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穩定期的處理:係統性紅斑狼瘡穩定期指各種係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指標已基本接近正常或正常。此期主要以自我保護為主。①堅持服用維持劑量的潑尼鬆;②間歇服用中藥和小劑量的免疫抑製藥,防止複發;③防止日曬、受涼、感冒、過度的情緒波動和疲勞;④適當做些鍛煉和氣功;⑤定期(每1~2個月)去醫院檢查、谘詢,掌握病情進展。
7.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1)合並感染:係統性紅斑狼瘡易合並感染。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以肺炎、腎盂腎炎、敗血症、咽部化膿性炎症為主,最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奴卡菌、假單胞菌、變形杆菌、隱球菌和巨細胞病毒、真菌等。有明顯細菌感染時,應參照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大劑量、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注意選用對腎髒無毒性或毒性小的藥物,如諾氟沙星、氯黴素、林可黴素等。疑有病毒感染者,當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如複方大青葉合劑、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雙黃連等;或結合應用利巴韋林0.4~1.0g靜滴,1次/d。合並有真菌感染者,可選用克黴唑、酮康唑、氟康唑、製黴菌素等。
(2)合並妊娠:據統計,係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妊娠後,疾病活動的發生率要比妊娠前高1倍,分娩後疾病活動的發生率比孕前增加4.5倍,在妊娠期及產後疾病活動及惡化者可占50%,因此應以特別慎重的態度對待患者的妊娠和分娩。一般而言,係統性紅斑狼瘡在確診後的1~2年內應避免妊娠,亦不宜服避孕藥;活動期或進展期的患者,或有嚴重腎病,以及較重心、腦、血液、神經係統損害者,不能懷孕,懷孕者應及時施行人工流產,且流產後要加大糖皮質激素用量,加強臨床和實驗室監測,病情若有惡化立即強化治療;無內髒損害,或曾有輕度心、腎、血液、神經等係統損害,但病情穩定連續超過3年以上者,或用糖皮質激素維持量(10mg/d),緩解期在1年以上者,細胞毒性免疫抑製藥(環磷酰胺、甲氨蝶呤)停用0.5年,可以考慮懷孕,並且要定期進行臨床和實驗室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情。因潑尼鬆經過胎盤時可被滅活,故≤30mg/d短期使用對胎兒影響不大,而孕婦避免使用地塞米鬆、倍他米鬆、含氮製劑、氯喹和非甾體消炎藥,因其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對於有習慣性流產病史和ACL陽性的孕婦,主要口服低劑量阿司匹林(50mg/d)或小劑量低分子量肝素,防止流產或死胎。臨產期患者應提早進入產科觀察,分娩期加大糖皮質激素用量,分娩後至產後3~6周應給予足量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如在產後2~3日能給予甲潑尼龍衝擊治療1~3次,則效果更好。
【藥膳食療】
1.化斑美顏湯:
[原料]綠豆衣9g,黑大豆皮9g,玫瑰花9g,鮮生地黃15g,生石膏30g,蜂乳適量。
[製法]先將生石膏加水500mL,煮沸後小火煎30分鍾,再將餘藥放入,煮沸後文火再煎25分鍾,取汁待溫熱時調入蜂乳適量。
[功效]養陰清熱,活血消斑。蜂乳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用於麵部及肢體有皮膚損害者,可增強體質,緩解或減輕紅斑皮損。
[服法]每日分2次服食。
2.芪黃雞粥:
[原料]黃雌雞1隻,生黃芪100g,生地黃90g,粳米320g。
[製法]黃雌雞剖好、洗淨,以水4L煮取3L,生黃芪、生地黃2藥以水500mL,煎取200mL,每次用雞汁800mL入洗淨粳米320g煮粥,八成熟時加入地黃、黃芪汁50mL,碎雞肉適量再煮令熟。
[功效]益氣補腎。用於虛勞心悸,腰背酸痛,肢體乏力,LN,低蛋白血症患者。
[服法]可作早餐食用。
3.黃芪健脾粥:
[原料]生黃芪60g,炒白術10g,茯苓10g,陳皮6g,炒穀芽12g,炒麥芽12g,炒薏苡仁20g,鮮山藥30g,白扁豆15g,大棗15枚,粳米適量。
[製法]先將生黃芪、炒白術、茯苓、陳皮、炒穀芽、炒麥芽煎湯取汁約500mL,倒入洗淨的炒薏苡仁、鮮山藥(切小丁狀)、白扁豆、大棗(剪開)、粳米中,再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益氣健脾。用於脾虛不運,麵色萎黃,食少便溏,周身酸軟,疲乏困倦等症。
[服法]可作早餐、午後點心。
4.甲魚蟲草湯:
[原料]甲魚300g,冬蟲夏草5g,生地黃15g,知母9g,牡丹皮6g,地骨皮9g,陳皮6g,桑枝30g。
[製法]先將桑枝另煎30分鍾,濾出藥汁,加入洗淨、切塊的甲魚中,放入冬蟲夏草,再將餘藥分別用棉紗布包好投進湯中,加入適量水,久煮煲湯。
[功效]滋陰清火,利關節。用於腎陰不足,陰虛內熱,麵部斑疹潮紅,四肢肌肉關節拘緊疼痛,虛勞幹咳等症。
[服法]食用甲魚、冬蟲夏草、湯,棄藥渣。
5.麥芪鯽魚湯:
[原料]活鯽魚1條(250g左右),麥冬30g,枸杞子30g,蔥、薑、麻油適量。
[製法]魚剖好洗淨,沸水燙過。起油鍋入蔥、薑煸炒,放入魚、麥冬、枸杞子,加水適量煮沸後入料酒,用文火燉30分鍾,起鍋時加入味精、麻油及少量鹽。
[功效]補腎益精,健脾利水。用於脾胃兩虛,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腰酸水腫等症。
[服法]佐餐。
6.薏苡仁煎:
[原料]生薏苡仁60g,金銀花10g,生地黃15g,桃仁10g,苦杏仁10g,知母10g,蓮子15g,白及12g,烏賊骨30g,赤小豆30g。
[製法]薏苡仁、蓮子、赤小豆洗淨備用,餘藥煎湯取汁約500mL,棄渣,再將備用之物浸入湯汁中,可適當加水直至煮爛服食之。
[功效]用於本病患者因糖皮質激素治療引起的潮熱、肥胖、消化道潰瘍等不良反應,起到協助治療的作用。
[服法]1劑/d。
7.歸參山藥豬腰:
[原料]豬腰500g,黨參15~20g,當歸10~13g。
[製法]豬腰切開、去筋膜,洗淨放入鍋內,加入黨參、當歸,水適量,清燉熟透,撈出豬腰切成片放盤中,加醬油、醋、薑絲、香油等調料,並可加入炸腰果、核桃等。
[功效]補腎益氣養血。用於LN蛋白尿。
[服法]佐餐。
8.豬肚羹:
[原料]豬肚1個,蓮子10~15g,山藥10~20g,花生10~20g,栗子數個,薑3~5片。
[製法]豬肚洗淨、煮開、撇去浮沫、切小塊,加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薑、鹽適量,胡椒少許。
[功效]健脾養胃補腎。用於長期服藥、脾胃功能較差的紅斑狼瘡患者。
[服法]佐餐。
9.當歸生薑羊肉湯:
[原料]當歸10~15g,生薑3~5片,羊肉適量。
[製法]上述原料加少許鹽,大火煮開,小火燉爛。
[功效]溫陽補血,活血通絡。用於紅斑狼瘡脾腎陽虛、畏寒肢冷、麵色無華有虛寒證者。
[服法]佐餐。
10.黃芪黨參大棗粥:
[原料]黃芪60g,黨參30g,大棗10枚,糯米100g。
[製法]黃芪、黨參同煮去渣取汁,糯米、大棗共同下鍋煮粥後,對入藥汁煮片刻,加入白糖適量。
[功效]益氣養陰,滋補肝腎。用於紅斑狼瘡氣陰兩傷型。
[服法]佐餐。
11.薏苡仁羹:
[原料]薏苡仁15~30g。
[製法]煮爛,放白糖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用於改善麵部紅斑。
[服法]1碗/d。
12.清蒸水蛇:
[原料]水蛇1條。
[製法]蛇剖開、去內髒、洗淨,連皮清蒸,稍加調味。
[功效]祛風除疹。用於熱盛斑疹。
[服法]食肉喝湯。
13.枸杞鱉:
[原料]鱉1隻,枸杞子、女貞子、山藥各適量。
[製法]鱉去內髒及頭,與諸藥共煮熟。
[功效]滋補肝腎。用於陰虛症狀明顯者。
[服法]去藥食肉。
14.西瓜速溶飲:
[原料]西瓜1個,白糖適量。
[製法]將西瓜去皮、去籽,用潔淨紗布包好,絞取汁液,放入鍋內,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煎煮成膏狀時停火。待膏冷卻後,加入白糖粉將膏汁吸幹、混勻、曬幹壓碎,裝瓶備用。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益氣陰。用於發熱持續不退,口渴心煩,便秘,尿黃而少,關節酸痛等。
[服法]15g/次,以沸水衝化,3次/d。
15.蜜糖銀花露:
[原料]金銀花30g,白蜂蜜30g。
[製法]將金銀花加水約500g,煎汁去渣,冷卻後加入白蜂蜜調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潤燥。用於麵部斑色紅赤,可有皮下紫斑,尿黃便幹,舌紅絳而幹等症。
[服法]作飲料,不拘時,口渴即飲。
16.麥芽青皮飲:
[原料]生麥芽30g,青皮10g。
[製法]將上述2藥入鍋,加水適量,煮取汁。
[功效]疏肝和胃,破氣散積。用於胸脅刺痛或脹痛,腹滿納呆,或見痞塊,或心煩易怒,婦女月經不調等。
[服法]25~50mL/次,口服,2次/d。
第三節風濕熱
風濕熱(rheumaticfever,RF)是A群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發生的一種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關節炎和心髒炎、舞蹈症、環形紅斑和皮下結節,亦可累及漿膜、肺和腎髒等。本病有反複發作的傾向,反複的心髒瓣膜炎症導致風濕性心髒病,嚴重者危及生命。本病以學齡兒童多見,3歲以下少見,好發年齡為6~15歲;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多見,無性別差異。目前RF仍是全世界兒童和青少年後天性心髒病的最常見病因。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初發年齡有推遲傾向,25歲以上的新發病例陸續被發現。在發展中國家,RF和風濕性心髒病仍是常見且嚴重的。我國各地發病情況不一,但總的趨勢是逐年下降。
本病中醫診斷為“痹證”。根據臨床症狀的不同,可歸屬於不同病證之中,以關節症狀為主者,可歸屬於中醫“風濕熱痹”、“濕熱痹”、“熱痹”等範疇;以心髒症狀為主者,可歸屬於“心悸”、“怔忡”、“心痹”等病症中。認為多因正氣虧虛,複感風寒濕之邪,入裏化熱,邪氣鬱滯經絡關節,或內舍於所合之髒而發病。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風熱痹阻證:
[主症]初起多見發熱惡寒,咽喉疼痛,口幹口渴,繼而出現肌肉關節遊走性疼痛,關節紅腫熱痛,皮膚可見紅斑。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通絡止痛。
[處方]防風湯加減:防風10g,羌活10g,當歸10g,茯苓10g,秦艽15g,芍藥10g,葛根15g,黃芩10g,金銀花10g,連翹10g,忍冬藤15g,海風藤10g,地龍10g,甘草10g。
(2)風濕熱痹證:
[主症]發熱汗出,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口渴喜飲,或見環形紅斑,時有胸悶不適。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祛濕,疏風宣痹。
[處方]白虎加桂枝湯合四妙散加減:生石膏30g,知母10g,粳米30g,桂枝10g,黃柏10g,牛膝10g,薏苡仁30g,蒼術10g,秦艽10g,忍冬藤10g,桑枝10g,防己10g,甘草10g。
(3)風寒濕痹證:
[主症]關節呈現遊走性疼痛,低熱或不發熱,關節腫脹,屈伸不利,活動不便,身重。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散寒除濕,祛風止痛。
[處方]蠲痹湯加減:羌活10g,獨活10g,桂心3g,秦艽15g,海風藤10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乳香6g,木香3g,甘草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