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附錄(2)(2 / 3)

〔28〕留止:留異人住宮中。

〔29〕軔(rèn刃)車於趙:在趙國居留。軔車,停車,猶言居留。軔,阻止車輪轉動的木頭。

〔30〕得知名者:得以被王知其名的,即被王結識的人。

〔31〕立:立為秦王。鮑本:“是為莊襄王。”

〔32〕食藍田十二縣;以藍田等十二縣的租賦為他的官祿。藍田,在今陝西藍田縣西。

〔33〕致秦邑:送給秦國城邑。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1〕,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2〕,而燕太子質於秦〔3〕。文信侯因請張唐相燕〔4〕,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辭曰:“燕者必徑於趙,趙人得唐者〔5〕,受百裏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羅〔6〕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矣。今吾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行之〔7〕。”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8〕,今臣生十二歲於滋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9〕?”

甘羅見張唐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10〕?”唐曰:“武安君戰勝攻取,不知其數;攻城墮邑〔11〕,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曰:“知之。”“應侯之用秦也〔12〕,孰與文信侯專?”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13〕,去鹹陽七裏,絞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14〕!”唐曰:“請因孺子而行〔15〕!”令庫具車〔16〕,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17〕。”

見趙王〔18〕,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19〕”曰:“聞之。”“聞張唐之相燕與?”曰:“聞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20〕,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齎臣五城以廣河間〔21〕,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穀三十六縣〔22〕,與秦什一。

【注釋】

〔1〕文信侯:即呂不韋。廣河間:擴大河間地區的土地。河間,地名,在今河北河間縣一帶,當時為趙地。

〔2〕蔡澤:燕人,封為剛成君,曾任秦相。

〔3〕燕太子:燕王僖之子,名丹,曾到趙國和秦國做過人質。

〔4〕張唐:秦國大臣,昭王時為將軍,曾率兵攻魏、趙等國。

〔5〕得:猶言捕獲。張唐曾為秦昭王伐趙,趙國恨他,因以百裏地懸賞捉拿張唐。

〔6〕少庶子:官名,君侯的近臣。甘羅:甘茂之孫,呂不韋的家臣。

〔7〕行之:使之行,使張唐前往燕國。

〔8〕項橐(tuó馱):春秋時人。《淮南子·說林》注:“項橐年七歲窮難孔子而為之作師。”

〔9〕奚以遽言叱也:為什麼匆忙地嗬斥呢?奚,何。遽,匆忙。

〔10〕孰與武安君:與武安君相比,誰的功大?武安君,即白起。

〔11〕墮(huī):古同“隳”,毀壞,引申作攻陷。

〔12〕應侯:即範雎。

〔13〕難(nàn)之:責難他。秦昭王四十八年,秦軍攻趙都邯鄲,戰鬥不利。次年範雎親自去請白起前往指揮。白起認為不可能取勝,拒不從命。

〔14〕不知卿所死之處:是說白起死於杜郵,但不知您死在何處。

〔15〕請因孺子而行:請讓我通過你請示文信侯而去燕國吧。因,通過。孺子,童子,此指甘羅。

〔16〕具:預備。

〔17〕報:告知。姚本:“報,口也,往為張唐先說趙王也。”

〔18〕趙王:即趙悼襄王,名偃,孝成王之子。

〔19〕與:通歟。

〔20〕異故:別的緣故。

〔21〕齎(jī奇):以物送人。

〔22〕上穀:燕地,在今河北宣化、涿鹿一帶地方。

文信侯出走

文信侯出走〔1〕,與司空馬之趙〔2〕,趙以為守相〔3〕。秦下甲而攻趙。

司空馬說趙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為尚書〔4〕,習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習趙事。請為大王設秦、趙之戰,而親觀其孰勝。趙孰與秦大?”曰:“不如。”“民孰與之眾?”曰:“不如。”“金錢粟孰與之富?”曰:“不如。”“國孰與之治?”曰:“不如。”“相孰與之賢?”曰:“不如。”“將孰與之武?”曰:“不如。”“律令孰與之明?”曰:“不如。”司空馬曰:“然則大王之國,百舉而無及秦者,大王之國亡。”趙王曰:“卿不遠趙,而悉教從國事,願於因計。”司空馬曰:“大王裂趙之半以賂秦,秦不接刃而得趙之半,秦必悅。內惡趙之守,外恐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卻兵,趙守半國以自存。秦銜賂以自強,山東必恐;亡趙自危,諸侯必懼。懼而相救,則從事可成〔5〕。臣請大王約從〔6〕。從事成,則是大王名亡趙之半,實得山東以敵秦,秦不足亡。”趙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趙,趙賂以河間十二縣,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趙之半以強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願卿之更計。”司空馬曰:“臣少為秦刀筆〔7〕,以官長而守小官,未嚐為兵首,請為大王悉趙兵以遇〔8〕。”趙王不能將。司空馬曰:“臣效愚計,大王不用,是臣無以事大王,願自請〔9〕。”