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羅浮獅舞(1 / 2)

這是幾年前的大年初一,在羅浮山獅子峰下朱明洞景區廣場上演的精彩一幕。

陣陣鑼鼓聲從遠處傳入耳際,循聲望去,隻見高高的台子上,彩球舞動,醒獅表演開始了。

伴隨陣陣鑼鼓,一頭栩栩如生的獅子神氣十足地出現在人們麵前,它眨巴著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頭擺尾,一會兒躥上,一會兒跳下,動作粗獷靈活,神態天真活潑,瀟灑飄逸。在“領獅者”的指引下,來到寓意“福、壽、祿”三張八仙桌搭好的台子前,麵向觀眾鞠躬一拜,然後前腳一提,後腳一蹬,輕鬆地跳上了第一層桌台。耍了幾個動作後,突然坐在桌子上伸伸腰,蹶蹶腿,衝觀眾點點頭,好像在說“大家好”,霎時間又躍上了第二層桌台。緊接著,獅子兩隻後腿直立,兩隻前腿懸空,在僅有兩三平方米的桌麵上竟然威風凜凜地站了起來。“啪啪啪啪……”觀眾席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不少觀眾不約而同地大叫道:“好樣的!”要爬最後一級了,隻見獅子全身發力,用力一轉,後腳順勢騰上了一層,站在高高的台上,獅子再次謙虛地向觀眾深鞠一躬,然後用它寬大的嘴一口叼住掛在最高處的紅繡球,淩空拋向觀眾。接著,獅子一隻腿站在倒立的桌腿上,另外三隻腿依次站在剩下的桌腿上麵,然後慢慢地抬起左邊的兩隻腿蹭著桌腿,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這時,我的心早已懸到了嗓子眼兒,台下的觀眾也驚恐不安。而獅子卻洋洋自得地扭扭屁股,準備下台。後腿懸空著,前腿騰挪自如,隻幾秒鍾的工夫,獅子就輕輕鬆鬆地下到了第一層桌麵。忽然一“骨碌”,獅子故意從桌子上滾下來,看著先前拋出的紅繡球,好像不認識,用腳碰碰,又迅疾收回,接著用舌頭舔舔腳,裝出一副可憐樣兒,真是可愛極了!這時,我仿佛覺得它不是獅子,而是一隻調皮的小貓!最後,獅子張開大口,將紅繡球一口吞下,然後睡在地上,用前腿悠閑地拍拍肚子,好像吃飽了……此時,觀眾們熱烈的掌聲再次回蕩在羅浮山的上空,經久不息……

是的,這一刻我已經不能用語言來準確地描繪眼前這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出了。驚心動魄的舞獅表演,打開了我的記憶大門,童年觀獅子舞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經久揮之不去。

這是幾十年前每每大年初一定格的畫麵。

“咚、咚”的鑼鼓聲從遠處飄來,“獅子隊進村啦”,孩子們奔走相告,相擁到村口,我擠在人群中,去迎接那盼望已久的獅子隊。

全副武裝的獅子隊向村子走來了,獅爺攜匣領路,繼而是獅子,之後是鑼鼓、鑔、鈸,持刀、棍、矛等兵器的武術隊殿後。舞獅者舞動獅子,上蹦下跳,左推右擋,步伐靈巧,如威龍出海、猛虎下山,威風、瀟灑。這時觀者如潮,大街小巷,圍得水泄不通。在人群的簇擁下,獅子隊在獅爺引領下,到村裏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拜年。每到大戶人家的門口,獅爺彎著身子,在鑼鼓聲的指揮下,兩手緊握木匣子左右揮動、兩腳向前向後移動地向主人施幾個馬步禮,接著,那獅子頭擺尾跟隨著主人拜了大門和廚房的灶台。此時,鞭炮聲,鑼鼓聲,歡笑聲,獅子的舞姿,彙成了一派喜慶的景象,這熱鬧的氣氛,讓主人笑逐顏開,一邊遞煙,一邊送茶,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約一刻鍾之後,鑼鼓再次響起,獅子拜大門的動作重現,主人給舞獅隊送上了紅包。後來我才知道,這紅包是獅子隊收入的來源。

中午,舞獅表演在村前的曬穀坪上進行。那時,農村的文化生活枯燥得很,看獅子表演就是最大的文娛活動了,雖然年年如此,但年年新鮮。曬穀坪上的觀眾圍得裏三層外三層,獅子隊在中間表演。

隨著一陣緊似一陣的鑼鼓聲,“領獅者”分別由兩個人扮演,一個是頭戴大頭佛麵具,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引逗獅子起舞。另一個是頭戴“猴”麵具,左手拿菜刀,右手持鏟子,嚇唬獅子。獅子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邁著南拳馬步,忽而翹首仰視,忽而低頭顧盼,忽而回首匍匐,忽而頭擺尾,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時而舐毛擦腳,時而搔頭洗耳,時而翻滾朝拜,活靈活現。舞者通過不同的步伐,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表現出來。所表演的技巧,都有形象生動的名目,主要套路有“采青”、“蛤蟆抱子”、“燕子翻身”、“鯉魚曬肚”、“蜘蛛吊線”、“仙猴摘桃”等。其中“采青”是舞獅的精髓。何謂“采青”?長大以後才知道其由來。相傳“采青”原來有“反清複明”之意,以後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之象征。“青”用的是青菜,把生菜及紅布高高懸掛在一根竹竿上,獅子在“青”底下舞數回,表現出見“青”、驚“青”之動作,將獅子的煩惱、急躁、發怒、發威等神情表達出來,然後一躍而上,張開大口,把生菜咬下來,然後再“嚼碎吐出”,這時,“戰勝困難”的獅子表現出嬉戲、玩弄、跳躍等神態,從容地向東南西北四方行“四方揖”,祝願人壽年豐,生意興隆。采青是獅舞特有的技巧,驚險萬分,獅子要完成這個動作,難度相當大,須講究配合,同時對兩名舞獅者的體力和技巧也有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