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輕型係統性紅斑狼瘡可因過敏、感染、妊娠生育、環境變化等因素而加重,甚至進入狼瘡危象,一旦發生應注意及時用有效免疫抑製藥。
2.重型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治療分誘導緩解和鞏固2個階段,誘導緩解目的在於迅速控製病情,阻止或逆轉內髒損害,力求達到完全緩解,但也應避免過度免疫抑製誘發的並發症,如感染、性腺抑製和誘發腫瘤等,多數患者的誘導緩解期需要6個月至1年左右。
(1)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感染作用和免疫抑製作用,起效快速,是治療係統性紅斑狼瘡的基礎藥物。所用劑量需要個體化,因為不同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標準劑量為1mg/kg,1次/d,晨起頓服(高熱者亦可分次服用),病情穩定後2周或療程8周後開始以每1~2周減10%的速度減量治療,減至0.5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後,進一步減慢速度減量,以保證病情穩定,盡量達到10mg/d維持治療。如果在減量的過程中病情不穩定,可酌情增加劑量或加用免疫抑製藥聯合治療,聯合治療有更快地誘導病情緩解、療效鞏固和減少糖皮質激素用藥劑量的優點。可選用的藥物有甲氨蝶呤、環磷酰胺、來氟米特、環孢素、硫唑嘌呤等。
對有重要髒器受累,乃至出現狼瘡危象的患者,可以使用較大劑量[潑尼鬆≥2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甚至甲潑尼龍(MP)衝擊治療,甲潑尼龍可用至500~1000mg,1次/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緩慢靜滴1~2小時,連續3日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期為5~30日,間隔期和衝擊後需口服潑尼鬆0.5~1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療程和間隔期長短視具體病情而定。甲潑尼龍衝擊療法對狼瘡危象常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療程多少和間隔期長短應視病情因人而異。甲潑尼龍衝擊療法隻能解決急性期的症狀,療效不能持久,必須與環磷酰胺衝擊療法配合使用,否則病情容易反複。需強調的是,在大劑量衝擊治療前或治療中應密切觀察有無感染發生,如有感染應及時給予相應的抗感染治療。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糖皮質激素療程較漫長,應注意保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避免使用對該軸影響較大的地塞米鬆等長效和超長效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除感染外,還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低鉀血症、骨質疏鬆、無菌性骨壞死、白內障、體重增加、水鈉瀦留等。治療開始應記錄血壓、血糖、血鉀、血脂、骨密度、X線胸片等作為評估基線,並定期隨訪。應指出對重型係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尤其是在危及生命的情況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並非是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的絕對禁忌。大劑量甲潑尼龍衝擊療法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臉紅、失眠、頭痛、乏力、血壓增高、短暫的血糖增高;嚴重不良反應包括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水鈉瀦留、誘發高血壓危象、誘發癲癇強直陣攣發作、精神症狀、心律失常,有因注射速度過快導致突然死亡的報道,所以甲潑尼龍衝擊治療應強調緩慢靜滴60分鍾以上;用藥前需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2)環磷酰胺(CTX):是主要作用於S期的細胞周期特異性烷化劑,通過影響DNA合成發揮細胞毒作用。其對體液免疫的抑製作用較強,能抑製B細胞增生和抗體生成,且抑製作用較持久,是治療重型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有效的藥物之一,尤其是在狼瘡性腎炎和血管炎的患者中,環磷酰胺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能有效地誘導疾病緩解,阻止和逆轉病變的發展,改善遠期預後。目前普遍采用的標準環磷酰胺衝擊療法是:0.5~1.0g/m2體表麵積,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中靜滴,每3~4周1次,個別難治危重患者可縮短衝擊間期。多數患者6~12個月後病情緩解,而在鞏固治療階段,常需要繼續環磷酰胺衝擊治療,逐漸延長用藥間歇期,至3個月1次,維持數年。過去認為環磷酰胺累積劑量不應超過9~12g。新近的研究提示,環磷酰胺累積劑量並不受此限製。但是,由於各人對環磷酰胺的敏感性存在個體差異,年齡、病情、病程和體質使其對藥物的耐受性有所區別,所以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掌握好劑量、衝擊間隔期和療程,既要達到療效,又要避免不良反應。白細胞計數對指導環磷酰胺治療有重要意義,治療中應注意避免導致白細胞計數過低,一般要求白細胞計數低穀>3.0×109L-1。環磷酰胺衝擊治療對白細胞影響有一定規律,一次大劑量環磷酰胺進入體內,第3日左右白細胞計數開始下降,7~14日降至低穀,之後白細胞計數逐漸增高,至21日左右恢複正常。對於間隔期
(3)硫唑嘌呤:為嘌呤類似物,可通過抑製DNA合成發揮淋巴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療效不及環磷酰胺衝擊療法,尤其對控製腎髒和神經係統病變效果較差,而對漿膜炎、血液係統、皮疹等效果較好。用法1~2.5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常用劑量50~100mg/d。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製、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害等。少數對硫唑嘌呤極敏感者用藥短期就可出現嚴重脫發和造血危象,引起嚴重粒細胞和血小板缺乏症,輕者停藥後血常規多在2~3周內恢複正常,重者則需按粒細胞缺乏或急性再障處理,以後不宜再用。因此,用藥前測定硫唑嘌呤轉換酶的活性,排除缺乏此酶者,用藥可提高安全性。
(4)甲氨蝶呤(MTX):為二氫葉酸還原酶拮抗藥,通過抑製核酸的合成發揮細胞毒作用。療效不及環磷酰胺衝擊療法,但長期用藥耐受性較佳。劑量10~15mg/次,每周1次,或依據病情適當加大劑量。主要用於關節炎、肌炎、漿膜炎和皮膚損害為主的係統性紅斑狼瘡。其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口腔黏膜糜爛、肝功能損害、骨髓抑製,偶見甲氨蝶呤導致的肺炎和肺纖維化。
(5)環孢素:可特異性抑製T細胞IL2的產生,發揮選擇性的細胞免疫抑製作用,是一種非細胞毒性免疫抑製藥。對狼瘡性腎炎(LN)特別是V型LN有效,環孢素劑量為3~5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分2次口服。用藥期間注意肝、腎功能及血壓、高尿酸血症、高血鉀等,有條件者應通過測血藥濃度調整劑量。血肌酐較用藥前增高30%,需要減藥或停藥。環孢素對LN的總體療效不如環磷酰胺衝擊療法,且價格昂貴、毒副作用較大、停藥後病情容易反複等。
(6)黴酚酸酯:為次黃嘌呤單核苷酸脫氫酶抑製藥,可抑製嘌呤合成途徑,從而抑製淋巴細胞活化,具有高效、低毒的優點。治療LN有效,能夠有效地控製Ⅳ型LN活動。劑量為10~30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分2次口服。
3.LN的治療:
(1)蛋白尿和(或)血尿而無高血壓,氮質血症性LN:潑尼鬆15mg/d,不僅可治療此時的LN,還有抑製腎損害導致的病情惡化。
(2)腎病綜合征(多為彌漫增殖型)LN:糖皮質激素加環磷酰胺衝擊療法。對不耐受環磷酰胺或治療無效者可改用環孢素或黴酚酸酯。
(3)急進性腎炎型[彌漫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或)有>50%的新月體形成]LN:及早使用甲潑尼龍衝擊治療,3日後接著用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衝擊治療,必要時加用血漿置換療法。
(4)腎功能不全病程長(6個月),腎髒縮小伴低蛋白血症、貧血、重度水腫LN:不宜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酰胺治療。
4.狼瘡危象的治療:治療目的在於挽救患者生命、保護受累髒器、防止後遺症。通常需要大劑量甲潑尼龍衝擊治療,針對受累髒器的對症治療和支持治療,以幫助患者度過危象。後繼的治療可按照重型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原則,繼續誘導緩解和維持鞏固治療。
(1)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表現為急性進行性少尿、水腫、蛋白尿或血尿、低蛋白血症、貧血、腎功能進行性減退、血壓增高、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等。B超檢查示腎髒體積常增大,腎髒病理改變往往呈新月體腎炎,多符合WHO的Ⅳ型狼瘡性腎炎。治療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低蛋白血症,防治感染,糾正高血壓、心力衰竭等並發症。為保護重要髒器,必要時需要透析支持治療。為判斷腎損害的急、慢性指標,明確腎損害病理類型,製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後,應抓住時機腎活體組織檢查。對明顯活動、非纖維化或硬化等不可逆病變為主的患者,應積極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鬆≥2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或使用大劑量甲潑尼龍衝擊療法,同時用環磷酰胺0.4~0.8g/次,每2周靜脈衝擊治療。
(2)神經精神狼瘡:必須除外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隱球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腦炎等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等。彌漫性神經精神狼瘡在控製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藥物基礎上強調對症治療,包括抗精神病藥(與精神科醫師配合),癲癇強直陣攣發作或癲癇持續狀態時需積極抗癲癇治療,注意加強護理。抗心磷脂抗體(ACL)相關神經精神狼瘡,應加用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聚集藥。有全身血管炎表現的明顯活動證據,應用大劑量甲潑尼龍衝擊治療。中樞狼瘡包括橫貫性脊髓炎在內,在除外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的情況下,可試用地塞米鬆10mg/次,或地塞米鬆10mg/次加甲氨蝶呤10mg/次鞘內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3)重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計數<20×109L-1,有自發出血傾向,常規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1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應加大糖皮質激素用量至2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以上。還可靜滴長春新堿(VCR)1~2mg/周,共3~6次。靜脈注射用人血丙種球蛋白對重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效,可按0.4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靜滴,連續3~5日為1個療程。靜脈注射用人血丙種球蛋白一方麵對係統性紅斑狼瘡本身具有免疫治療作用,另一方麵具有非特異性的抗感染作用,可以對大劑量甲潑尼龍和環磷酰胺的聯合衝擊治療所致的免疫力挫傷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明顯提高各種狼瘡危象治療的成功率。無骨髓增生低下的重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還可試用其他免疫抑製藥,如環磷酰胺、環孢素等。其他藥物包括達那唑、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維生素C等。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脾切除。
(4)彌漫性出血性肺泡炎和急性重症肺間質病變:部分彌漫性出血性肺泡炎的患者起病可無咯血,支氣管纖維鏡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本病極易合並感染,常同時有大量蛋白尿,預後很差。迄今無治療良策。對係統性紅斑狼瘡累及肺髒應提高警惕,結合係統性紅斑狼瘡病情係統評估及影像學、血氣分析和纖維支氣管鏡等手段,以求早期發現、及時診斷。治療包括氧療、必要時機械通氣、控製感染和支持治療。可試用大劑量甲潑尼龍衝擊治療、靜脈注射用人血丙種球蛋白和血漿置換。
(5)嚴重的腸係膜血管炎:常需2mg/(kg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8)d)以上的糖皮質激素劑量方能控製病情。應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加強腸外營養支持,防止合並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探查。一旦並發腸壞死、穿孔、中毒性腸麻痹,應及時手術治療。
5.緩解期的治療:經上述發作期的積極治療,一般發熱1~2日下降,1個月之內的體溫絕大多數控製在正常範圍。關節炎和關節痛1~2日疼痛緩解,腫脹減輕,1個月之內多數關節症狀消失。皮膚紅斑、胸膜炎、心包炎、白細胞減少、精神症狀等在1~2周內好轉,1~2個月後消退。血小板減少、腎髒病變緩解較慢,一般1~3個月開始起效,半年至1年恢複,少數患者血小板計數持續下降。患者一旦進入臨床緩解期,一般糖皮質激素開始減量,按先快後慢原則,先減下午,後減上午,以後每日1次或隔日1次。如患者用80mg/d的潑尼鬆治療疾病發作期,進入緩解期潑尼鬆減量的原則:首次減量可減去10~15mg,每10~15日減1次,再以每半個月減5~10mg;至30mg/d時,每半個月減2.5mg;至20mg/d時,每半個月隻能減1.25mg,最後維持用量為2.5~12.5mg。
長期應用潑尼鬆對丘腦垂體腎上腺的抑製作用很明顯。早晨內源性皮質激素水平處於高峰期,通過負反饋抑製ACTH的分泌;傍晚則相反。每日晨間給藥法(6~8時)模擬了正常的皮質激素分泌的規律,不致影響皮質激素的正常分泌。隔日給藥法(48小時給一中效製劑,早晨給藥)則不幹擾皮質激素分泌的規律。從每日療法轉換為隔日療法時切忌藥物撤減太快,通常應將每日劑量減少至10~15mg時再開始改隔日投藥。地塞米鬆血漿半衰期長,即使每日給藥1次也可以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產生抑製作用,不適宜用於治療係統性紅斑狼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