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傳染性疾病(1)(2 / 3)

(2)紫雪丹:3g/次,口服,3次/d。用於抽搐患者。

(3)安宮牛黃丸:每次1粒,溫開水化服或鼻飼。用於神誌不清患者。

(4)銀翹解毒丸或六神丸:含服。用於發熱惡寒,咽喉疼痛。

【西藥治療】本病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

1.抗生素:抗生素和磺胺類藥對本病治療無效。出現繼發感染時,可用青黴素及紅黴素。青黴素80萬~160萬U/d,分4次肌注。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用於嚴重病例或有並發症者,可縮短病程,減輕症狀。常用潑尼鬆(強的鬆)30~60mg/d,分3次口服;或氫化可的鬆,100~200mg/d,靜脈滴注(簡稱靜滴),3~5日為1個療程。

3.阿昔洛韋和其他毒性較低的抗病毒藥:對治療本病可能有幫助,但其確切療效有待證實。

【藥膳食療】

1.金銀花露粥:

[原料]金銀花10g,粳米60g。

[製法]金銀花加水煎煮取汁100mL,粳米加水煮粥,待黏稠加金銀花汁同煮成粥,待溫即可食用。

[功效]清涼退熱,解毒。用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症見發熱,咽喉疼痛,扁桃體腫大患者。

[服法]分2次早、晚乘溫空腹服。

2.野菊花茶:

[原料]野菊花、綠茶各適量。

[製法]開水沏泡,隨意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退熱。用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症見發熱口幹,咽喉疼痛患者。

[服法]1次/d,可常服。

3.甲片黑魚湯:

[原料]穿山甲鱗片30g,黑魚1條。

[製法]黑魚去內髒、鱗片,洗淨,與甲片加水熬湯,佐入適量調料。

[功效]軟堅消積。用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症見淋巴結腫大患者。

[服法]服湯食魚肉。

第三節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致病菌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在鼻咽部繁殖,繼而進入血液循環,形成敗血症,最後局限於腦膜與脊膜,形成化膿性炎症。

本病中醫診斷為“春溫”。多因溫熱疫毒之邪經口鼻而入,侵入營血,上犯於腦,擾亂神明。以冬、春季驟起高熱、頭痛、項強、嘔吐、發斑、煩躁,繼則神昏、驚厥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本病傳變規律,多按衛氣營血發展,但因疫毒極易化火,故傳變迅速,各階段臨床表現多無明顯界限,往往相互交叉,重疊互見。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邪襲肺衛證(上感期):

[主症]發熱,微惡風寒,咽喉幹痛,鼻塞流涕,全身酸楚。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處方]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5g,連翹10g,牛蒡子10g,薄荷5g,大青葉15g,防風10g,射幹6g,野菊花10g,鉤藤10g,甘草6g。

(2)衛氣同病證(普通型初期):

[主症]高熱惡寒,頭痛項強,口渴引飲,煩躁不安,惡心嘔吐,或斑疹隱隱。舌紅,苔黃白相間,脈數。

[治法]疏表達邪,清熱解毒。

[處方]銀翹散合白虎湯加減:金銀花15g,連翹10g,薄荷5g,防風10g,生石膏30g,知母10g,大青葉15g,野菊花10g,龍膽草6g,茅根10g,葛根10g,甘草5g。

(3)氣營兩燔證(敗血症期):

[主症]高熱煩躁,頭痛如劈,頻頻嘔吐,頸項強直,斑疹密布,或神昏,抽搐。舌紅絳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

[處方]清瘟敗毒飲加減:生地黃15g,犀角粉1g(分衝),黃連4g,生石膏30g,知母10g,赤芍10g,玄參15g,丹皮10g,竹葉6g,連翹10g,羚羊角粉1g(分衝),鉤藤12g(後煎),甘草5g。

高熱神昏加服安宮牛黃丸。

(4)熱盛動風證(腦膜腦炎型):

[主症]急起高熱神昏,頻頻抽搐,角弓反張,劇烈嘔吐,斑疹紫黑。舌絳無苔,脈象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肝熄風。

[處方]羚角鉤藤湯加減:生石膏30g,生地黃15g,羚角粉2g(分衝),犀角粉1g(分衝),鉤藤12g(後煎),地龍10g,板藍根15g,龍膽草6g,僵蠶6g,菖蒲10g,全蠍3g,甘草5g。

可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以清心開竅。

(5)熱陷營血證(混合型):

[主症]急起高熱,皮膚灼手,神昏躁擾,頻頻抽搐,斑疹紫黑成片。舌絳無苔,脈弦細數。

[治法]清營泄熱,涼血解毒。

[處方]犀角地黃湯合化斑湯加減:生石膏30g,知母10g,玄參15g,犀角粉1g(分衝),粳米10g,生地黃15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5g。

(6)正氣欲脫證(休克型):

[主症]神誌不清,麵色蒼白,唇甲青紫,四肢厥冷,冷汗出,氣息微弱,體溫驟降。脈沉細欲絕。

[治法]益氣固脫,回陽救逆。

[處方]參附龍牡湯加味:紅參10g,炮附子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五味子6g,丹參15g。

加減:高熱加青蒿、生石膏;頭痛、頸硬加全蠍、葛根;嘔吐加法夏、竹茹或黃連、紫蘇葉,去甘草;抽搐加羚羊角、蜈蚣、地龍、全蠍;昏迷加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皮下出血、斑疹加丹皮、紫草。

2.單方驗方:

(1)大青葉、金銀花、野菊花、板藍根各15g,水煎服,1劑/d。用於熱毒型流腦。

(2)大黃(後下)、芒硝、枳實、厚樸、山羊角、鉤藤、石決明、黃連、大青葉、連翹、玄參各10g,水煎服,1劑/d。用於氣營兩燔型流腦。

(3)鮮蘿卜取汁,加冰片少許滴鼻。用於本病見頭痛劇烈患者。

(4)流行季節取大蒜適量,搗爛取汁,滴鼻,2~3次/d。可預防本病。

3.中成藥:

(1)銀翹解毒丸:每次2粒,口服,2次/d。用於流腦初期風熱外感症候明顯患者。

(2)安宮牛黃丸每次1粒,溫開水化服,或用醒腦靜注射液4mL/次,肌注。用於本病見高熱患者。

(3)至寶丹1支化服或止痙散1.5g衝服,或清開靈注射液40mL,加入輸液中靜滴。用於本病見抽搐患者。

【西藥治療】

1.抗感染治療:

(1)青黴素:為首選藥。常用青黴素鈉,800萬~1500萬U/d,兒童20萬~30萬U/(kg·d),分4~6次肌注或靜滴,5~7日為1個療程。另外,也可選用氨苄西林,100~150mg/(kg·d),分4~6次肌注或靜滴。

(2)頭孢菌素類:①頭孢噻肟鈉(頭孢氨噻肟),成人8~12g/d,兒童200mg/(kg·d),分3~4次靜注或靜滴(30~60分鍾滴完);②頭孢曲鬆,2~4g/d,兒童100~150mg/(kg·d),分次靜滴。

(3)氯黴素:易通過血腦屏障,可用於不能應用青黴素的患者,劑量為成人2~3g/d,兒童50mg/(kg·d),可口服、肌注或靜滴,5~7天為1個療程。

(4)磺胺類藥:由於耐藥菌株增多已極少使用。

2.對症治療:

(1)抗驚厥:可短期內使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魯米那)、水合氯醛或副醛等。

(2)降低顱內壓、抗腦水腫:20%甘露醇注射液或25%山梨醇注射液1~2g/(kg·次),或50%葡萄糖注射液60~80mL/次,靜注,1次/6~8h。上述脫水效果不佳時,可合並應用呋塞米(速尿)40~100mg/次,靜注,或加入甘露醇注射液內靜注或靜滴,必要時可每4~6小時重複應用,但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3)抗休克:首先擴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可用右旋糖酐40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靜滴。異丙腎上腺素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靜滴;或酚妥拉明15~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靜滴。另外用地塞米鬆20~40mg/d或氫化可的鬆0.2~0.6g/d,加入輸液中靜滴。

(4)抗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如皮膚瘀斑不斷增多、血小板計數明顯減少,應盡早應用肝素,0.5~1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靜滴,1次/4~6h。

【藥膳食療】

1.葛豉粥:

[原料]葛根60g,蔥白5根並須白,豆豉汁30mL,生薑30g,清水適量。

[製法]上藥以水1500g許,煎至750g,去渣,再下粳米60g,煮成粥。

[功效]能發汗解表,解肌退熱。用於熱病初起,身體壯熱,頭痛,骨肉酸楚,項背強直,小便赤黃,口鼻手足微冷者。可用於流腦病初起。

[服法]趁熱1次服用。衣蓋取汗。

2.生蘆根粥:

[原料]鮮蘆根100~150根,竹茹15~20g,生薑2片,清水適量。

[製法]先將蘆根、竹茹同煎,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熟時加入生薑,稍煮即可。

[功效]清熱生津,除煩止嘔。用於高熱引起的口渴、心煩,並治胃熱嘔吐,可用於治療流腦高熱期。

[服法]每餐適量。早、晚各1次。

3.石膏粳米湯:

[原料]生石膏60g,粳米60g,清水適量。

[製法]上2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熟爛,約得清汁兩大碗。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於流腦高熱期,症見身體壯熱,不惡寒而心中煩熱或壯熱頭痛,口幹煩渴,脈洪大有力者。

[服法]趁熱盡量飲之,1~2劑/d。

4.鮮地龍液:

[原料]地龍30g。

[製法]將地龍杵爛,以水泡,過濾。

[功效]清熱熄風,解熱疾。用於流腦高熱驚厥期,不知人事欲死患者。

[服法]灌服半碗立效。

5.西瓜汁:

[原料]紅瓤西瓜1個。

[製法]將大西瓜剖開,取汁1碗。

[功效]清熱,止渴除煩。用於流腦神昏期,症見陽明熱甚,燥熱煩渴者或神情昏,不寐,語言錯亂者。

[製法]徐徐飲之,不愈再服之。

6.生地黃粥:

[原料]生地黃汁50g,或幹地黃60g,粳米60g,生薑2片。

[製法]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數分鍾後加入生地黃汁(或去渣後幹地黃煎液)及生薑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流腦高熱發斑期,症見低熱不退或熱入營血,高熱心煩,發斑吐衄者。

[服法]每餐適量。

7.五汁飲:

[原料]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清水適量。

[製法]臨用時各取適量拌勻。

[功效]生津清熱。用於熱病後期,流腦熱退恢複期。

[服法]涼飲,不喜涼者將湯適當加熱溫服。

8.梔子粥:

[原料]梔子15g,人參10g,柴胡15g,雄鼠糞5粒,粟米60g,清水適量。

[製法]前4味藥加清水適量煎煮約20分鍾後,去渣,入粟米再煮成黏稠稀飯。

[功效]清熱益氣生精。用於各種傳染病引起的高熱、瘀斑、病情後期,或因食過多,勞累,頭痛壯熱等。

[服法]溫服,代佐餐服用。

第四節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動物尤其是豬為主要傳染源,傳播媒介主要是蚊子。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在夏季流行。小兒多見,死亡率較高,部分患者可留下後遺症。

本病中醫診斷為“暑溫”,又名“暑瘟”。是因夏秋之交,暑熱疫毒之邪隨蚊子叮咬而進入人體,上犯於腦,擾亂神明。以暑季驟起高熱、頭痛、嘔吐、項強,甚則神昏、抽搐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