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寫這封信時,心情一定是跌到穀底的,可是三毛又是一個自製心太強的人,所以我說很多人看不到她有薛寶釵的一麵。很多人要她幫忙、關心,她會開導別人、關心別人,媒體來采訪她,她甚至還能夠跟他們談笑風生。可是別人的問題解決了,走了,剩下她一個人,隻能孤獨地親吻小熊。這種心情,大家很難去了解。
有人說三毛是一個虛榮的人,她絕對不是的。她根本沒有想過成為暢銷書女作家,得到億萬讀者對她的喜愛,一點都沒有。她不止一百遍告訴我,她說她真的隻想做原來的陳平,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嫁給一個她愛的男人,為他生一大窩孩子。大家也許懷疑這真的嗎,千萬不要懷疑,她每一個曾經有過的家,她都把它布置得很好看,整理得很幹淨,很舒適。她愛家,她想安靜,她並不是一個隻想去漂泊流浪的人。
這封信裏麵還提到了“三百七十五把鑰匙”,我來解釋。跟三毛聊天之後,我就立刻有一個感覺,我覺得她是一個好豐富、好精彩的人,可是我要怎麼形容呢?我就說你真的像一個擁有三百七十五個箱子的人。這是我隨口說的一個代表很多的數字。三毛的每一個箱子都是精采豐富的,可能打開這箱子,她可以跟你聊《紅樓夢》;打開那個箱子,她可以跟你聊沙俄文學;再打開一個箱子呢,她可以教你怎麼做桂圓湯;還有一個箱子,可能告訴你怎麼樣麵對孤獨寂寞……可是,在同樣的時刻,我的心裏忽然疼了一下,為什麼?我忽然覺得這樣一個豐富精彩的人,她勢必會非常孤獨,因為她越豐富、越精彩,她內涵越多,能夠與她暢快分享的人就越少,能夠懂她、了解她的人,讀得出她的寂寞的人,也就越來越有限。所以,三毛後來跟我聊天的時候,感歎說:“你說的那個三百七十五個箱子,那三百七十五把鑰匙,在這個世界上跟人溝通的時候一般用不著,三把鑰匙就夠了。”
聽著眭澔平的講述,我也在思考,如今我們的好多朋友,到最後是不是也就隻用到三把鑰匙,見麵的時候說:“你好,吃了沒?”寒暄幾句:“最近忙不忙?”“你這件衣服不錯。”“今天氣色很好。”最後說:“好,有空打電話,回頭聚。”我相信有很多精彩的人最後就變成孤單寂寞的個體,周遭的人很難走進彼此的內心。
我知道大部分80後是獨生子女,已經沒有兄弟姐妹了。進入了學校,他們很難有很多知心朋友。競爭很激烈,父母教你要對自己好一點,就算有幾個推心置腹的朋友,讀到大學或者工作之後,也都散居各地。進入職場,做人比做事更難了,這種情形下其實很多人都很孤獨。而在三毛的文章裏,我們總能讀到一種真摯的感動,讓我們迸發出一些對生命的愛、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理想的憧憬。
三毛的媽媽陳繆進蘭在生前有一段錄音是評價眭澔平的,當然更是對三毛的想念。
我心裏頭覺得很安慰,因為她有那麼好的一個朋友,而且那麼了解她,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起來,相交相知是緣分哪!我想整個三毛的愛現在已經在眭澔平的身上了,會流傳下去。三毛的整個人生啊就是一個愛史,她就是很愛這個世界,很愛人。現在她遠去了,眭澔平會接著她未走的路再走下去。她過去已經兩年多了,還有一個朋友這麼懷念她,想她,真是不容易。若是三毛在天上看到眭澔平為她做的,她一定在上麵跟著捧場,兩個人在一起,她會大笑……
眭澔平最後眼中憧憬著跟我說:“大家看到蒲公英的飛絮會想到三毛的自殺,覺得三毛離去就再也回不來。其實我們應該這麼想,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飛絮,白色的飛絮,其實不是悲傷的眼淚,而是希望的種子。這些種子,就像那種桃李種春風的夢田一樣,種在每一位喜愛三毛的讀者們的心理。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種子播撒得更廣,把繪畫、音樂、文學和旅行這四堂課上得更好,把三毛希望我們一起分享的這個夢做得更圓滿,把她沒有走完的路,一起手牽手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