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血液和造血係統疾病(3)(2 / 3)

本病中醫歸屬於“虛勞”、“產後勞”等範疇。認為本病多由於產後失血過多,氣隨血脫,陰精受損。是早期以氣血雙虧、肝腎精虛為主;病久不愈,陰損及陽,終致陰陽兩虛的勞病類疾病。亦可由外傷、顱內腫瘤所致,往往兼夾血瘀痰結之表現。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氣血虧損證:

[主症]麵色萎黃或蒼白,肢軟乏力,乳少或無乳,月經量少或閉經,陰毛、腋毛脫落,腰膝酸軟。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弱。

[治法]氣血雙補。

[處方]十全大補湯加減:紅參10g,當歸12g,熟地黃15g,白芍15g,川芎10g,茯苓10g,白術10g,肉桂3g,甘草10g。

(2)脾腎陽虛證:

[主症]麵色白,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嗜睡易倦,納差便秘,毛發脫落,性欲減退,女子閉經,產後無乳,男子陽痿,甚則顏麵、下肢水腫。舌質淡、體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或沉遲。

[治法]溫腎補脾。

[處方]右歸丸加減:熟地黃2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山藥10g,杜仲10g,附片10g,肉桂3g,甘草10g,菟絲子10g,鹿角膠12g,當歸10g,巴戟天10g。

(3)痰瘀互結證:

[主症]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視物模糊,惡心嘔吐,脘悶納呆,乏力易倦,甚或嗜睡,女子閉經,男子陽痿,毛發脫落。舌質紫,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細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散結。

[處方]滌痰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製半夏10g,膽南星6g,陳皮6g,茯苓10g,當歸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石菖蒲10g,夏枯草10g,石見穿30g,生牡蠣30g,蜈蚣1條,僵蠶10g。

加減:上述各證中,腰膝酸軟甚者加續斷、桑寄生;性欲減退加仙茅、淫羊藿;閉經加益母草;麵部水腫、嗜睡困倦加豬苓、佩蘭;頭痛甚加全蠍;視物模糊加青葙子、決明子、枸杞子。

2.單方驗方:

(1)人參10g、甘草30g,煎水代茶。

(2)鹿茸粉1~3g,衝服;人參10g,煎服。

3.中成藥:

(1)河車大造丸:每次1丸,口服,2次/d。

(2)十全大補丸:每次1丸,口服,2次/d。

(3)補中益氣丸:每次1丸,口服,2次/d。

【西藥治療】

1.內分泌治療:

(1)補充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鬆12.5~37.5mg/d,或潑尼鬆5~7.5mg/d,早晨8時頓服,或早晨8時服2/3全日量,下午2時服1/3全日量。

(2)補充甲狀腺素:甲狀腺片15~30mg/d開始,每1~2周逐漸增加劑量,可達60~180mg/d;或左甲狀腺素(T4)從50μg/d開始,漸增至100~200μg/d;或碘塞羅寧(三碘甲腺原氨酸,T3)從10μg/d開始,漸增至20~50μg/d。

(3)補充性激素:男性給予丙酸睾酮25mg/次,或苯丙酸諾龍25mg/次,均為肌注,每周1~2次。育齡婦女給予己烯雌酚(乙菧酚)0.125~0.5mg/次,睡前服,共20日;第21日起給予黃體酮5~10mg/次,肌注,1次/d,共5日(人工月經周期)。

2.危象處理:

(1)速給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靜注。

(2)氫化可的鬆第1個24小時給予200~5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中靜滴。病情好轉後,在7~10日內逐漸減量至維持劑量,或改口服潑尼鬆。

(3)低溫者注意保溫或用熱水浴療法。高溫者用各種降溫處理。

(4)有周圍循環衰竭及感染者,作相應處理。

第二節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於抗利尿激素(ADH)部分或完全缺乏,腎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礙而引起的以多尿、煩渴、多飲與低相對密度尿為主要表現的病症。本病大多由於下丘腦神經垂體(垂體後葉)部位的病變(包括顱內腫瘤、炎症、外傷、手術、白血病、血管病變等)所致,稱中樞性尿崩症。

本病中醫診斷為“尿崩”,亦屬“消渴病”(上消和下消)範疇。多因先天不足,腎虛下元不固,或腦神(如腦瘤、腦外傷)等病變及腎,腎之氣化失司,水津直趨膀胱而下泄。是以尿多如崩,尿清如水,煩渴多飲為主要表現的腎係疾病。因腫瘤、外傷所致者,則往往兼夾瘀血。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肺燥津傷證:

[主症]煩渴引飲,口幹舌燥,小便頻數量多。舌紅少苔,脈滑數。

[治法]清肺潤燥,滋陰生津。

[處方]消渴方加減:花粉12g,黃連3g,生地黃15g,沙參15g,知母10g,生石膏30g,蘆根30g,玉竹15g。

(2)氣陰兩虛證:

[主症]小便頻數量多,口幹舌燥,煩渴不止,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洪數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生津止渴。

[處方]生脈散合二冬湯加味:生曬參5g(或參須15g),天冬15g,麥冬15g,花粉10g,黃芩10g,五味子3g,知母10g,葛根15g。

(3)陰虛火旺證:

[主症]煩熱少寐,口幹咽燥,喜冷飲,引飲不止,尿頻量多,顴紅盜汗,大便幹結。舌質幹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洪數。

[治法]清熱瀉火,養陰保津。

[處方]大補陰丸加味:黃柏10g,知母10g,生地黃15g,龜板10g,生石膏3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五味子3g,烏梅6g,火麻仁10g。

(4)腎陰虧虛證:

[主症]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口幹咽痛,尿頻量多。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治法]滋腎養陰。

[處方]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10g,黃柏10g,生地黃15g,山藥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甘草6g,桑螵蛸10g,龜板10g。

(5)陰陽兩虛證:

[主症]小便頻數清長,飲一溲一,腰膝酸軟,形寒畏冷,男子陽痿,女子閉經,耳輪焦幹,口幹咽燥。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滋陰助陽,補腎固精。

[處方]鹿茸補澀丸加減:鹿茸粉1g(衝),熟地黃30g,黨參15g,黃芪15g,菟絲子10g,桑螵蛸10g,山藥10g,肉桂3g,五味子3g,補骨脂10g,天花粉15g,桑白皮10g,知母10g。

加減:上述各症中,若尿頻量多甚者,可酌加芡實、覆盆子、益智;口焦咽燥、虛火旺者加龜板、羚羊角(或水牛角);經閉加益母草;陽痿加仙茅、淫羊藿;伴頭痛固定、舌質暗、有瘀斑等瘀血症狀者酌加全蠍、蜈蚣、川芎等。

2.單方驗方:

(1)活蚌取出肉、搗爛,加水燉熟,每日數次溫服。

(2)生甘草粉3g/次,早、晚各服1次。

(3)鮮石斛20g、鮮蘆根150g,煎水代茶。

(4)製首烏120g、山藥60g、黑芝麻120g、紅棗120g、黑棗60g、黑毛小母雞1隻。先將母雞除去毛及內髒,和諸藥用小火燉8~12小時,分2~3日服完,每周1劑,小兒酌減。

【西藥治療】

1.激素替代治療:

(1)垂體後葉素注射劑(升壓素注射劑):5~10U/次,皮下注射,3~4次/d。

(2)鞣酸加壓素油劑(長效尿崩停):含血管升壓素5U/mL,從0.1~0.2mL/次開始,漸增可至0.8mL/次,深部肌注。作用維持5~7日。

(3)垂體後葉粉鼻吸入劑(尿崩停):20~50mg/次,鼻吸,4次/d。

(4)去氨加壓素(DDAVP):5~20μg/次,鼻內給藥,2次/d。

2.其他抗利尿藥:

(1)氯磺丙脲:0.1~0.3g/次,1次/d,晨服。

(2)卡馬西平(酰胺咪嗪):0.1~0.2g/次,口服,3次/d。

(3)氯貝丁酯(安妥明):0.25~0.5g/次,口服,3次/d。

(4)氫氯噻嗪:25~50mg/次,口服,3次/d。

3.病因治療:繼發性尿崩症必須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藥膳食療】

1.海參粥:

[原料]水發海參(切碎)50g,粳米100g。

[製法]同煮成粥,加少許蔥、薑、食鹽調味。

[功效]補腎益精,滋陰補血。用於腎虛陰虧型尿崩症。

[服法]當主食,早、晚分食。

2.鹿角膠粥:

[原料]鹿角膠6g,粳米100g。

[製法]將粳米煮成粥後,將鹿角膠打碎放入熱粥中溶解,加白糖適量即可。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虛損型尿崩症。

[服法]長期食用。

3.蟲草鴨子:

[原料]冬蟲夏草3~5枚,老雄鴨1隻。

[製法]去毛及內髒,將鴨頭劈開,納藥其中,以線紮好,加醬油、酒如常蒸爛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型尿崩症。

[服法]佐餐食用。

4.核桃仁炒韭菜:

[原料]核桃仁60g,韭菜150g。

[製法]加麻油炒熟,再置少許食鹽即可。

[功效]用於腎虛所致尿崩症。

[服法]佐餐服食。

第三節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又稱Conn綜合征(簡稱原醛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分泌過多的醛固酮,從而引起的以高血壓、低血鉀、神經和肌肉障礙症群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本病多見於女性,占高血壓患者的0.4%~2.0%。

本病中醫認為係先天肝腎不足,或後天飲食不當、勞累過度引起脾胃失調或肝腎虧虛所致。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脾虛胃熱,氣血雙虧證:

[主症]神疲乏力,肢體酸軟,麻木不仁,甚則肢體癱瘓,口渴腹脹,心悸多汗,勞累後諸證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或弦細。

[治法]健脾清胃,益氣養血。

[處方]人參養榮丸加減:黨參12g(或沙參15g),熟地黃30g,當歸12g,白芍12g,白術12g,茯苓12g,五味子10g,黃連5g,丹參30g,牛膝15g,遠誌10g,甘草3g。

(2)肝陰不足,陰虛陽亢證:

[主症]頭痛頭暈,心煩易怒,口苦咽幹,肢端麻木,手足搐搦,肌肉目閏動。舌質紅,苔黃,脈弦細數。

[治法]滋肝養腎,平肝潛陽。

[處方]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0g,鉤藤10g,黃芩10g,杜仲15g,桑寄生10g,茯苓10g,當歸10g,白芍10g,龍膽草10g,龍骨30g,雞血藤30g,石決明20g。

(3)腎氣不充,固攝無權證:

[主症]尿多頻數清長,夜間尤甚,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煩渴多飲。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補腎益氣,固澀縮泉。

[處方]桑螵蛸散合縮泉丸加減:桑螵蛸10g,龜板30g,遠誌6g,石菖蒲10g,龍骨15g,黨參10g(或沙參15g),茯苓12g,當歸12g,山藥15g,益智6g,烏藥10g。

加減:以上各症若口渴甚加天花粉、麥冬、生石斛;惡心、嘔吐者加薑半夏、竹茹;肝風內動、手足搐搦甚加龜板、鱉甲、生牡蠣、羚羊角;夜尿多酌加覆盆子、金櫻子、芡實。

2.單方驗方:

(1)夏枯草30g、野菊花15g、苦丁茶6g,煎水代茶飲,1劑/d。用於高血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