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大鑼鼓是吉祥之音,幸福之音。不是嗎?鏗鏘的鑼鼓敲起來,幸福的舞步跳起來。男女老少齊聚在村頭,沐浴鑼鼓的光輝。那頸上青筋凸起的漢子揮舞手中的鼓槌在牛皮大鼓上有節奏地敲擊,和著花甲老者的銅鑼,聲聲震耳欲聾,響徹雲霄。這個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歡喜,豪情萬丈,被激越的鑼鼓聲感染了、陶醉了。
鑼鼓是屬於鄉村的,隻有樸實的鄉村才容得下。喜慶時,浩浩蕩蕩的鑼鼓隊伍向你走來,你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了它帶給你的喜悅,隻有融入其中,讓鑼鼓敲開你沉寂的心靈,然後,把快樂帶回家;悲哀時,樂隊就敲起悲傷的音符,嗩呐唱起哀怨的挽歌,讓死去的魂靈伴著活著的人們的哀思飛向縹緲的空中……
羅浮鑼鼓是粗俗的,雖然沒有黃鍾大呂的華貴,但它安於鄉村,寧願廝守在村頭、廟會、露天舞台,它植根於老百姓,希望老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它無所求,更無所欲,隻想看到一張張勞動者幸福的臉龐。
鄉村鑼鼓是老百姓表達情感的載體。當鑼鼓喧天時,我知道農家又有新鮮事了,張家的兒子參軍了,王家的閨女上大學了,李家的老爺爺百歲壽誕……陣陣鑼鼓聲和著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叫醒了我的耳朵,打開了我的心扉,揭開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莫名地,我對羅浮山大鼓的感覺突然神聖起來。無須去細說它的演變過程,無須去描述它在城市街巷和鄉村道路上巡遊的壯觀場麵,隻要聽一聽那震天動地的鑼鼓聲,我的心就莫名地歡快跳動,我滿腔的熱血就急速地流動。鑼鼓聲的強勁和樂曲的柔美交織在一起,變成了一張溫柔的網,把我緊緊地包住。時而強烈,時而輕柔,使我陶醉在樂曲柔美的音調中,腦際浮現出樂曲所描繪的羅浮美麗風光。悠悠然神馳於綠野碧波之上的時候,突兀間鼓點滾動,銅鑼聲催,鑼鼓聲以暴風驟雨的氣勢橫掃過來,使我猛醒,驚異地環顧四周——原來,我還是身處鑼鼓和樂曲的聲浪中。
回到原點。我聽著這剛柔相濟、強弱並存的聲音,仿佛進入了一種既有電閃雷鳴,又有清風明月的境界。因為我完全沉浸在這歡快的氣氛之中,忘記了酷熱,忘記了工作上繁瑣的事情,甚至忘記了這世界的存在。在這境界中,我隱隱地聽見曆史的回聲。不朽的鑼鼓從遠古而來,穿過時間的隧道,越過曆史的空間。山鄉人用奮進的鼓槌將天一樣大的鼓麵擂響,用生命的執著去詮釋日月星辰給予這塊土地的光亮。鼓聲被羅浮山人永久地記憶並踏歌遠行,從震天的鼓聲中,感知羅浮山人的大氣與厚重。
咚咚咣咣——有著響徹雲霄鼓聲的地方,就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如今,故鄉的鼓韻,帶著故鄉人豐收喜悅的心情,帶著故鄉人熱愛生活的憧憬,帶著故鄉人美好的祝願,走進“群眾藝術節”,走進“省運會”,走進民間藝術的天堂……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發展鄉村文化,羅浮山人民也非等閑之輩,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以高昂的鬥誌敲響神韻十足、激情雄壯的鑼鼓,奏響羅浮山新一輪大發展的號角,他們用鑼鼓表達對黨和政府的忠誠、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氣勢磅礴,積極打造羅浮鄉村文化發展的標杆!激揚雄壯的鑼鼓隊在這片經濟繁榮、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地上敲出時代飛速發展的強音,敲出這片大地璀璨文明的雄渾壯歌,敲出他們對盛世太平美好生活的讚美和不懈追求。羅浮山下的鑼鼓隊如同華麗瑰寶鑲嵌在這片肥沃、厚實的土地上,與這片生機勃發的土地上勤勞且充滿智慧的人民齊放光輝。
哦,激情的鑼鼓敲起來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鄉村需要你,老百姓需要你,你永遠都在羅浮山的上空回響!
(原載《惠州文藝》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