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單方驗方:
(1)五味子粉3g/次,衝服,2~3次/d。用於轉氨酶長期增高不降者。
(2)生黃芪20g、大棗10g,水煎代茶,長期服用,有利於乙肝血清學指標轉陰。
(3)茵陳30g、梔子10g、赤芍20g、車前草15g、野菊花15g,煎湯代茶,可用於急性黃疸肝炎清熱退黃。
3.中成藥:
(1)乙肝清熱解毒片:每次8片,口服,3次/d。用於乙肝初期或活動期,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症見濕熱內盛者。
(2)奧泰樂顆粒:15g/次,口服,3次/d,30日為1個療程。用於乙肝及各種慢性肝炎見濕熱內盛者。
(3)醒腦靜注射液:4mL/次,肌注,2~3次/d;亦可以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靜滴,1~2次/d,對重症肝炎可解熱、鎮驚。
(4)清開靈注射液:20~4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靜滴,1~2次/d,對重症肝炎可以醒神開竅。
【西藥治療】
1.護理與支持療法:參見“甲型病毒性肝炎”。
2.輔助用藥:可用聯苯雙酯、齊墩果酸片,用法及用量同“甲型病毒性肝炎”。
3.抗病毒治療:用α幹擾素,3萬~5萬U/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或肌注,4~6個月為1個療程,可根據病情延長至12個月為1個療程。
4.重症肝炎的治療:
(1)限製蛋白質飲食,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必要時可給予新鮮全血、血漿或人血白蛋白。不能進食者,可給予10%葡萄糖注射液1500~2000mL靜滴。
(2)促肝細胞生長因子:160~200mg/d靜滴,2~4周為1個療程。
(3)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采用胰高血糖素1mg、胰島素10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靜滴,1~2次/d,2周為1個療程。
(4)降低血氨:限製蛋白質攝入;60%乳果糖漿30~45mL,口服,3次/d;口服諾氟沙星(氟呱酸)或靜滴醋穀胺(乙酰穀酰胺),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5)輸入支鏈氨基酸:可減少芳香氨基酸進入腦部。目前國內有數種不同成分和含量的複方氨基酸注射液供臨床選用。一般采用六合氨基酸注射液或肝安注射液250~50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靜滴,1次/d。
(6)防治腦水腫:20%甘露醇注射液或25%山梨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靜滴,使用次數視病情而定。心功能不全時慎用。
(7)防治出血:可酌情給予維生素K1或維生素K3、卡巴克絡(安絡血)、酚磺乙胺(止血敏)等或抗纖溶藥氨基己酸(6氨基乙酸)。消化道出血可以應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200~400m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mL緩慢靜注,1次/6h。DIC引起出血者,可用肝素50mg/次[成人1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靜滴,1次/6h,病情好轉後減量或停藥。
(8)防治急性腎衰竭:有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症、酸中毒為主要表現者,應注意利尿,如應用甘露醇注射液;在擴容條件下用呋塞米(0.2~2g/d)。有條件者,盡早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9)防治繼發感染:重症肝炎患者常見腹膜炎、膽道係統感染、肺部感染、敗血症等,應酌情給予青黴素等、頭孢菌素類或喹諾酮類藥,必要時加用甲硝唑或抗真菌藥。
【藥膳食療】
1.三瓜煎:
[原料]蒲瓜殼60g,冬瓜皮60g,西瓜皮60g,清水適量。
[製法]將3種鮮瓜皮、殼清洗幹淨、切碎,然後加水放入沙鍋中煎煮約20分鍾,冷卻後加入砂糖即成。
[功效]清熱除濕。用於濕熱黃疸,發熱,納差,皮膚發黃者。
[服法]40~80mL/次,2~3次/d。
2.薏苡仁金針赤豆粥:
[原料]鮮金針菜15g,赤小豆50g,薏苡仁100g,白糖適量。
[製法]鮮金針菜洗淨切碎,入鍋加水適量煎20分鍾,過濾去渣;放入赤小豆、薏苡仁,煎煮至稠後加入白糖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用於小兒濕熱、急性肝炎屬陽黃者。
[服法]1劑/d,分2次早、晚服。
3.雞骨草蜜棗肉餅:
[原料]雞骨草30g,蜜棗7~8枚,瘦豬肉100g,清水適量。
[製法]瘦豬肉洗淨剁成肉末,雞骨草切碎,將肉末放在碗中攤成餅狀,上麵放上蜜棗,撒上切碎的雞骨草,加水適量,加鹽少量調味。放在鍋內隔水蒸煮半小時即成。
[功效]清濕熱解熱退黃。用於黃疸、發熱、惡心、肝區不適者。
[服法]喝湯吃渣,1次/d。
4.西瓜小豆湯:
[原料]西瓜皮30g,赤小豆30g,清水適量。
[製法]將西瓜皮和赤小豆清洗幹淨,放入沙鍋中,用文火煮成稀粥狀。
[功效]清熱除濕,利水退黃。用於濕熱黃疸,發熱,小便赤短者。
[服法]2次/d,早、晚各一。
5.紅棗花生湯:
[原料]紅棗30g,花生30g,冰糖30g,清水適量。
[製法]將紅棗和花生洗幹淨,加入清水煎30分鍾後,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降低血清ALT。用於急性或慢性肝炎,不發熱,神疲乏力,皮膚色黃晦暗者。
[服法]2次/d,連服30日為1個療程。
6.泥鰍木耳湯:
[原料]活泥鰍250g,水發木耳150g,水發黃花菜30g,清水適量。
[製法]將泥鰍洗淨漂水吐泥,然後切片,黃花菜洗淨切碎,黑木耳洗淨,三者同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燉至熟爛。
[功效]溫中益氣,利水退黃。用於小兒急性或慢性肝炎,低熱者。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7.瘦豬肉蘑菇湯:
[原料]鮮蘑菇100g,山藥100g,瘦豬肉100g,白糖、清水適量。
[製法]鮮蘑菇清洗幹淨切碎,山藥洗淨切成小塊,瘦豬肉洗淨切成小塊,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燉至爛熟,加入白糖、味精、食鹽少許調味。
[功效]健脾溫腎化濕。用於小兒慢性肝炎,陰黃證,低熱,惡心,納差,皮膚暗黃者。
[服法]溫服,每日早、晚各1次。
8.板藍根煨紅棗:
[原料]板藍根30g,紅棗20枚,清水適量。
[製法]將板藍根洗淨、切片後放入紗布袋中,紮口,與洗淨的紅棗同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煨煮30分鍾,取出藥袋即成。
[功效]用於各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早、晚2次分服,連續服30日。
9.枸杞當歸煲鵪鵓蛋:
[原料]枸杞子30g,當歸30g,鵪鶉蛋10枚,清水適量。
[製法]將當歸洗淨、切片,與洗淨的枸杞子、鵪鶉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煨煮30分鍾,取出鵪鶉蛋,去殼後再放鍋中,小火同煨煲10分鍾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調益胃氣。主要用於肝陰不足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早、晚分2次服,當日趁熱1次服用完。
10.首烏枸杞肝片:
[原料]製何首烏20g,枸杞子30g,豬肝100g,清水適量。
[製法]先將何首烏和枸杞子洗幹淨,放入砂鍋內,加水浸泡片刻。濃煎2次,每次40分鍾,合並2次煎液,回入沙鍋,小火濃縮成50mL,配以水發木耳、嫩青菜、蔥花、蒜片,加適量料酒、醬油、薑末、精鹽、味精、香醋、水澱粉,將豬肝(切片)溜炒成首烏枸杞片。
[功效]養肝腎。用於肝陰不足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佐餐當菜,隨意服食,當日服完。
11.雞骨草煮田螺:
[原料]雞骨草30g,田螺200g,清水適量。
[製法]先將清水養田螺1~2日,每日換水2~3次,以除泥土,然後加清水,與雞骨草同煮成湯。
[功效]清利濕熱,解毒消黃。用於早期肝炎。
[服法]1劑/d,分2~3次飲湯,可連服7~10日。
12.綠豆酸棗釀藕:
[原料]綠豆100g,酸棗仁30g,大藕4節(約500g)。
[製法]將綠豆和酸棗仁洗淨,分別以清水浸泡半小時備用,再將藕一端切斷後,把綠豆裝入藕孔中,裝滿後將斷端之藕蓋於原處,用竹簽插住,入大鋁鍋中加冷水,放入酸棗仁,上火煮,到藕爛熟而得。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利濕,養肝安神。用於肝氣旺伴夢多不寧者。
[服法]適量食藕飲湯,2~3次/d,可連服用7~10日。
13.虎杖王味蜂蜜:
[原料]虎杖500g,五味子250g,蜂蜜1000g,清水適量。
[製法]將上2味藥洗淨,用炒鍋加水適量浸泡30分鍾,以中火煎開後,改用文火煎30分鍾,濾出藥液,再加適量水煮煎,濾出藥液;另將2次藥液合並入沙鍋內加熱適當濃縮,加入蜜汁,適當加熱混勻即可,冷藏保存。
[功效]虎杖可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去瘀止痛;五味子能降轉氨酶,保護肝細胞;蜂蜜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三者合用,可清熱利濕,解毒保肝,退黃降酶。用於急性肝炎脅痛及轉氨酶增高者。
[服法]每次1勺,用開水衝服,3次/d,可連服30~60日。
14.茵陳梔子仁粥:
[原料]茵陳30g,梔子6g,香附6g,鮮車前草30g,粳米50g,白糖、清水適量。
[製法]將4味藥加水共煮為湯,去渣取汁,與粳米一起加水煮成粥,加適量白糖。
[功效]茵陳與梔子均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之功效;香附疏肝行氣,止脅痛;車前草利水去濕;粳米、白糖養肝益陰。諸味合用,能清熱利濕,消退黃疸,用於濕熱黃疸。
[服法]每日分2~3次,適量服用,必要時可重複2~3周。
15.地耳草煮雞蛋:
[原料]地耳草30g(鮮品60g),木香6g,雞蛋2枚,清水適量。
[製法]把前2味藥與雞蛋加水同煮,待蛋熟後,去殼再煮15分鍾即可。
[功效]地耳草性味甘淡而涼,可清熱解毒,利水除濕;木香疏肝行氣,調中止痛;與雞蛋同煮,清熱利濕,疏肝解毒,退黃消脹,而又養肝扶正。用於濕熱黃疸。
[服法]飲湯服蛋,每日分2次服食,連服1周。
16.梅花粥:
[原料]紅梅花6g,粳米50g,清水適量。
[製法]將粳米煮成粥,離火前加入梅花同煮片刻即成。
[功效]紅梅花性味平而酸澀,入此藥膳能清肝解鬱止痛。用於肝氣鬱結型黃疸。
[服法]分2次服食。
17.炒豬肝蘿卜:
[原料]鮮豬肝150g,白蘿卜250g,植物油、香油、食鹽、蔥、味精、澱粉、清水適量。
[製法]將前2味分別洗淨、切片。適量植物油燒成八成熟,先炒白蘿卜片至八成熟時,加入鹽攪拌後,盛入盤中;鍋內再加入植物油適量,旺火爆炒豬肝2~3分鍾,再將蘿卜和肝片同鍋快速翻炒2~3分鍾,加入調料,最後淋入香油少許。
[功效]蘿卜味辛而甘,能清熱消食利水,寬中通氣,又有降逆和肝作用,配以豬肝以髒補髒。此菜肴能行氣寬中,補肝消食。用於肝氣瘀滯型黃疸。
[服法]可分數次佐餐服用。
18.桃仁粥:
[原料]桃仁10g,粳米50g,白糖、清水適量。
[製法]將桃仁去皮,搗爛如泥,加水取汁液去渣;入桃仁液汁,再煮片刻即成。粳米淘淨加水煮粥,待粥熟,對入桃仁液汁,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桃仁性味平而甘苦,能活血化瘀,潤燥滑腸,通絡止痛,用於本病證屬瘀血阻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