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症]泄瀉如注,麵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神誌淡漠。舌淡,苔膩,脈沉細欲絕。
[治法]回陽固脫。
[處方]附子理中湯加減:附子10g,人參10g,幹薑6g,煆龍骨10g,煆牡蠣10g,甘草10g。
加減:以上證型中,可酌加藿香、佩蘭、大腹皮、鬱金、白芍、馬齒莧;夏季可加扁豆花、鮮荷葉等。
2.單方驗方:
(1)陳艾葉1把,生薑1塊,水煎服,1劑/d。用於本病腸道寒濕者。
(2)大蒜120g,雞蛋1個,將大蒜洗淨切碎,不放鹽,和雞蛋煎,口服。
(3)炒車前子研末,6g/次,開水衝服,3次/d。
(4)焦山楂15g,神曲12g,水煎服。用於本病證屬食滯胃腸者。
3.中成藥:
(1)葛根芩連片:每次4片,口服,3次/d。用於本病證屬濕熱者。
(2)功勞去火膠囊:每次5粒,口服,3次/d。用於本病屬火熱證者。
(3)藿香正氣水:5~10mL/次,口服,3次/d。用於本病證屬腸道寒濕者。
(4)香連片:每次3~4粒,口服,2~3次/d。用於本病證屬腸道濕熱者。
【西藥治療】
1.病因治療:目前尚無有肯定療效的抗病毒藥。
2.嚴重嘔吐、腹瀉所致脫水,不能口服者,應給予靜脈補液。腹瀉者應補充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00mL,另加5%碳酸氫鈉液100mL,10%氯化鉀20mL,靜滴。亦可加參麥注射液20~40mL於上述液體中滴注。
3.腹痛者,可熱敷腹部,口服顛茄合劑10mL或顛茄酊0.6mL解痙止痛。
【藥膳食療】
1.橙子蜂蜜茶:
[原料]橙子1個,蜂蜜50g。
[製法]先將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後帶皮切成4瓣,加清水適量,放入蜂蜜,同煮20~25分鍾,撈出橙子留汁。
[功效]消食下氣,行氣止痛。用於胃腸炎引起的食積氣滯,脘中痞悶,不思飲食等。
[服法]代茶飲。
2.藿香煎:
[原料]藿香6g,山楂15g,穀芽、麥芽各10g。
[製法]將山楂、穀芽、麥芽煎沸後放入藿香,取汁。
[功效]消食化積,和胃降逆。用於胃腸炎引起的脘腹脹滿,噯氣厭食等症。
[服法]1劑/d,代茶飲。
3.藿香炒嫩豆:
[原料]鮮嫩藿香葉、嫩胡豆各適量。
[製法]將胡豆炒好,藿香葉洗淨、切碎,放入胡豆中拌勻。
[功效]化食和中開胃。用於胃腸炎引起的脾胃不健,食後腹脹等症。
[服法]佐餐食用。
4.蘑菇健康飲料:
[原料]蘑菇、糖、果味有機酸適量。
[製法]將蘑菇粉碎,熱水浸泡,過濾去渣。把過濾液放在
[功效]提高人體抵抗力,開胃助消化。用於老年人因胃腸炎病後消化功能不良,恢複性治療。
[服法]隨意飲用。
5.馬齒莧湯:
[原料]馬齒莧50g,茶葉15g,山楂30g,雞內金30g,白糖30g。
[製法]把馬齒莧洗淨,茶葉、山楂漂去灰,雞內金焙幹碾細後,同放入沙鍋煎煮約15分鍾,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用於脾胃虛寒型胃腸炎及病毒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食欲缺乏。
[服法]1劑/d,早、晚各1次。
6.橘皮粥:
[原料]橘皮3~5g,粳米50g。
[製法]將橘皮曬幹,碾炒成細末(不研,煎取濃汁煮粥亦可),用粳米加水入鍋內,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即可。
[功效]理氣解鬱,消積導滯。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胸膈滿悶。
[服法]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5日為1個療程。
7.橙皮蒸瘦肉:
[原料]橙子1個,豬瘦肉200g。
[製法]將橙子切掉帽頂、挖去肉心,把豬肉剁碎,做成肉丸。將肉丸放入橙子中,並加適量清水,蓋上帽頂,用竹簽插緊,封閉好,放入碗中,隔水文火蒸2小時,至肉丸爛熟,取出肉丸。
[功效]健脾暖胃,行氣止痛。用於脾胃虛寒而致的胃痛、腹脹、泄瀉、食納差者。
[服法]將肉丸拌醬油或糖食之,1次/d。
第六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組全身性常見傳染病,主要累及肝髒。病理學上以彌漫性肝細胞炎症和壞死病變為主。目前已知至少存在5種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丙肝)、丁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丁肝)、戊型病毒性肝炎(簡稱戊肝)。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多為急性發作。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形成慢性肝炎。無症狀感染者常見,部分病例出現黃疸,其中少數發展為重症肝炎,慢性肝炎可演變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中醫診斷急性肝炎為“肝熱病”,診斷急性重症肝炎為“肝瘟”,診斷慢性肝炎為“肝著”。多因濕熱或濕熱疫癘之邪入侵機體,蘊結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濕熱熏蒸肝膽,或熱毒內陷營血所致的疫病類疾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
凡臨床表現有乏力,食欲缺乏,惡心欲嘔,或脘腹滿脹不舒,尿黃,或皮膚、鞏膜發黃,結合流行病學史,肝功能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增高,即可作出臨床診斷。血清學檢查獲抗HAVIgM陽性結果即可確診。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氣分濕熱證:
[主症]發熱惡寒,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惡心厭油,腹脹泄瀉。苔膩,脈浮緩。
[治法]宣氣化濕,清熱解毒。
[處方]甘露消毒丹加減:豆蔻5g,茯苓15g,薏苡仁15g,茵陳15g,苦杏仁10g,黃芩6g,木通10g,法半夏10g,甘草6g。
(2)濕熱熏蒸證:
[主症]麵目及皮膚發黃,色澤鮮明,惡心欲嘔,乏力厭食,小便深黃。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疏泄肝膽。
[處方]茵陳蒿湯加味:茵陳15g,梔子10g,大黃10g,赤芍10g,土茯苓15g,夏枯草10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0g,甘草5g。
(3)熱毒熾盛證:
[主症]急起發病,黃疸迅速加深,高熱煩躁,惡心嘔吐,脘腹痞滿,或疼痛拒按,小便短少,或煩躁不安。舌邊尖紅,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處方]茵陳蒿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茵陳15g,梔子10g,生大黃10g,黃柏10g,黃連5g,黃芩10g,野菊花10g,竹茹10g,夏枯草10g,枳殼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
(4)脾胃濕熱證:
[主症]身困乏力,食欲缺乏,脘痞腹脹,肝區隱痛,頭暈頭痛,或麵目發黃,身熱不揚,或惡心厭油。苔膩,脈緩。
[治法]清利脾胃。
[處方]連樸飲加減:厚樸10g,黃連5g,石菖蒲6g,柴胡10g,枳殼10g,茯苓10g,豬苓10g,虎杖10g,赤芍10g,鬱金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
加減:以上各證均可加入具有抑製病毒作用的藥物,如板藍根、白花蛇舌草、虎杖、綿馬貫眾、黃芩等;腹脹明顯用枳殼、陳皮、大腹皮理氣消脹;肝區隱痛用川楝子、柴胡、鬱金、丹參調氣活血止痛;轉氨酶增高用五味子、垂盆草、地耳草。
2.單方驗方:
(1)夏枯草30g,綿馬貫眾、白花蛇舌草各20g,水煎服,1劑/d,用於急性肝炎。
(2)地耳草、茵陳各30g,水煎服,1劑/d,用於急性肝炎。
(3)五味子粉3g/次,開水衝服,2~3次/d,用於本病轉氨酶持續不降者。
(4)茵陳20g,土茯苓15g,地耳草10g,赤芍20g,車前草15g,煎湯代茶。用於本病黃疸不降者。
3.中成藥:
(1)肝炎靈注射液:2mL/次,肌注,1~2次/d,2~3個月為1個療程。用於慢性活動性肝炎轉氨酶增高者。
(2)茵梔黃注射液: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1次/d,用於急性肝炎。
(3)清開靈注射液: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1~2次/d,用於急性肝炎。
(4)醒腦靜注射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1~2次/d,用於本病證屬熱入營血,疫毒內閉者。
【西藥治療】
1.聯苯雙酯:具有明顯降酶、保肝和解毒作用,25~50mg/次,口服,3次/d。
2.齊墩果酸片:具有保肝、退黃和降酶作用,120mg/次,口服,3次/d。
乙型病毒性肝炎
凡有乏力,厭食,惡心欲嘔,肝區隱痛,或有鞏膜、皮膚發黃,肝大等;實驗室檢查ALT增高,血清蛋白質代謝異常,或血清膽紅素增高,結合流行病學史即可作出臨床診斷。血清免疫學檢查,測得HBsAg陽性,伴抗HBcIgM陽性或HBVDNA陽性即可確診。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濕熱熏蒸證(急性黃疸型肝炎):證治同“甲型病毒性肝炎”。
(2)熱毒熾盛證(亞急性重症肝炎):
[主症]急起發黃,迅速加深,高熱煩渴,嘔吐頻繁,脘腹痞滿,或疼痛拒按,小便短少,或煩躁不安。舌邊尖紅,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處方]茵陳蒿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茵陳20g,大黃10g,黃柏10g,黃連5g,黃芩10g,野菊花10g,竹茹10g,夏枯草10g,枳殼10g,白花蛇舌草15g,芒根15g,地耳草10g,甘草5g。
(3)疫毒內陷證(急性重症肝炎):
[主症]起病急驟,高熱不退,麵目皮膚呈金黃色,尿閉便血,或皮下斑疹,或躁動不安,或神昏抽搐等。舌質紅絳,舌苔穢濁,脈弦細而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營活血。
[處方]清營湯加減:生地黃15g,茵陳15g,犀角粉3g(或水牛角30g代替),龍膽草10g,丹皮10g,丹參15g,玄參15g,黃連5g,茅根30g,生大黃10g,赤芍10g,甘草5g。
抽搐甚者加羚羊角3g,鉤藤12g;昏迷者加安宮牛黃丸1粒化服。
(4)濕熱困脾證(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證治同“甲型病毒性肝炎”。
(5)肝鬱脾虛證(慢性活動性肝炎):
[主症]神疲倦怠,食少納差,腹脹不舒,兩脅肋隱痛,肝脾大,或便溏不爽。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
[治法]疏肝健脾,化濕解毒。
[處方]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g,白芍10g,陳皮10g,枳殼10g,鬱金10g,茯苓10g,丹參15g,虎杖10g,地耳草10g,白花蛇舌草15g,炒雞內金10g,甘草5g。
黃疸者加茵陳15g,大黃10g。
(6)肝陰虧損證(慢性遷延性肝炎):
[主症]體倦乏力,肝區隱痛,腹脹納差,或頭暈目脹,口幹口苦,心煩失眠,舌尖紅,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數。
[治法]滋腎柔肝,理氣解鬱。
[處方]一貫煎加減:生地黃15g,沙參15g,麥冬10g,當歸10g,枸杞子10g,川楝子10g,鬱金10g,生黃芪15g,丹參10g,虎杖12g,梔子10g,枳殼10g,甘草5g。
加減:可酌加具有抑製病毒作用的藥物如板藍根、白花蛇舌草、虎杖、綿馬貫眾、蒲公英、黃芩等。腹脹加枳殼、陳皮、大腹皮、穀芽;尿少、腹水者加車前子、豬苓、地龍、白茅根;肝區隱痛加川楝子、鬱金、香附、合歡皮、三七粉;食欲缺乏加雞內金、穀芽、麥芽等;乙肝抗原陽性長時間不轉陰者試加生黃芪、虎杖、綿馬貫眾、枸杞子、茜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