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補腎活血化瘀。
[處方]骨刺丸:熟地黃60g,骨碎補60g,炙馬錢子60g,雞血藤60g,肉蓯蓉60g,三七30g,乳香30g,沒藥30g,川芎30g。共研末,煉蜜為丸,6g/丸,早、晚各1丸,3個月為1個療程。
2.單方驗方:
(1)炒艾、川烏、木瓜、防風、五加皮、地龍、羌活、伸筋草各30g。布包煎,趁熱洗患處,並輕輕按,1h/次,1~2次/d。
(2)川烏、草烏、獨活、威靈仙、花椒等用鉛丹和植物油按傳統方法煎製成膏藥,根據患者疼痛部位和範圍外敷,每次1~4貼,每周更換1次,最少使用3次,最多使用15次。
(3)王氏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炙黃芪30g,山茱萸15g,白芍15g,桂枝10g,當歸10g,生薑10g,大棗10g。治療骨性關節炎氣血虧虛營衛不和者,症見關節疼痛,伴麻木,神疲乏力,麵白少華。舌質淡、苔薄,脈細弱。腎虛明顯者,可加寄生、杜仲、續斷;關節竄痛加防風、秦艽、桑枝;偏寒者加細辛、吳茱萸。
3.中成藥:
(1)風濕馬錢片:每次2~3片,口服,1次/d。可祛風除濕,鎮痛。
(2)風濕骨痛膠囊:每次2~4粒,口服,2次/d。用於寒濕痹所致的疼痛。
(3)盤龍七片:每次3~4片,口服,3次/d。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西藥治療】
1.骨關節病之用藥可選用1~2種非甾體類或抗風濕藥,加用活血祛瘀的中藥治療,止痛效果好。
2.關節腫脹,疼痛重者可考慮局部封閉或關節腔內注射醋酸潑尼鬆,但要注意不要濫用,以免引起類固醇誘發之骨關節病。
3.止痛藥:水楊酸類藥物、吲哚美辛類藥物均可有短暫療效。如氨糖美辛(每片含吲哚美辛25mg),100~400mg/d,分2次服;氯唑沙宗,0.2~0.4g/次,口服,3次/d。
4.關節內注射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鬆12.5~50mg/次作關節腔內注射,每周1次,可重複使用2~3次;或局部關節注射0.5%普魯卡因5~10mL,也可內加醋酸氫化可的鬆12.5mg,每周1次,3次為1個療程。此方法應慎用,以免發生類固醇誘導的骨關節病。
【藥膳食療】
1.鹿肉燉山藥:
[原料]鹿肉200g,山藥250g,生薑、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山藥洗淨、切塊,入六成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鹿肉切塊,加生薑、料酒和水適量入沙鍋,小火燉爛,再加入山藥塊燉10分鍾後,加入精鹽、味精等調味。
[功效]補脾益氣,溫腎壯陽。用於腎虛所致的骨關節炎。
[服法]佐餐服食,經常食用有效。
2.黃酒燉黑魚:
[原料]黑魚1條,黃酒200mL,精鹽、薑片、味精、蔥花各適量。
[製法]將黑魚洗淨、切段,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再加精鹽、薑片、黃酒適量,旺火煮沸後,小火煮45分鍾,加味精、蔥花稍燜即成。
[功效]補脾利水,祛瘀生新,清熱祛風。用於骨關節炎。
[服法]佐餐服食,經常食用有效。
3.三七丹參粥:
[原料]三七10~15g,丹參15~20g,雞血藤30g,粳米300g。
[製法]將三七、丹參、雞血藤洗淨,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取濃汁,再把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藥汁,共煮片刻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於瘀血內阻、經脈不利的關節疼痛。
[服法]每次隨意食用,1劑/d。
4.三七燉雞:
[原料]雄烏雞1隻,三七6g,黃芪10g,黃酒10mL。
[製法]將三七、黃芪共納入雞腹內,加入黃酒10mL,隔水小火燉至雞肉熟。
[功效]溫陽,益氣,定痛。用於膝關節炎證屬陽氣不足者。
[服法]用醬油隨意蘸食,隔日1次。
5.豬腎粥:
[原料]豬腎1對,人參6g,核桃肉10g,粳米200g。
[製法]取豬腎洗淨、切片,人參、核桃肉與粳米加適量水共煮成粥。
[功效]祛風除濕,補益腎氣。用於膝關節炎證屬腎氣不足者。
[服法]隨意服用,1劑/d。
6.防風粥:
[原料]防風10~15g,蔥白2根,粳米60g。
[製法]取防風、蔥白洗淨,加適量清水,小火煎藥汁備用;再取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熬成稀粥即成。
[功效]祛風濕。用於膝關節炎證屬風濕痹阻者。
[服法]1劑/d,作早餐用。
7.桃仁粥:
[原料]桃仁10~15g,薏苡仁30g,粳米50~100g。
[製法]取桃仁洗淨、搗爛如泥,加水研去渣,與薏苡仁、粳米同煮為粥。
[功效]益氣活血,通利關節。用於膝關節骨關節炎證屬氣虛血瘀,阻滯關節者。
[服法]隨意服用,1劑/d。
8.冬瓜薏仁湯:
[原料]冬瓜500g,薏苡仁50g。
[製法]冬瓜連皮切片,與薏苡仁加水適量共煮,小火煮至冬瓜爛熟為度,加食鹽適量調味。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通絡。用於膝關節骨關節炎證屬濕熱內蘊而濕邪偏盛者。
[服法]1劑/d,隨意食之。
9.絲瓜竹葉湯:
[原料]絲瓜100g,竹葉20g,薏苡仁60g。
[製法]將絲瓜連皮切片,與竹葉加適量水共煎煮取汁備用。再將薏苡仁加水煮成粥,調入藥汁。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通絡。用於膝關節炎證屬風濕痹阻而熱邪偏盛者。
[服法]隨時服用,1劑/d。
10.五加皮酒:
[原料]五加皮30g,當歸15g,牛膝15g,白酒500mL。
[製法]諸藥加入白酒中加蓋密封7日。
[功效]溫經通絡。用於風寒阻絡型骨關節炎。
[服法]10~30mL/次,口服,1~2次/d。
11.胡桃蟹殼散:
[原料]胡桃肉250g,蟹殼100g。
[製法]胡桃肉炒研細,再將蟹殼煆存性研細末,兩物攪勻。
[功效]補腎固精,攻毒行瘀。用於骨關節炎。
[服法]3g/次,早、晚各服1次,淡鹽水送下。
第十三節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結構失常、骨骼脆性增加,易於發生骨折為表現的全身骨骼疾病,分為Ⅰ型即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Ⅱ型即老年性骨質疏鬆症2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病因性疾病,它的基本病理是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缺陷,導致鈣、磷、膠原代謝失衡,致使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而引起臨床症狀。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呈增高趨勢,目前全世界大約2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尤以絕經後婦女為常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已不僅是一個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醫療問題,也是一個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本病中醫歸屬於“骨痿”、“骨枯”、“骨極”、“骨蝕”等範疇。認為本病係多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或飲食偏嗜;或情誌失調,肝鬱化火,損傷肝腎;或勞逸失度,房室太過,或素體虧虛,稟賦不足等致肝腎不足,精血虧虛,骨失所養而骨枯骨痿的內傷虛勞性疾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腎虛髓虧證:
[主症]腰脊疼痛,酸軟無力,脊背叩擊痛或壓痛,不能持重,下肢痿軟無力,眩暈耳鳴。舌質偏紅或淡,脈沉細或細。
[治法]益腎填髓,壯骨強筋。
[處方]起痿丹加減:菟絲子12g,肉蓯蓉12g,菝葜12g,補骨脂12g,胡蘆巴9g,沙苑子9g,川杜仲9g,防風6g,枸杞子9g,木瓜9g。
(2)脾胃虛弱證:
[主症]腰脊疼痛,肌肉枯萎瘦削,神疲倦怠,肢體痿軟無力,食少便溏,或久泄不止,虛浮無華,心悸失眠,甚至肢冷畏寒。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治法]補益脾胃。
[處方]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12g,茯苓9g,白術9g,扁豆12g,山藥15g,薏苡仁12g,補骨脂9g,木香3g,牛膝12g,萆薢9g,杜仲12g。
(3)氣虛血瘀證:
[主症]腰脊疼痛,足跟作痛,神疲倦怠,腰背痛喜揉按,肢體痿軟無力,麵色虛浮無華,心悸失眠。舌質淡紫,脈細弱無力。
[治法]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處方]人參養營湯加減:白芍12g,白術9g,熟地黃6g,五味子6g,茯苓12g,遠誌3g,當歸6g,黃芪12g,黨參9g,紅花9g,牛膝9g,木香3g。
(4)肝腎陰虛證:
[主症]腰脊疼痛,酸軟無力,脊背叩擊痛或壓痛,不能持重,下肢痿軟無力,五心煩熱,口幹苦。舌質偏紅或淡,脈沉細或細。
[治法]益腎填髓,壯骨強筋。
[處方]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12g,黃柏12g,熟地黃9g,山藥9g,山茱萸9g,澤瀉9g,茯苓9g,菝葜12g,補骨脂12g,沙苑子9g,杜仲9g,枸杞子9g,木瓜9g。
2.單方驗方:
(1)骨鬆熱敷方:防風、威靈仙、草烏、透骨草、續斷、狗脊各100g,紅花、川椒各60g。上述各藥粉碎成細末,50~100g/次,用醋調成稀糊狀,放入紗袋中,置於患處皮膚上,再用熱水袋熱敷30分鍾,1~2次/d。
(2)山藥枸杞湯:淫羊藿、菟絲子、山藥、黃芪、續斷、狗脊各30g,枸杞子、補骨脂、茯苓各15g,骨碎補10g。水煎,1劑/d,分2次服。
(3)壯骨益髓湯:熟地黃20g,淫羊藿15g,杜仲、黃精、山藥、枸杞子各12g,菟絲子、骨碎補、牛膝各10g,茯苓、金櫻子各10g,芡實8g,生甘草5g。水煎,1劑/d,分2次服。
(4)補腎健胃湯:杜仲、補骨脂、山藥、丹參各15g,黃芪、枸杞子各20g,黃精12g,牛膝10g。腎陰虛者,加墨旱蓮、女貞子各30g;腎陽虛者,加淫羊藿、續斷各30g;腎氣虛者,加炒白術20g,太子參100g,水煎,1劑/d,分2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
3.中成藥:
(1)當歸丸:熟地黃20g,山茱萸、鹿角膠、龜甲膠各10g,山藥12g,枸杞子、菟絲子各15g,川牛膝9g。水煎,1劑/d,分2次服。
(2)骨風寧膠囊:每次3粒,口服,3次/d,7日為1個療程。可伸筋健骨,除痹止痛。
(3)骨刺寧膠囊:每次4粒,3次/d,餐後服。具有緩解疼痛,改善活動功能的作用。
【西藥治療】
1.鈣劑: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基礎治療藥物,補鈣可降低骨轉換,但不能阻止骨重建單位中的成骨和破骨的不平衡狀態,骨密度對鈣的反應是非線性的。服用鈣劑時應同時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D3,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和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補鈣的最好方法是食補,經常服用富含鈣元素的牛奶、豆製品、海產品等,都可增加鈣的攝入。市場上鈣劑的品種繁多,應選用鈣元素含量高、毒副作用小、價格較低、服用方便的產品。攝鈣量1000~1500mg/d,維生素D400~800U/d。
2.骨吸收抑製劑:
(1)雌激素:雌激素替代療法是臨床上防治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常用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可每月按月經周期使用妊馬雌酮0.625mg/d,共25日,最後7日加用醋酚甲羥孕酮10mg/d。7甲基異炔諾酮(利維愛)具有孕激素、雌激素、弱雄激素樣作用,長期使用可減少骨量丟失,防治骨質疏鬆症,1.25~2.5mg/d。該藥不良反應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