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古典與現代相融,藍天與碧水相映,亭台與樓閣相擁的去處。洗藥池的來曆,洗藥池的傳說,承上啟下已兩千餘年。
看不見洗藥女的倩影,聞不到仙藥的芳香。但是在綠色的背景下,朝著遊人眨動的詭秘的眼睛,誘惑著你,牽引著你。那“陰洞冷冷,風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長榮”的“祁子隱居”真情,盡得羅浮百藥之精神;那“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的故事,盡受天地日月之靈氣,凝聚在片片水蓮的葉麵上;那“羨煞鴛鴦共為仙”的美麗傳說,永遠定格在那奇山秀水間。真可謂是“碧水源流長,葛洪百草藥,佳人美名揚,藥池水更秀”。靜坐池邊,凝望著“洗藥泉中月還在”,去領略葛洪文化的神奇,去探索羅浮山中草藥文化的奧秘,這不僅是一大樂趣,更是心靈的升華。
在這裏,透過五彩的斑斕和繁雜的喧囂,隱隱約約地望見了千多年前的掠影。
——暮春,這裏雲遮霧繞,鳥語花香,幽蘭吐芳。葛洪夫婦來不及欣賞明媚的春色,披星戴月采藥忙。百草叢中,留下了“雙仙”匆忙的身影;青石板上,留下了“雙仙”的足跡。
——酷夏,“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仙人的身影倒映池中;勞作的汗水與池中的清水,相親相融。那清泉,那汗水,漸漸地溶成“百草油”。
——深秋,山間野果飄香,毛栗咧口笑,山楂滿山紅,獼猴桃甜得滴蜜。還有許多的野果,正如杜甫詩《北征》所描寫的:“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而,洗藥池邊,“雙仙”卻在翻曬花草,研製中藥。
——隆冬,如若連下幾日寒雨,不論山下是否凍結、有無積雪,洗藥池都會成為一個冰涼世界,冰雪盈尺;一扇芭茅葉像一柄閃著寒光的長劍,一叢枯草像一顆銀珊瑚,一棵棵樹木像玉樹瓊花。“雙仙”顧不得欣賞這一幅幅大自然精美絕倫的傑作,而是專心致誌地著書不輟。此時,更是“洗藥池寒因月冷,琴床響韻起鬆風”。“洗藥池”,顧名思義,是洗藥的水池,是一方小池。可是,它來自遙遠千古,來自嶺南第一山,來自神仙洞府。它不僅有美麗的傳說,而且有深刻的含義。雖然洗藥池很小,不過十幾平方尺,但一朵花兒掉進去,激起的漣漪也會在整個池麵上蕩漾許久。人心若是一方小池,必有一泓清泉,緩緩而入,呢喃起詩意的漣漪,吟詠著歲月的旋律,此際,心清如許。賈平凹說:人生得也罷,失也罷,悲也罷,喜也罷,最要緊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沒有月輝。“諸葛亮也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禪語亦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凡此哲理,似乎與”洗藥池“毫無關聯。然而,這些哲理,在這”上善若水,靜水流深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羅浮山洗藥池也是如此。
(原載《惠州文藝》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