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9)(3 / 3)

(4)氣陰兩虛證:

[主症]咽幹口燥,皮膚幹燥,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紅少苔,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陰。

[處方]三才湯加味:天冬15g,生地黃15g,白參10g,玉竹10g,山藥10g,山茱萸10g,桑葉10g,甘草6g。

2.單方驗方:黃精15g、玉竹10g、五味子3g、重樓6g,水煎服。

3.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10g/次,口服,3次/d。

(2)雷公藤片:每次1~2片,口服,3次/d。有消炎及免疫抑製作用。

【西藥治療】

1.免疫抑製治療: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氯喹、環磷酰胺、環孢素可以單用或2種聯用,視病情而定。用藥適應證為有內髒損害者、高球蛋白血症、嚴重的血管炎患者。

2.對無內髒損害的患者用免疫調節藥:如草分枝杆菌、卡介菌核糖核酸、注射用胸腺噴丁(胸腺五肽)等藥物治療,常可使疾病得到緩解。

3.對症治療:如人工淚液可以減輕角膜的損傷,可的鬆眼藥水可較快緩解眼部症狀;用複方硼砂溶液(多貝液)漱口可防治口腔繼發感染。

【藥膳食療】

1.百合豬肺湯:

[原料]百合100g,沙參100g,豬肺100g,味精、食鹽少許。

[製法]將百合、沙參洗淨,與洗淨、切碎的豬肺同入沙鍋,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後用文火慢燉,至肉熟爛時留汁,加入味精、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用於肝腎陰虛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喝湯,1次/d,連服3次。

2.雙耳湯:

[原料]銀耳、黑木耳各10g,冰糖20g。

[製法]用水將銀耳、黑木耳泡發、洗淨,放入小碗中,加適量水和冰糖,置蒸鍋中蒸1小時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用於肝腎陰虛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食木耳飲湯,2次/d,隔日服用。

3.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適量。

[製法]將黑芝麻淘洗幹淨,晾幹後炒熟,存放備用。食用時每次取用30g,同粳米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用於肝腎陰虛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每日早、晚食用,隨量服食。

4.百合生地粳米粥:

[原料]百合50g,生地黃30g,粳米100g。

[製法]將生地黃洗淨,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煎成汁,過濾掉藥渣,再加入百合、粳米,同煮粥食之。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用於肝腎陰虛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每日早、晚食用,隨量服食。

5.知母雪梨湯:

[原料]新鮮雪梨1個,知母10g,胖大海5枚,冰糖30g。

[製法]將梨洗淨、切塊,與知母和胖大海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待雪梨八成熟時,加入冰糖拌至溶化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用於肝腎陰虛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食雪梨飲湯,1次/d,連服1周。

6.蜂蜜蘿卜汁:

[原料]蘿卜500g,蜂蜜50g。

[製法]將蘿卜洗淨、切碎,放入榨汁機中絞汁,取汁,加蜂蜜50g,用溫開水適量調服。

[功效]清熱生津,養血潤燥。用於燥熱內蘊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2次/d,連服1周。

7.竹葉石膏粥:

[原料]鮮竹葉15g,生石膏40g,麥冬20g,粳米100g,砂糖適量。

[製法]先將竹葉、石膏、麥冬洗淨,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煎煮,去藥液150mL,加粳米和水煮成粥,食時放砂糖。

[功效]清熱生津,養血潤燥。用於燥熱內蘊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早餐食用,1次/d,連續服用1周。

8.沙參茅根杏仁綠豆湯:

[原料]沙參20g,茅根250g,苦杏仁15g,綠豆200g,豬瘦肉200g。

[製法]將豬瘦肉洗淨,切成小塊,與沙參、茅根、苦杏仁、綠豆同入鍋,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後用文火慢燉,至肉熟爛和綠豆開花,加入味精、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生津,養血潤燥。用於燥熱內蘊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喝湯,食豬肉、苦杏仁、綠豆,隔日1次,可經常服食。

9.潤膚飲:

[原料]雪梨汁100mL,甘蔗汁100mL,牛奶150mL,稠蜂蜜20mL。

[製法]將上述原料混合,文火加熱至沸。

[功效]清熱生津,養血潤燥。用於燥熱內蘊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每日早、晚各飲1杯,常服有益。

10.玄參心肺湯:

[原料]玄參、玉竹各20g,蔥白25g,豬心、豬肺各100g。

[製法]將玄參、玉竹用紗布包好,與豬心、豬肺和蔥白共入鍋,加適量水燉至熟爛,取出藥包,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生津,養血潤燥。用於燥熱內蘊型幹燥綜合征。

[服法]喝湯食肉,隔日1次。

第八節白塞病

白塞病(Behcetdisease)又稱白塞綜合征。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或細菌感染、自身免疫和遺傳等因素相關。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以侵犯多係統、多器官和組織,如口、眼、外陰、皮膚、關節、血管、神經、心、肺、胃腸道、肝、腎等,導致動脈瘤破裂、胃腸道穿孔或嚴重的中樞神經係統受累,可導致死亡。眼部病變常導致失明。患者以青壯年為主,男女比例為0.77∶1。

本病中醫診斷為“狐或蟲病”。多因肝腎陰虛,濕熱毒結,或脾腎陽虛所致。是以口咽、陰部蝕爛,目赤如鳩眼,小腿結節紅斑等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本病病因不外濕熱毒氣,陰虛內熱。口、眼、外陰潰爛為本病“三主症”。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肝膽濕熱證:

[主症]口、眼、外陰潰爛灼痛,兩眼紅腫,畏光羞明,視物模糊,白帶腥臭,或伴發熱,坐臥不寧,下肢結節紅斑,關節腫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生地黃15g,梔子15g,柴胡15g,黃連10g,赤芍10g,澤瀉15g,土茯苓1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牡丹皮10g,甘草10g。

(2)心火熾盛證:

[主症]口腔潰爛痛甚,舌體紅赤有潰瘍,小便灼熱疼痛,口渴,煩躁。苔黃膩,脈實數。

[治法]清心瀉火。

[處方]甘草瀉心湯、導赤散加減:黃芩15g,黃連10g,生地黃20g,木通10g,竹葉15g,當歸10g,川芎10g,金銀花20g,生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g。

(3)脾腎陽虛證:

[主症]口腔、眼、外陰潰瘍,色淡平凹,延綿不斂,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畏寒肢冷,頭暈身困重。舌胖質暗苔白滑,脈濡滑或沉。

[治法]溫補脾腎。

[處方]升陽益胃湯加減:黃芪30g,黨參20g,茯苓15g,白術15g,肉桂10g,幹薑10g,柴胡15g,升麻10g,陳皮15g,薏苡仁15g,木蝴蝶10g,馬勃6g,炙甘草6g。

(4)陰虛夾濕證:

[主症]口腔、外陰潰瘍時有發生,灼痛色淡,身倦乏力,心悸氣短,五心煩熱,雙目幹澀,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補氣,清熱除濕。

[處方]六味地黃丸和四君子湯加減:生地黃15g,山藥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2g,澤瀉10g,茯苓15g,白參9g,白術10g,五味子6g,甘草5g。

2.單方驗方:

(1)清毒化瘀方:金銀花、連翹、澤瀉、紫草、玄參、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蓮、穿心蓮、白花蛇舌草、重樓、敗醬草、夏枯草、青葙子、當歸、川芎、紅花、赤芍、丹參、雞血藤、澤蘭、黃芩、黃連、黃柏、苦參、龍膽。馬武開認為,本病為濕熱毒瘀互結而成,活血化瘀藥有改善微循環、血流動力學及調節免疫等作用,是治療本病主要組成部分。本病以濕熱濁邪為主,清熱利濕、泄濁解毒必不可少,但本病多屬素體陰虛體質之人,病初為實,久病傷陰,虛實夾雜,則應擇期、適量使用清熱解毒等苦燥劫陰之品。

(2)加味當歸六味地黃湯: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玄參、天冬、麥冬、重樓各15g,黃柏、黃連、赤芍各10g,黃芪、金銀花、蒲公英各20g,西洋參(另煎對服)6g。水煎服,1劑/d,2次/d。15日為1個療程,連用1~3個療程。

(3)導陽歸腎湯:蒲黃10g,生地黃10g:麥冬10g,黃連5g,黃柏3g,肉桂6g,龜板10g,玄參10g,牛膝10g,石斛10g,細辛6g,車前草20g,紫草10g,生甘草6g。水煎,1劑/d,分2次服。

(4)除濕活血湯:忍冬藤、豨薟草、牡丹皮各30g,丁公藤、青風藤、土茯苓、玄參、赤芍各15g,廣防己、苦參各1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連服2個月。有口腔潰瘍,以青黛散頻噴口腔;有陰部潰瘍以苦參30g,水煎外洗,2次/d。

(5)白塞清解湯:青黛、青蒿、茵陳、赤小豆、牡丹皮、黃柏、苦參、土茯苓、豬苓、生地黃,水煎,1劑/d,分2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藥渣外敷外陰潰瘍及皮膚損害處。

(6)加味狐或蟲湯:生甘草30g,生黃芪30g,黃連8g,僵蠶30g,炮薑6g,延胡索15g,柴胡15g,法半夏12g,黃芩15g,兒茶6g,生地黃30g,茯苓皮30g,紅花10g,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1劑/d,分2次服。連服l~2個月之後改製丸劑,再服4~5個月。

(7)蛇床子、花椒、白礬適量煎水外洗,用於外陰潰瘍。

3.中成藥:

(1)正清風痛寧片:每次2~3片,口服,3次/d。

(2)火把花根片:每次2~3片,口服,3次/d。

【西藥治療】

1.以皮膚病變為主者,首選氨苯碸和沙度利胺(反應停)治療,療效不佳者再加糖皮質激素。氨苯碸100mg/d,待症狀控製以後減量維持用藥。對肝髒和造血係統有毒性,注意定期監測。沙度利胺100~300mg/d,症狀控製以後減量至50~100mg/周,維持用藥。

2.腸型白塞病患者,以糖皮質激素治療為主,同時給予H2受體拮抗藥和胃黏膜保護藥,結核菌素的純蛋白衍生物(PPD)皮試強陽性者同時給予抗結核藥治療,療效不佳者加用環磷酰胺衝擊治療和(或)沙度利胺治療或柳氮磺吡啶治療。

3.以中樞神經係統病變為主者,先用甲潑尼龍和環磷酰胺中等劑量衝擊治療,以後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製藥如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環孢素等治療。

4.α幹擾素:治療口腔、皮膚、關節損害有一定療效,也可用於眼病變的急性期治療。

5.因福利美(腫瘤壞死因子單抗,infliximab):治療複發性葡萄膜炎已有報道。

6.抗結核藥(三聯):用於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者。

7.抗血小板聚集藥(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和抗纖維蛋白藥(尿激酶、鏈激酶):用於治療有血栓疾病患者。

8.局部治療:①糖皮質激素霜劑、乳劑、氣霧劑、注射劑,外擦、塗敷、局部注射,對潰瘍、眼炎病變有效。②局部抗生素,外擦、塗敷或外洗,對潰瘍、眼炎病變有效。上述兩者交替使用,效果更佳。③紫外線照射及其他理療,對控製潰瘍惡化有幫助。

第九節雷諾現象與雷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