g,黃酒、薑片、精鹽各適量。
[製法]將豬蹄烙淨餘毛、洗淨、砍成小塊,各藥分別洗淨,裝於紗布袋內,紮緊袋口,同放於沙鍋中,注入清水800mL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黃酒、薑片和精鹽。燉至豬蹄酥爛,揀出藥紗袋。
[功效]活血通絡。用於瘀血阻滯型雷諾病。
[服法]趁熱1次或分2次食肉喝湯。
5.附桂幹薑燉狗肉:
[原料]狗肉1000g,熟附片、幹薑各10g,肉桂5g,植物油、黃酒、精鹽各適量。
[製法]將狗肉切塊、開水氽過、瀝幹,和3藥同放於沙鍋中,注入清水1000mL,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植物油、黃酒和精鹽,燉至狗肉酥爛。
[功效]溫陽祛寒。用於陽虛寒凝型雷諾病。
[服法]分多次服或佐餐。
6.薑桂地靈粥:
[原料]幹薑、桂枝、熟地黃、威靈仙、鹿角片、炮穿山甲各10g,麻黃、細辛各5g,粳米100g,紅糖適量。
[製法]各藥分別洗淨,加水400mL煎半小時,去渣收取濃汁。粳米淘淨,加水800mL,大火燒開後,再將大棗去核放入,轉用小火慢熬成粥,下藥汁和紅糖熬溶。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用於寒濕阻絡型雷諾病。
[服法]分2次早、晚趁溫空腹服,每周服2~3劑。
7.歸地桃紅粥:
[原料]當歸、生地黃各15g,紅花、桃仁、赤芍、香附、丹參、延胡索各10g,粳米100g,紅糖適量。
[製法]各藥分別洗淨,加水300mL煎半小時,去渣收取濃汁。粳米淘淨,加水800mL,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熬成粥,下藥汁和紅糖熬溶。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通絡。用於氣滯血瘀型雷諾病,症見情緒激動後肢端蒼白、青紫、腫脹,痛如針刺者。
[服法]分2次早、晚趁溫空腹服,每周服2~3劑。
8.桂附地藥粥:
[原料]肉桂5g、製附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雞血藤、桑枝各10g,粳米100g,紅糖適量。
[製法]各藥分別洗淨,加水400mL煎半小時,去渣收取濃汁。粳米淘淨,加水800mL,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熬成粥,下藥汁和紅糖熬溶。
[功效]溫腎健脾,活血通經。用於脾腎陽虛型雷諾病。症見患指蒼白、遲不轉紅,肢端冷痛麻木,腰膝酸軟,體倦乏力者。
[服法]分2次早、晚趁溫空腹服。
9.金蒲玄地粥:
[原料]金銀花、蒲公英各15g,玄參、生地黃、黃芪、牛膝、丹參各10g,粳米100g,紅糖適量。
[製法]各藥分別洗淨,加水400mL煎半小時,去渣收取濃汁。粳米淘淨,加水800mL,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熬成粥,下藥汁和紅糖熬溶。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活血。用於熱邪蘊結型雷諾病,症見病情日久不愈,肢端腫脹疼痛者。
[服法]分2次早、晚趁溫空腹服。
第十節成年人斯蒂爾病
成年人斯蒂爾病是一組病因和發病機製不明,以高熱、皮疹、關節病變和白細胞計數增高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本病舊稱變應性亞敗血症或亞急性敗血症,發病年齡16~80歲,平均29~33歲,男性發病率略低於女性。病程多樣,少數呈自限性,發作1次緩解後不再發作。多數1次發作緩解後,經不同時間(多
本病中醫可歸屬於“熱痹”、“暑溫”、“濕溫”等範疇。多因外感風濕熱邪,或感受風寒濕邪之後從陽化熱,或感受時行疫毒、暑濕之邪,致使衛氣不和,漸及經絡、關節、髒腑而成本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風熱犯表證:
[主症]惡寒,頭痛,全身肌肉酸困而痛,咽痛,口幹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多見於發病之初。
[治法]清熱解表,宣衛透邪。
[處方]銀翹散加減:金銀花20g,連翹20g,板藍根15g,大青葉15g,竹葉10g,荊芥10g,牛蒡子10g,薄荷6g(後下),蘆根15g,桔梗6g,甘草6g。
(2)風濕熱痹證:
[主症]多關節紅腫熱痛,伴見發熱、咽痛,可見出現多形性皮疹,皮疹多呈紅色或粉紅色,可融合成片。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祛濕,疏風宣痹。
[處方]白虎加桂枝湯加味:知母20g,石膏50g(包),粳米10g,甘草6g,桂枝6g,金銀花10g,連翹10g,生黃芪10g,薏苡仁20g,忍冬藤15g。
(3)熱熾營血證:
[主症]高熱持續不退,口幹渴較甚,咽痛甚吞咽困難,汗出,煩躁不安,關節疼痛較劇,身體皮膚多發紅色斑疹,溲黃,便幹,舌質紅或絳,苔黃燥少津,脈洪數。多見於病程極期。
[治法]瀉火解毒,清營涼血。
[處方]白虎湯合清營湯加減:生石膏40g(先煎),知母15g,生地黃15g,玄參15g,牡丹皮10g,赤芍10g,丹參10g,竹葉10g,金銀花10g,連翹20g。
(4)氣血虧虛證:
[主症]病程長,多關節疼痛,關節紅腫不甚明顯,四肢乏力、懶言,形體虛弱,麵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養血,宣痹通絡。
[處方]氣血並補榮筋湯:生薏苡仁20g,茯苓10g,白術10g,製首烏10g,當歸10g,熟地黃15g,黃精10g,砂仁6g,烏梢蛇6g,豨薟草10g,絡石藤10g,狗脊10g,秦艽10g,菟絲子15g,蜂房10g。
(5)肝腎虧損證:
[主症]病程長,反複關節疼痛,肢節屈伸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畏寒喜溫。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肝益腎,宣痹通絡。
[處方]獨活寄生湯:獨活10g,桑寄生10g,杜仲10g,牛膝15g,細辛6g,秦艽10g,茯苓15g,桂心6g,防風10g,川芎10g,人參6g,當歸10g,芍藥10g,生地黃10g。
2.單方驗方:貼敷法,追風膏,以川烏、草烏、乳香、沒藥、白芥子、巴豆、威靈仙、黃芪、防風、秦艽、肉桂各等份,用食用油加樟丹油煎製而成,貼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